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如何宝贝自己
长生不老是人类亘古以来一直在追求的梦想, 然而到现在为止, 科学家还没有发现任何方法可以避免老化, 甚或延缓生理机能老化的速度, 因此每个人都无可避免地要步入老年。目前对老年的定义是以65岁开始, 然而我们要强调的是, 老年期并非人生的终站, 除了等待那最后一天的到来之外, 生命就没有其他意义了。相反的, 進入老年期, 个人在人情世事的阅历体认上应该已渐练达圆融, 如孔子所说的「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不逾矩」般境界, 也是人生发展的另一个阶段, 只要肯用心, 生活一样可以充实而有意义, 就如同夕阳虽短暂, 但灿烂的晚霞馀晖依旧可以令人叹为观止, 永难忘怀。
我国早在民国82年年底时, 老年人占全国人口的比例就已超过百分之七, 这意味着我国已经达到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所定义的高龄化社会的标准。而衡诸世界各先進国家人口结构里老年人所占的比例, 大概都在百分之十几, 而日本和一些北欧特别注重社会福利政策的国家, 更高达百分之二十以上。由此可见, 一个国家或社会能够步入高龄化社会之林, 其实代表着它的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医疗发达, 公共卫生進步, 各方面都达到一定的水准, 才可能使它的国民平均寿命逐渐提高, 老年人口占全体人口的比重增加到这样的程度, 所以这毋宁是对这个国家或社会发展状况的一种肯定。所以无形中也印证了我们中国人的俗语: 「家有一老, 如有一宝」。这句话无论在个别家庭的层面, 或者推广到整个国家社会来说, 都有值得发人深思的意义。大家如果不健忘的话, 在上一届县市长选举时, 许多在野党候选人主打的选战文宣诉求就是每月发放「老人年金」, 即使当时执政党声嘶力竭的引用各种洋洋灑灑的道理来反驳在野党的诉求, 试图阻止选民对他们认同, 然而根据该次选举结果看来, 这项政见在吸引老年人的选票上确实发挥了不小的魅力。也因此, 事隔四年之后, 在这次号称宪法修改, 而且确定要「冻省」, 县市长职权大幅扩张之后的首次县市长选举, 君不见原本极力抨击在野党「老人年金」政策的执政党, 为了胜选的考量, 自党主席以下也不得不政策一百八十度急转弯, 标榜他们也要发放「老人年金」, 而且强调只要该党候选人当选, 中央政府必定为此项政见背书, 而且发得比在野党更多更久。一时之间老人家们突然成为各政治人物眼中炙手可热, 必需要讨好的对象。这真使得我们的老人家们有点受宠若惊, 毕竟从来也不曾有哪个大官表现得对他们如此的关心。然而, 要照顾老人家的福利, 光是每个月发给他们几千元的金钱就足够了吗? 除了物质以外, 老人家们是不是还有更高层次的需要? 如何确保身体的健康与心理上的安宁与详和, 得以安享一个健康快乐的晚年, 应当才是所有老人家们最衷心期盼的吧。
老化这一名词具有多层面的意义, 包括(一) 生物学的老化、(二) 行为的老化、(三)社会学的老化。所以有些人即使已届耄耋之年, 但若他能常保赤子之心, 则心理上和行为上便可能比实际年龄年轻许多; 有些人却可能正好相反, 生理上还尚未步入老年, 只因为心理上或社会上的一些挫折, 使得意志消沈, 放弃希望与斗志, 那他便会未老先衰了。
