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1210|回复: 6

李宗仁再婚:最让我对周恩来产生反感的一件事(组图)

[复制链接]

0

主题

414

回帖

444

积分

中级会员

热心会员

积分
444
发表于 2005-8-5 03:15: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随着网络的兴起, 华人社会特别是大陆人民多了很多以前在正规媒体得不到的资讯.这也让人重新审视过去已经被定性的一些历史人物. 比如说周恩来. 周这个人过去总给人一种温和及理性的印象, 他反对极左份子的事迹也是广为人民所熟知的. 但最近网络上也多了一些对他的指责,其中包括他带领特工对变节人员,原中共特委负责人顾顺章一家的灭门案(据说只剩下一个小女孩,由专人抚养). 我对这件事倒不是太过在意,在二三十年代时中共力量还很弱小,而且一直处于国民党的血腥镇压中, 所以发展党员时很多是首先发展自已的亲人或好友. 在这种亲属关系式的发展中得到的好处是很多的, 其中最明显的是不容易出卖党员, 因为他们本来就是自已的亲人, 另外组织的发展也是比较隐秘,不容易引起注意. 但是这样做的危害也是很大的, 因为一旦其中一个人变节, 可能整家人都会变节.在这种情况下, 顾顺章的一家实际上就成为一些人眼上的变节者. 所以周带人灭门也是情理之中(注意:这里我说情理之中并不等于是赞同, 顾的地位之高是他的亲属无法相比的,换句话说, 他的亲人知道的东西顾可能全都知道. 在无法杀掉顾的前提下杀掉他的亲人, 实际上并不能确保真正有价值的情报的泄露.因此从情报角度来看,这样做的价值并不大. 而泄愤的成分更大. 除非顾的亲人也单独掌握有一定的情报.)不管怎样说,这件事在大陆的媒体上并没有得到确证(在现政权下也不可能得到认真的认证), 所以是否确有其事或个人经过确是如此还难以确定. 而且这些属于所谓血与火的残酷的特务战,中共与国民党对比也处于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一些过火的行为还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下面发生这件事的确让我很不满周恩来先生, 在这件事中他或许体现了忠于党的一面,却是少了人性.

