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1426|回复: 1

霉暗-“抗美援朝”的真实动机(图)

[复制链接]

6683

主题

786

回帖

7万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74194
发表于 2015-6-6 13:14: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霉暗-“抗美援朝”的真实动机(图)

【阿波罗新闻网 2015-06-06 讯】



朝鲜战争期间中共军队两万多战俘有近一万五千人投奔了自由(网络图片/*)
分析家们认为,这埸战争是在斯大林逼迫下发动的,但我说这只是一方面,因为有史料证明,当时中共高层的头子们除毛泽东外,一开始都不赞成打这场外战,主张恢复内战后的和平建设,如果毛泽东采纳集体意见,斯大林也无可奈何。所以我们要排除那些虚伪的民族主义爱国主义空洞口号,应该从毛泽东的封建帝王本性和中共的集团利益来分析所谓“抗美援朝”战争。
应该说,韩战是中方取得政权后发动的第一次对外侵略战争,为什么说是侵略战争?而不是什么保家卫国呢?因为这仗打的是攻不是守,是包队开到朝鲜国土的纵深,打的主要也是朝鲜人。不要说什么唇亡齿寒,金家父子至今也不承认是中国人帮它打了这场战争,因为打响第一枪的是北朝鲜,南朝鲜是反侵略,所以中国出师无名,只好将正规军以“志愿军”的名义参战。另外,“志愿军”入朝时间也不是教科书中宣传的那样:“战火已烧到鸭绿江边”。而是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攻占平壤时,三八线距中朝边境还远着呢,所谓烧到鸭绿江边,是说美国飞机轰炸朝鲜新义州,中方对美国人的警告是以三八线为界的,不是鸭绿江,以三八线为界,显然是替北朝鲜保家卫国。
据史料记载,联合国部队是1950年10月7日越过三八线的,中国方面于次日就决定了出兵,10日彭德怀与高岗研究出国作战计划。16日“志愿军”的先头部队第42军就开始从辑安渡过鸭绿江。18日毛泽东再次召开中共中央会议研究出兵朝鲜问题。19日联合国军攻占平壤,当晚,“志愿军”开始大举过江。
先谈第一个动机:“安内”必先“攘外”。
任何历史条件下的“攘外”,都是统治者“安内”的强硬理由,中共刚刚以武力取得政权,也要靠武力来巩固,那么把国家处于战争状态,实行极端手段镇压民间的反抗就是最好的游戏规则。所以伴随抗美援朝的,是国内一系列的镇压运动,肃反镇反,三反五反,以血腥屠杀清洗了一大批旧政权留下的对抗势力,也震摄了人民百姓的潜在反叛意识。这个动机符合集团的整体利益,只要毛泽东把这个动机提出来,就再不会有人反对出兵朝鲜,可以说它促使了高层内部对韩战的意见达成统一。
因为刚刚结束了内战的中国,“保家卫国”这一口号具有极大的欺骗性,加上阶级斗争的恐怖,所以抗美援朝战争是就有了历史动力,这个动力就是:“工人和农民努力增加生产,厉行节约,为战争提供了560万吨的物资。”(见《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史》)在“备战、备荒为人民”这个杀气腾腾的口号下,中国人民被中共长期奴役,在此后的半个多世纪,中方也是一直以“帝修反亡我之心不死”为借口,将国家置于准战争状态,实行半军事管制维持它的专制政权。
再谈第二个动机:借韩战之机剥夺彭林的军权。
彭德怀和林彪是中共武力夺取政权的最大功臣。林彪坐镇中南,拥兵一百三十万,彭德怀坐镇西北,拥兵五十万,这二人对毛泽东最忠实,恰恰也令毛泽东最不放心。狡兔死走狗烹,中国历朝一些昏庸的封建皇帝都是在取得“天下”后大杀功臣,毛泽东更不能例外,但他不是像宋太祖那样怀酒释兵权,也不是朱元璋那样火烧功臣楼,而是临阵易帅,巧妙地使了个换头术,将林与他的四野分离,将彭与他的一野分离。本来林彪已和下属们开始积极的备战,但毛泽东在高层最后决策时却突然宣布林的“病况”,说他见不得亮光听不得水声还天天拉稀,建议他去苏联疗养,林一听立刻就明白了,只好顺坡下驴的放弃了四野。被火急秘密从大西北催回来的彭还蒙在鼓里,以为是毛泽东格外看重他。临阵易帅本是兵家大忌,将领们只有指挥自己的军队才能得心应手,不然就会造成巨大的牺牲,事实也的确如此,这个兵家大忌从“万岁军”那里得到了验证。但毛泽东在意的是自己的权力,人民会付出多大生命代价,他是不在意的,而且“志愿军”死的人越多,才越符合他的本意,也就是他的第三个动机。
本文着重阐述的是第三个动机,就是借韩战消耗原国军兵员。
在冷兵器时代,战争杀俘是个规则,这是因战俘能构成反叛因素,商王朝就是被驱赶到前线的奴隶(战俘)起义断送掉的,秦朝的白起坑杀四十万赵卒,也是因惧怕战俘造反。毛泽东当然明白这个道理,他肯定也想消灭战俘,但现代战争需要炮灰,毛打内战的高招是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即以几倍的兵力搞人海战术围歼打援,大量的兵员空白只能以战俘来填补,好在国民党军队的士兵都是农民,在整编过程中进行洗脑和奴化教育后就迅速投入前线,所以,中共军队在内战中迅速膨胀壮大,是大批国军投诚和收编俘虏的结果。
