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年授衔: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都有资格任元帅
1955年9月27日,我军实行了历史上的第一次授衔。如今首次军衔制已广为人知,但是,关于这一制度实施过程中的许多历史细节也许并不为一般人所了解。
1.1955年我军历史上职业军官与义务兵正式出现。这是我国军事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
对军官进行授衔,是部队正规化建设的具体体现之一,是部队行军、训练与作战的需要。在我军长达28年的历程中,对士兵一直是采取自愿兵制,当兵是为了争取民族的解放,捍卫人民的复兴。军官也只是被视为一项革命的工作与需要。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5年通过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兵役法》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服役条例》明确规定,“保卫祖国是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依照法律服兵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光荣义务。”军官则是“以军队工作为其长期的甚至是终身的职业。”这两个条例的通过,标志着我军历史上职业军官与义务兵的正式出现。这是中国历史上军事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
周恩来总理代表国务院授予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萧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大将军衔
2.1955年通过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服役条例》明确规定,军官军衔分4等14级,其中有大元帅军衔
1955年2月8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服役条例》规定: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衔共分4等14级。具体为:元帅: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元帅;将官:少将、中将、上将、大将;校官:少校、中校、上校、大校;尉官:少尉、中尉、上尉、大尉。
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服役条例》规定,设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元帅军衔,也只有毛泽东有资格担任。但毛泽东出于个人的谦虚与工作的需要考虑,不同意自己任大元帅。
3.什么样的人可以授予元帅、大将军衔?
授予元帅、大将军衔的人选由中央书记处提名,经中央政治局审议确定。授予元帅军衔者还由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于1955年9月23日提出建议,提请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服役条例》审议通过。关于什么样的人可以授予元帅军衔的问题,周恩来的提议和人大常委会的决定中都采用了相同的词句,即“创建和领导人民武装力量,领导战役军团作战,立有卓越功勋的高级将领。”
4.上将至少尉军衔是如何确定的?
根据《服役条例》规定,授予上将至少尉军衔的条件主要有四项:一为现任职务;二为政治品质;三为业务能力;四为在军队中的服务经历和对革命事业的贡献。
5.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都有资格担任元帅军衔;已去世的叶挺、任弼时也有资格担任元帅
有资格担任元帅军衔的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等也不同意自己任元帅。中央政治局同意了他们的请求。顺便说一下,有资格担任元帅军衔的人还包括已经去世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叶挺、任弼时等。
6.周恩来亲自打电话给中央办公厅,主张授予陈毅元帅军衔
1954年9月,陈毅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并分管国务院一办、二办、民族事务委员会、科学院的工作。在毛泽东不同意任大元帅,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也不同意本人担任元帅的情况下。陈毅是否还授予元帅军衔成了周恩来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经过反复思量,考虑陈毅同志的历史功绩与在第三野战军的影响,考虑他当时与以后的工作,周恩来于9月11日在北戴河打电话给在北京的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主张授予陈毅以元帅军衔。周恩来特别指出:“军衔授予,对陈毅同志现在和将来的工作均无不便之处,平时可以不穿军服,必要时再穿。苏联的布尔加宁同志也有元帅衔,现在他做部长会议主席的工作就不用元帅头衔了。可以说是一个例子。”
7.在1955年授衔典礼上,谁没有参加元帅的授衔仪式?
1955年首次授衔中的10位元帅中,林彪、刘伯承、叶剑英三人未能参加授衔仪式。当时,林彪在青岛养病;刘伯承在南京因军事学院工作繁忙而未能参加;叶剑英在大连正准备由其担任指导的辽东半岛抗登陆战役演习。
8.谁是最先戴上军衔肩章的人?
粟裕是第一个戴上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衔的人。授予大将军衔的仪式首先在9月27日下午2时举行,由周恩来总理亲自授予。而授予元帅的典礼则是在下午5时举行。但当晚与第二天的报道仍然首先报道的是元帅授衔典礼。不过,从时间上看,粟裕是第一个戴上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衔的人。
9.军官授衔的命令是谁签发的?授衔仪式都由谁主持?
元帅军衔的命令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名义由毛泽东签发,毛泽东亲自授予;将官的军衔命令是以国务院总理的名义由周恩来签发,在京的将官由周恩来亲自授予;校官、尉官的军衔命令是以国防部长的名义由彭德怀签发的。全军各地驻军授衔和授勋的典礼,从10月22日起,分别在北京、南京、兰州、成都、广州、武汉、沈阳等七个地区举行。经军委第五十一次会议讨论决定:南京由刘伯承元帅主持;成都、兰州由贺龙元帅主持;北京由聂荣臻元帅主持;沈阳由叶剑英元帅主持;武汉由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主持。由他们代表毛泽东主席授予勋章,代表周恩来总理授予将官军衔,代表彭德怀国防部长授予校官、尉官军衔。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以及海军、空军、公安军、防空军、装甲兵、炮兵、工程兵、铁道兵的校尉级军官授衔典礼,由国防部副部长黄克诚大将代表国防部长彭德怀主持。
10.士兵授衔工作是如何进行的?
几乎与军官评衔工作同时,士兵的评衔工作也展开起来。士兵军衔主要分为2等5级:军士分为上士、中士、下士;兵分为上等兵、列兵。上等兵的评衔由连首长提名,上报营党委通过,由营首长命令公布;军士评衔由连首长提出初步意见,经党支部扩大会议讨论通过,报营党委审查,再报团党委通过,由团首长命令公布。全部工作在1955年10月底以前结束。
11.有人让衔、争衔吗?
在首次授衔过程中,有人让衔,最著名的有许光达、徐立清、孙毅。当许光达在得知自己将被授予大将军衔后,为此几次写信给军委和毛泽东主席,恳请低授衔与降低工资待遇。尽管他的请求最后没有得到批准,但其所表现出的老革命者的无私精神,被毛泽东誉为“共产党人的一面镜子。”当时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总干部部副部长并主持评衔、授衔工作具体进行的徐立清,按规定可以授为上将军衔。但他考虑自己带头降低一级授衔,有利于全军评衔与授衔工作的开展,主动要求授予自己中将军衔。孙毅是从红军时期走过来的战功卓著的老革命,论功劳、论资历都可以评为上将。但他说:应该评为上将的应该是无数为中国革命牺牲了的战友与同志,自己作为幸存者,能活着为革命继续做工作已经感到非常满足,被评为中将都感到惭愧,要求降衔。他们的要求得到了批准。他们所表现出的共产党人的卓越品质,在全党全军一直传颂到今,成为人们学习的典范。
当然,由于种种原因,在授衔评衔的过程中也出现过个别人争衔的情况。毛泽东后来在一次讲话中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对这种做法侧面提出批评,反对共产党员为个人向组织争名誉、争待遇。
1955年在授衔工作开展的同时,中国人民解放军还进行了授勋。分别授予有关人员一级、二级、三级的八一勋章、独立自由勋章和解放勋章。(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陈宣处 北京晚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