0

主题

414

回帖

444

积分

中级会员

热心会员

积分
444
 楼主| 发表于 2005-8-5 03:16:21 | 显示全部楼层
1965年原国民政府的代总统李宗仁带夫人郭德洁从美国回到中国. 李宗仁是国民党桂系的首脑,而且据说也是美国极力支持的所谓中共及蒋介石之外的第三种力量. 所以他的回归,不但是对台湾蒋介石政权的一大打击,也是对美国及其扶持一个民主中国政权的企图的一大打击. 李宗仁夫人郭德洁回国后不久就在1966年3月,身患晚期乳腺癌而逝世。在这种情况下, 李宗仁很伤心,精神不振. 在这种情况下,周恩来及他的部下就开始为李宗仁物色老婆,大陆媒体是这样报导的:"国家统战部乃至周总理都很关心遭遇丧妻之痛的李宗仁。在组织的安排下, 60多位女士的照片资料摆在了李宗仁的面前,但都被李宗仁一一拒绝,唯独一个叫胡友松的女孩子让李宗仁产生了好感."
看到这里我就已经很愤怒了, 你为别人找老婆是很好,但以李宗仁七十多岁的年纪,最多找个四十多岁的有生活经验的人已很适合了,为什么一定要找个年轻的女孩子? 这位胡友松小姐当时是只有27岁, 当时在北京复兴医院当护士,她人长得漂亮,气质好.但是恐怕统战部找上她的原因不只于此. 我们来看看她的身世, 她的母亲是解放前国人皆知的影后胡蝶.胡蝶能当上影后,并且受到当时的国民党特务头子戴笠的追求,样子肯定是很漂亮的.而胡友松据说也很漂亮. 这里要提一下, 按年龄推算, 胡出生的日期应当是1939年, 而据说戴笠与胡蝶同居是1941年以后,所以胡友松按理应该不是戴的女儿. 但是胡友松却一直不知道生父是谁. 胡蝶也告诉她她没有父亲.在当时兵荒马乱的抗战期间, 假造出生日期并不难. 何况胡蝶与戴笠二人都是有钱有地位的人, 在这些证件上做手脚是可能的. 胡蝶据说并不情愿与戴笠同居,而戴笠的身份和地位也不适合有一个私生女,再加上他仇家颇多, 是否因此而修改出生日期,让人以为胡友松不是她的女儿? 反正当胡友松6岁的时候, 她母亲就将她送给了旧军阀张宗昌的九姨太(沈文芝)做养女。
有一种说法是若梅从小随胡蝶在南京和上海长大,6岁时因患湿疹(黄孢疮),医生建议她到北方生活,适逢军阀张宗昌暴毙济南火车站后,姨太太沈文芝逃至南京当家庭教师,胡蝶便委托其带若梅到北方定居。张宗昌暴尸山东后,沈姨太一直带着小若梅(胡的小名)住在南京一家饭店里,后来又迁到北京。在小若梅的记忆里,除了持枪横行的可怕的士兵外,就是养母的凶狠虐待。
1949年胡蝶去了香港.但是 1951年胡蝶曾到北京接若梅回香港,但养母不同意,只好作罢(这里又是有一些疑点:以当时盘查之严, 以胡蝶的名气,以她和戴笠的关系. 她怎么可能跑得回北京? 她当时的样子为众人所知,即使是易容也很难混得回北京. 而且胡友松的养母不同意,胡蝶就没有办法带走自已的女儿了? ). 胡蝶无奈而去,临走前交给沈文芝一个装满首饰的手提箱,嘱咐其供若梅上大学。可惜沈文芝挥霍成性,若梅中学毕业时,箱子已是空空如也。上中学时,若梅的生活非常艰难,便自取友松为名,勉励自己能像松柏那样坚强。1959年20岁时,以胡友松之名毕业于北京第三护士学校. 随著年龄的增长,友松越发出落得亭亭玉立。一颦一笑间流露出万种风情。友松於医专毕业后,被分配到北京结核病医院(积水潭医院),做护士,后又调到北京复兴医院。此时正处於文化大革命前期,政治局势越来越紧张。友松作为“国民党高官”的女儿,在单位被“另眼相看”,而养母沈文芝终在文革中暴露身份,抑郁而终。在那个政治挂帅的年代里,由于“资产阶级家庭”的出身,无论她怎么努力工作也得不到承认。