在生理学方面, 随着年岁的增长, 各种生理功能的确会逐渐退化。这是很显而易见的道理, 试想, 一部机器运转了六十几年, 既不能定期「進厂大修」, 又没有零件可以替换, 怎么可能不磨损消耗甚至毁坏呢? 但在医学上我们可以确定的是, 步入老年以后, 身体的功能与效率自然比不上年轻力壮时, 但却不一定会「生病」。虽然是老机器, 只要好好保养, 注意均衡的营养, 适度的运动, 并且定期做身体检查, 老年人的身体还是可以维持得很健康的。
在心智功能方面, 老人家们的反应速度确实会变缓慢, 不论谈话或行动都显得慢吞吞的。而他们在记忆力方面, 远期记忆, 也就是较早以前保留下来的记忆内容多半能够维持久远; 而近期记忆能力则会变差, 亦即学习新事物的能力会下降。这是因为人类所谓的「记忆」, 其实应该包括三个部份: 第一是「输入」, 把我们学习到的各种资讯输入大脑之中; 第二是「贮存」, 把这些输入的资讯储存在大脑中各相关的部位里; 第三是「读取」, 在需要的时候, 把头脑记忆库内储存的资料正确的叫出来派上用场。以上这些步骤看起来是不是很熟悉呢? 怎么好像和打电脑很相似啊。事实上, 电脑原本就是模仿人脑的运作方式而设计的啊。人类年轻时, 脑细胞反应灵敏, 学习能力高, 学习新事物, 然后把它们「记忆」起来对我们自然是轻而易举。尤其年龄越小时记住的事情印象越深刻。一旦年老之后, 「记忆」的三部份中的「输入」和「贮存」的能力会先衰退, 而「读取」的能力却经常还可以维持一段时日。所以一般人常会很惊讶的发现老人家经常是昨天或一两个星期以前发生的事不记得了, 然而尘封久远的陈年往事却可以记得一清二楚, 而且经常喜欢如数家珍的反覆提起来说个没完没了, 其实就是这个道理。
除了记忆力衰退以外, 其馀的心智能力, 其实老人家并不见得就会输给年轻人。心理学家曾针对此做过实验, 结果证明, 除了和反应速度有关的测验老人家明显落后之外, 举凡数学逻辑能力、空间推理能力、字汇运用能力等等, 老年人都不输给年轻人。当然, 万一当真罹患了老年痴呆症等精神神经疾病的自是不能如此相提并论。所以有些年轻人自恃青春活力, 就妄自尊大, 看不起老成持重的老人家们, 甚至往往会讥笑他们年老就昏馈了, 实在是要不得。需知「资讯」与「知识」固然可以靠着努力学习追求而得, 然而不经过长时期人情世故的历练, 却无从累樍成为真正的「智慧」。老人家们也千万不需要妄自菲薄, 毕竟, 老年人的稳重、深思熟虑与年轻人的冲劲和决断力, 都是推动人类文明不断向前進步的重大动力啊。
進入老年期后, 个人的心理无可避免的要做些调适, 通常会面临的第一道关卡便是自原来工作岗位的退休。目前社会一般认定的强迫退休年龄是65岁, 恰与老年期的定义相同。然而现代医学发达, 台湾地区平均寿命男性达到74岁, 女性更已达76岁, 活到65岁并不会就垂垂老矣, 依旧耳聪目明的大有人在, 所以要退休, 并非体力无法负荷, 而是法令限制必须退休。所以有许多老人抗拒退休、害怕退休。对有些人而言, 退休意味着名位、权势将被剥夺; 或者有人担心一旦退下来很快就会生病, 甚至提早向老天报到。其实退休对个人造成的冲击大小完全视他对退休所抱持的看法而定。假如你认为退休代表自己「没有用了」、「不再被需要了」, 或者是被年轻人逼迫交棒, 如此满怀愤恨, 退休后的心情自然无法平和宁静, 对身心健康必定有不良的影响; 而如果换个思考的角度, 我为社会人群服务奉献了几十年, 如今到了功成身退的阶段, 不必再每天朝九晚五, 为业绩表现操心, 从此无事一身轻, 可以抛开许多俗世的束缚, 实现一些向往已久, 却因工作忙碌长久无法付诸实行的梦想, 好好享受轻松自在的人生。那么退休后不但不会有任何失落感, 反而能让个人解脱各种牵绊, 开创人生的另一个新里程。有些面临退休的老人家则是忧心忡忡, 悲观的认为自己一旦从规律的工作退下来, 恐怕很快就会生病, 甚至提早踏上人生的终点站。