特别是四野,它的前身东北民主联军后称东北野战军,是1945年从山东军区和冀热辽部队调进的八路军6万,新四军3万,连同党政军干部总共才13万余人。到年底时,总兵力就发展到27万。1947年7月至1948年11月间,辽沈战役结束,歼国民党军47万,大批俘虏士兵补入部队,为主力部队输送兵员37万。至此,东北野战军总兵力已超过百万。其建制是:第38、39、40、41、42、43、44、45、46、47、48、49军,长春起义的国民党军第60军整编为第50军。平津战役后,改编国民党军52万余人。1949年3月,东北野战军改称第四野战军,南下参加渡江战役,6月,歼白崇禧部主力21万余人。在向中南进军过程中,又以80%的兵力清剿收编土匪。7月,以国民党军第19兵团起义的4个师改编为第51军。10月,长沙起义的国民党军第1兵团改编为第52、第53军。至1950年1月,成立中南军区时,四野兵力已达130万人。
在韩战中,“志愿军”主力是以四野为主的部队,先期入朝的是38军、39军、40军、42军以及66军,和东北边防军炮兵司令部所属地炮兵第1、2、8师。但实际上,早在金日成南犯时,一支中国军队就已加入战争了,这支队伍是共军中的朝鲜族士兵组成的三个师,是金日成组建人民军时向毛泽东讨要的,成为人民军的主力。那么共军哪里来的这么多朝鲜士兵呢?原来,他们是四野收编的关东军余部。日本关东军在投降前尚有七十万人,但并非全部是日本军人,这是因为太平洋战场几度抽调其主力,不得不从朝鲜和台湾征集兵员,所以后期的关东军组成,有相当一部分士兵是“满洲国”伪军、朝鲜军和台湾军,老一辈人东北人都知道,甚至在伪满警察中,也有很多朝鲜人,被称谓二鬼子。苏军出兵东北后,关东军全面崩溃,其中八万多被击毙,六十万投降。投降的日军一部分被苏联人押解到苏联境内服苦役,其余被遣返日本,非日本藉的俘虏就被四野的前身----东北民主联军收编了。这些非日藉的原关东军士兵,受过严格的正规军训练,所以战斗力很强,和日本军人也差不多少,虽然打不过打苏军机械化部队,但打国民党军队和南韩军队还是没问题的。
原国民党军队“投诚起义”,一小部分是因将领被中共策反统战,或者本身就是中共的人,而大部分都是在形势逼迫下不得已而为之,前者是可以继续带兵的,比如曾泽生,就要带着他的50军亲自上朝鲜战场。而后者是不能带兵的,比如陈明仁,只能给个高官厚禄养起来,他的52军,53军也全部开进朝鲜。中共为防止军队反叛,保持党指挥枪的高度原则,在原国民党投诚部队被整编后,加入了大量政治干部和党员骨干,所以在朝鲜战场就能有效地挟持士兵或战俘。
显然,比较有政治头脑的原国民党军士兵,特别是青年军这类知识化的国军士兵,四野中早期收编的国军兵员,大部来自国民党青年军,还有原关东军的中国藉士兵,都具有高中以上的文化,他们对两种社会制度会有明确的比较,即使是农民出身的士兵在朝鲜战场被俘后,也会很明显地认识到:吃炒面和吃罐头绝对是不同的生活,联合国部队的飞机大炮与步枪刺刀也是绝对的武器差别,两相对照的结果,自然要选择投奔自由这条路,甚至百分之八十的“志愿军”战俘都是这个选择,这可能是中共始料未及的。毛泽东不怕“志愿军”战士被炮火炸飞,怕的是他们被俘,更怕他们反叛,他的本意是将那些原国军战俘们从肉体上消灭在朝鲜战争中,和白起坑杀赵卒是一个用心,所以他要力争将战俘们弄回国内管教,不能让他们跑到台湾去替国民党反共。
尽管两万多战俘有近一万五千人投奔了自由,毛泽东发动抗美援朝战争的这三个险恶动机还是如愿以偿,特别是第三个动机,他免去了内战后裁军的风险,因为裁军通常是军队反叛的主要原因。当然,在政权稳固的条件下是没有这种危机的,比如邓小平在八十年代也大量裁军,但没有造成军队的激烈反弹,因为一部分军队改编为武警部队了,一是降低了常规武器的军备投入,二是没有影响军人的切身利益,这也等于是裁军。
最后,第四个动机,就是毛泽东想搞家天下,为太子立本。
但毛太子岸英的阅历太浅,除了当翻译和搞了几天土改,没有一丝战功和太多政治资历,太子亲征应该是毛搞世袭的如意算盘,韩战打下来,太子就有了战功,就能掌握军队,使共军成为毛家军。如果真正的想保家卫国,他应该命太子下连队去当普通士兵,一级一级的靠战功提升,但安插在司令部里,显然一方面是为了监督彭大将军,另一方面是提高战功的起点,这个资历就不是从士兵开始的,而是从指挥官开始的,那么彭的所有英明指挥,都应该有太子亲征的一半,料他彭德怀到那时候也不敢不承认。怎奈人算不如天算,太子违反了战斗纪律暴露了目标,葬身于汽油弹的火海中,毛泽东这个最自私的动机失败了,从此彭大将军也成了他的夺子仇敌,不除不快。
从毛泽东以发动所谓“抗美援朝”战争为始,到后来的中越边境冲突为终结,中方的对外局部战争都不是以真正的民族利益为出发点,而是借对外战争来平息内患巩固政权,出于这样的动机,所以每次战争都没有值得夸耀的胜利。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吴量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28

主题

14

回帖

1030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1030
发表于 2015-6-7 03:33:2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篇文章的原作者是博讯螺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1-18 21:18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