为此,胡友松十分苦闷,她天天盼望着能改变这种境况。当有人最初向胡友松介绍李宗仁的时候,并未讲要她嫁给李宗仁,而是问她想不想换个工作。胡友松一听能换工作自然喜出望外。来人便说道: “有一个人能帮助你。”之后向她索要了一张生活照,并安排她与李宗仁见面。这里又有一个疑问, 在当时的环境下,以当时的习惯,以李宗仁的身份, 统战部的那些人在帮李宗仁找对象前肯定会查这些女人的背景. 胡友松连自已的父亲也不知道是谁, 医院里的人却在传她是国民党高官的女儿(这里的高官很可能传的就是戴笠).这些传言统战部的人不可能不了解. 而追查她的那位军阀姨太太养母沈文芝的背景也决不会很难. 这样的话, 统战部的人极可能是知道她是胡蝶的女儿了. 既然统战部知道她的身份,又让程思远这样有分量的人带她去见李宗仁. 可见统战部在提供照片给李宗仁看的时候, 很可能已告诉他胡友松的身份(以李宗仁的身份, 为防止他猜疑, 统战部肯定会透露这些照片上的人的身份及家庭资料给他的. 所以李宗仁才会在60多张照片中一下子看中了胡友松.
胡蝶在三四十年代是红遍中国的影星,很多要人都追求她. 当时张学良失去东北也被人作诗说他只顾与胡蝶跳舞. 在这种情况下, 李宗仁一下子认定胡友松也就是必然的了. 反过来我们可以想像一下, 如果你是一个失意的政客,回到一个政权的手中, 而这个政权这个制度又是以严密的监控而著名的. 在这种情况下, 有关人员向你提供的照片中有一个年纪明显不相称的女孩, 而且她的母亲又是当年很多人包括李宗仁自已可能仰慕的影星,结合这些想一下, 见多识广的李宗仁心中很可能就会意识到这个女孩是故意"推荐"给自已的. 自已不要可能不行. 李宗仁在1924年任桂平县管带时娶前妻郭德洁, 此后尽管权势不断上升,但是历经41年都没有换妻子和纳妾. 想来并不是好色之徒, 而且有关的文章中说李宗仁跑回中国大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郭德洁在美国时就被确诊患上了晚期乳腺癌,只剩下了8个月的生命,而她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把自己的遗体安葬回广西老家。
一生钟爱郭德洁的李宗仁为满足爱妻的要求,时日无多的他决定不再犹豫回到了祖国。怎么会在晚年爱妻刚死不久就突然间看上了一个年纪可以作自已孙女的女孩? 看来只有政治因素可以解释了.在这里还有一点是要强调的, 由于李宗仁的身份, 大陆方面不可能以出身平民的女子相配, 为表示对他的尊重, 上面主导这件事的人很可能就对统战部提出了找一个年轻的而且出身名门的女子. 在这种情况下, 统战部就找到了年轻漂亮,母亲是著名影星而这种出身又反而令她处于困境的胡友松. 说得不好听一点, 找上胡友松早就是有意而为之的.这种情况下, 胡友松回忆说,当程思远带她走进李宗仁的住所时,胡友松不禁一怔,原来在她的心目中,李宗仁定是一位威风凛凛、身材高大的英雄,而眼前的李宗仁身高只有 1.7米左右,“是一个标准的南方人”,给胡友松的感觉既有一种军人气质,又不失儒雅和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14

回帖

444

积分

中级会员

热心会员

积分
444
 楼主| 发表于 2005-8-5 03:17:25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宗仁带着胡友松参观了每一个房间,问她喜欢不喜欢这里,并留胡友松吃了晚饭。吃饭时,李宗仁不住地给她夹菜,并问她“愿不愿意到这里工作”,胡友松十分高兴地答应了。晚饭后,李宗仁用轿车将胡友松送回了家。从李公馆回去后,胡友松才明白这次见面的真正目的,李宗仁对这个落落大方、聪明伶俐的女孩子一见倾心(如前面所述,这种倾心既可以表现为对胡友松美貌的赏识,亦可以表示李宗仁对一种刻意安排的主动接受以表示忠于某个政权). 周恩来也支持这桩婚姻.这也是让我对周的人格表示失望的原因,从统战工作上来说他可能是尽责的(尽管这里面这种统战是否对李宗仁带有强迫性质,这种尽责是否扭曲了中共与李宗仁原本可建立的正常的合作关系,是很容易引起疑问的). 但是从个人的人格来说, 对于这样一件明显利用了弱势女子的困境,对一个年轻女子明显不利的婚姻安排.从开始挑选对象到最后表态, 周恩来居然都不作一点反对或要求重新考虑的表示.这说明了他的所谓党性压过了正常人应有的人性.但是李宗仁和胡友松一个年过古稀,一个风华正茂,婚事的关键在于胡友松。当胡友松刚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头一炸,她要求考虑半个月。
能够照顾自己心目中的英雄(这里需要提一下, 在建国时胡友松的年纪大约是十岁, 而在此前国民党统治期间的宣传中李宗仁当然是一位抗战的英雄,但是在建国后,大陆的宣传一向是把李宗仁作为内战战犯的一员来宣传的,所以从建国后到 1965年李宗仁回到大陆前这段期间胡友松是否仍认为李宗仁是英雄是很让人怀疑的.但是李宗仁回到大陆后,不用说,当时的宣传肯定又会重新提起台儿庄战役等抗日事迹, 而在找到胡友松去李宗仁家后,肯定也有一些有关人员不断向她称赞李宗仁,从这点来看,这个弱女子的是非标准完全受到了别人的操纵,这也是时代的可悲),但李宗仁已经74岁了,还有几年寿命尚不可知,如果成为他的妻子虽然生活上再也不用发愁,但将来的日子怎么办?胡友松陷入了深深的犹豫。李宗仁并没有给她那么多考虑的时间,刚刚四天他就把胡友松接到了官邸(这里我仍然认为李宗仁并不是真的那么好色, 一副等不及的样子, 他的行动只是用来表示他积极地接受有关组织的安排。但是这种行为在帮助了李宗仁本人稳定与某政权的关系的同时,是否考虑过对胡友松的影响? 从这一点来看,李宗仁亦有自私的一面).这或许就是命运的安排吧,胡友松服从了。1968年7月下旬的一天,李宗仁和胡友松在北京西总部胡同51号李宗仁的官邸结了婚。鉴于当时的文革形势,他们的婚礼并没有大张旗鼓,只是请几位党外人士的朋友吃了吃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14

回帖

444

积分

中级会员

热心会员

积分
444
 楼主| 发表于 2005-8-5 03:18:36 | 显示全部楼层
由于家庭出身, 胡友松并没有结过婚, 恐怕连男朋友也没有过. 因为别人对她的背景都是深有疑虑的,这从她在单位的经历就知道了. 就这样一个27岁的未婚漂亮女子嫁给了一个74岁的老头.胡友松与李宗仁的结合应该说是一种政治婚姻,从统战角度上考虑,胡友松做出了很大的牺牲。胡友松的选择其实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理解,从所谓高尚的角度,胡用行动来与自已的家庭划清界线,通过服从组织的婚姻安排来表现自已爱党爱国的一面. 从所谓世俗的角度,她希望通过这样就能摆脱建国后十六年也是一个女孩最宝贵的青少年时期的不得志甚至是受尽磨难的日子,从此过上一种稳定的生活.胡友松在回忆中说:“当时和李先生结婚,一方面是出于我本身的政治压力,都说我是国民党大军官的女儿,在原单位很压抑。另外一方面,我觉得李先生是历史人物、爱国人士,我很敬佩他(这种让年青女子嫁给爷爷辈的敬佩相信也是有关方面多方教导的结果,而且人们常说的爱国人士并不是指李宗仁的抗日,更像是指李宗仁跑回大陆)。”但是她的愿望并没有如愿以偿.处于文革的社会上对胡友松有不一样的看法,大多数人以为她贪财,说李宗仁带回许多的美元钞票、金银财宝。
另一些人认为李宗仁是原国民政府的代总统,回国后又娶了比自己小48岁的胡友松,这是反革命加走资派的罪行(从某种角度看,这些革命群众确实比周恩来更有一些人性)。虽然周恩来明令禁止冲击李宗仁,可是天不怕地不怕的北大红卫兵还是逮着机会冲进了李府。但是当时的学生其实还是傻乎乎的,问了好多历史问题,挺满意的就走了。虽然是虚惊一场,但周恩来一知道这件事马上把他们转移到了三O一医院特护了一个月,回家后的李宗仁不被允许出门,终日无所事事、郁郁寡欢。而胡友松在这期间只能陪李宗仁下下棋、读读书,自己临摹李宗仁收藏的名人字画打发时间。李宗仁的身体情况伴随着他情绪的低落很快恶化起来,他被查出患有直肠癌。但在那个特殊的年代,由于他是最大的走资派之一,医院不可能给他什么精心的护理,胡友松只能凭借自己的医护本领照料李宗仁度过了他生命的最后三年。李宗仁掉眼泪了,他说这一生就只掉过两次眼泪,一次是他妈妈死时,这一次是他觉得活的期限到了(虽然怕死是人之常情, 但是李宗仁掉眼泪是因为他自已将要死而不是胡友松将又过上更艰难的生活, 这又体现了李的自私)。
1969年1月29日下午12时50 分,李宗仁因病逝世。弥留之际他对胡友松说的最后的话是:每年清明别忘了给我扫扫墓,让人知道我还有一个年轻的妻子(对这一点我是无话可说的, 李宗仁如果说上那么一句"我走后你就改嫁吧"之类的话语还多少有点人性, 他说上这句话,只会让人感到混帐)。在李宗仁的谢世之际,正是“四人帮”的恶行之时,当他的骨灰放入八宝山公墓不久,她作为李宗仁少夫人的身份也跟着结束了,很快被赶出李府、隔离审查了起来。一天,公安人员敲开了她一再搬迁的房门,勒令她马上离开北京,去湖北五七干校劳动接受改造,改造她的资产阶级思想,认清自己为什么要嫁给国民党二号战犯的人生观(本来这些公安人员是应该去找周恩来领导下的统战部的, 问一问他们是怎样将一个27岁的社会主义国家长大的女子改造成愿嫁给74岁老头的)。胡友松回忆,这干校是一处地图上找不到的鄂西北隅境偏远地方沙洋农场。当时专门在这里改造全国人大、政协、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中的重点统战对象。对外的代号是“1357”。由于李宗仁的原配李秀文要回归祖国,而为了统战需要,她又被匆匆调回北京(如果是真心搞统战,为什么不早一点找人来医治李宗仁,为什么不好好对待李宗仁的第三任妻子胡友松? 可见统战都是给外界看的表面文章,把人引回国后就是另一种做法了)。等她再回到北京,组织上安排她当了工人,之后又把她调入了国家第一历史档案馆工作。胡友松为了避人耳目改名叫王曦,一个晨曦的曦字让她觉得自己还有光明。80年代初在李宗仁离开十多年后,胡友松又结了一次婚,但这次婚姻并不幸福,她很快又离了婚(以她当时的李宗仁夫人的身份, 再结一次婚遇到的困难是可以想象的,尽管我不知道他们离婚的原因是什么,但我总认为即使婚姻持续下去,男方仍会受到胡友松"李宗仁夫人"的身份困扰,说白了, 胡与李的荒唐的婚姻是注定要拖累她一生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14

回帖

444

积分

中级会员

热心会员

积分
444
 楼主| 发表于 2005-8-5 03:19:34 | 显示全部楼层
1998年山东省台儿庄李宗仁史料馆通过报纸线索找到了胡友松,他们对胡友松说山东是她的娘家,胡友松听了十分感动。那几年没有人关心她跟她说话,她也没有亲戚朋友,这一句“娘家人”感动得她要掉眼泪(这其实是不可思议的,因为她母亲胡蝶在89年才去世. 这恐怕意味着在建国后到八十年代末,她和她母亲都再没有机会见面联系,其实胡与李的婚姻在六十年代末轰动一时,消息在国际上也广为传播, 胡蝶应该也知道这个情况的,但是当时处于人生最高地位的胡友松却没有或无法与胡蝶联系, 可见做被统战者的太太的权利实际上仍是受限在帮助统战上, 真正的人身权利很少. 八十年代后出国已不是一件很难的事,以胡的身份,托人送封信给她母亲也不是一件难事, 但是从我找到的所有相关报道里面并没有提到有关的事情,这可能说明了两种可能性,一,胡友松因其母亲的经历拖累其一生,已决心不再与她联系.二,胡想联系,但是有关部门警告或拒绝她与她母亲联系. 不管是那一种情况,它都反映了政治对人性的摧残)。
在最后,我还要提一下, 当初在李宗仁再婚的问题上, 李宗仁的前秘书, 他回国的促成者程思远和统战部的人把这件事向周恩来作了汇报,周恩来听完汇报后说,他们两人一定要名正言顺地登记结婚。周恩来的批示可以理解为: 一,为胡友松着想, 给她一个名份. 二, 防止外界对中共及李宗仁的批评, 防止别人说中共强行给了李宗仁一个年青女子而暗中监视他或说李宗仁为老不尊与一个年轻女子同居. 但是在我看来, 这个名正言顺的婚姻对于胡友松来说恐怕是害处多于好处. 要是当时胡友松只与李宗仁同居,虽然在文革时会因为没有"李宗仁夫人"的名头保护而多吃上很多苦头(事实上这种名头还带来了很多灾难),但是十年文革后, 她还只有37岁, 年纪还不是很大,还有机会再找一个好男人来开始一段快乐的婚姻.但是一旦成为了"李宗仁夫人",她就永远被这个名头所害了. 首先,有着李宗仁夫人的名头,求爱的人会想着她可能从李宗仁那里得到不少钱.爱她的钱恐怕会多于爱她本人. 其次,没有一个男人会喜欢自已的妻子总被称为别人的爱人. 再次,她有着李夫人的名头, 有关的部门会一直紧盯着她,有什么事件都会找她去做统战工作, 有那个男人可以承受自已的妻子经常被找去介绍"与前夫的快乐生活?" 最后,她有着李夫人的名头,其行动就永远受到限制, 出国就不太可能,离开中国这片伤心地的可能性就小.而这个李夫人的名头也将从思想上约束她,让她的一言一行都去合乎这个标准. 这实际上让一个还有可能获得第二春的生命永远约束在一个"未亡人"的身份上. 事实也确实是如此..在陪同胡友松凭瞻李宗仁的故居过程中,一位大陆的记者曾好奇地询问:“在那文革逆境中,李宗仁先生对自己选择的回归是否有过后悔?” 她未加可否地回答道:“那时,他只是替朋友担心。一是为共产党中的朋友担心,他曾很久不见周总理了;二是为旧同事关心,与他来往的部属旧友都被揪斗不再来往了。不过有一次,德公提到了郭德洁,他说:“要是郭德洁活到现在,可受不了这没完没了的罪啊!”“至于他自己呢,德公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这是私下说的:『也许回来不是时候。我自己选上的道路,我是要走下去的。』他认为自己已经与中国共产党息息相关了。”胡友松这才直言回答。从这看来,李宗仁自已心中也曾后悔回到大陆的.
其实类似的情况也在其它人身上出现过. 陈景润得病后,就闪电式地与一个护士结了婚. 我的一位朋友曾与我讨论这件事,他就说了一句话:"这算是什么婚姻,还不是上面安排的?" 而最近杨振宁与翁帆和婚姻,也曾有人怀疑是上面的安排. 不管真相如何,我相信以杨振宁的人格, 在他而言,恐怕是很乐于接受这种老少配的. 如果说不乐意,恐怕更有可能是对翁帆来说.
越南前领导人胡志明年青时曾经在广东一带从事革命活动,据说他年老时曾想找一位广东的夫人. 有关意愿传达给中国方面后,有关方面很重视,找了一个与胡志明相识的老大姐去张罗这件事,搜集了很多女士的照片(又是这样,让我想起了林少果选妃).据说胡志明对所选的对象还是比较满意的. 但是越南党内的高层干部们知道后很不满意, 坚决反对, 认为中国是借机打入越共进而控制越南.结果胡志明最终还是找不到一位中国夫人. 越共高干们当时这样做的危险还是很大的,因为当时是五六十年代,越共在抗美中正需要中共的帮助. 但是他们还是没有在这种所谓民族性的问题上让步. 其实什么民不民族性的问题我是根本不在意的,我所在意的是胡志明当时年纪已大了,过了几年就去世了,如果他当时真的找了一位中国夫人. 这位夫人过了几年还不是胡友松一般的下场? 而且我相信她更不可能有第二次婚姻. 我对越共没有一点儿的好感. 但是越南"民族卫士"们的这次举动间接又保护了一位女士或女孩的一生, 在这一点上我是万分感激的.
永远不要相信那些所谓的伟大人物, 在他们要你们为这样那样的理由贡献自已的青春或身体给一个老头前,先从自已的角度去想问题. 这就是我对所有女士或女孩的建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146

回帖

9062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9062
发表于 2005-8-5 03:31:03 | 显示全部楼层
周是典型的伪君子一个,把俺蒙了好多年。不过其死时俺却怎么也哭不出来,他真是为XX主义鞠躬尽瘁了。当年课本里有一首诗是写他的,俺们班主任当时念的那个呀声情并茂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146

回帖

9062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9062
发表于 2005-8-12 04:29:10 | 显示全部楼层

和杨振宁的没什么区别

区别在由周这伪君子搞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2-25 13:5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