他们往往也会信誓旦旦的指出, 某某人就是这样, 没退休前人好好的, 一但退休之后, 马上百病丛生, 三天两头上医院报到, 没多久就见阎王爷去了。其实这样的恐惧, 甚或迷信, 一方面可能因为往昔时一般人的平均寿命还没有现在这样长, 公共卫生状况、医疗水准也远不及现代发达, 活到五六十岁时多半已是老态龙锺, 体能衰退, 无法继续工作, 所以办理退休, 退休以后, 身体健康自然随之江河日下; 而今日的另一种状况则可能是这位老人家本身身体健康已开始走下坡, 无法再负荷工作的负担, 以致办理退休。所以身体健康损害在先, 是因, 才导致退休的果, 并非退休是造成生病甚至提早死亡的原因。退休会导致生病的恐惧, 在医学上是没有根据的。
老年人的婚姻状况对身心健康有重要的影响。「少年夫妻老来伴」真是一语道尽老夫老妻的相处之道。然而以我们中国人传统的夫妻, 一旦儿女长成离开家庭, 家庭進入所谓「空巢期」, 再加上退休, 老俩口整天从早到晚在家里大眼瞪小眼, 如果原本婚姻就不大和谐, 到此时相处只有更加困难, 也更容易引发身心方面的疾病。根据社会学家的统计, 老年夫妻彼此间互相期待的有三方面: 情感的满足; 家务的分担; 及万一生病时的互相照顾。因此奉劝夫妻们在年轻时就应该多学习表达自己的感情, 倾听对方的心声, 并且培养两人间共同的嗜好。婚姻是需要付出心血去努力经营维护的, 才不至于令爱情的火苗在步下红毯之后便化为灰烬, 结婚后才正是另一阶段谈恋爱的开始。如此当繁华落尽, 儿女也不再围绕身旁, 只剩老夫老妻终日相对独处时, 反而可以在了却所有俗世羁绊的怡然自得心境中享受「白发吟」般的神仙世界。
随着年龄增长, 自工作岗位退休, 老年人在家庭里的角色也有所改变, 原本是生产者、供给者、照顾者的角色, 此时在儿女面前逐渐转变成为消费者、接受者、受照顾者。我们中国人传统观念是「养儿防老, 积谷防饥」, 而现代社会的经济型态丕变, 大多数的老年人直到退休前都还有稳定的收入, 即使退休, 有退休金也不需要依赖子女奉养。相反的, 由于近几年来房价飙涨, 无壳蜗牛往往得不吃不喝十几年才存得够钱买一幢属于自己的房子, 所以现在常见的情形反而是当年轻一代要立业成家时, 还得做父母的从「棺材本」里掏钱出来贴补他们。然而有时也会听到某些老人家把辛苦多年的财产积蓄全数分给子女, 满怀期望此后
以颐养天年, 安享儿孙的孝敬。没想到不肖的儿女们等钱一拿到手, 房地产一办好过户, 马上翻脸, 老夫妻俩在子女间被当皮球般踢来踢去的悲惨故事。在此人情浇薄的工商业社会里, 家庭成员间的感情也有日渐疏离的危险, 因此诚恳奉劝老人家们无论如何, 手头还是应该握有一点老本, 以备不时之需。更理想的是在退休前就先做好未来的财务规划, 确保晚年经济不虞匮乏, 以免做了一辈子「孝子孝女」, 老来还得看不孝子女的脸色, 依赖他们养活。
随着年龄逐渐增加, 这部用了几十年的人体机器终有年久失修的时刻, 老人们也开始感受到老、病、死即将来临的阴影。根据统计, 台湾地区的老人有百分之七十到八十患有一种以上的身体疾病, 如听视觉障碍、高血压、心脏病、关节炎等。所以对老年人来说, 身体健康的照顾格外重要, 在年轻时便应该养成经常运动的习惯, 退休后再开始学习如太极拳、外丹功等也不嫌迟, 只是运动时一定要注意自己身体的负荷程度, 千万不要太过激烈或劳累, 对健康反而有害。
白头偕老, 牵手一辈子是每对爱侣共组家庭时的梦想, 但现实生活里却不可能都如此美好, 老夫妻通常总是一方先蒙主宠召, 留下另一半形单影只, 再忍受几年的人间孤寂。对老年人而言老年丧偶大概是最大的冲击, 此时儿女的孝心便是丧偶老人心灵上唯一的慰藉。所以儿女应更关怀老父或母亲心情方面的需要, 以免他们因为生活顿失重心, 无所依恃而导致身心疾病的产生, 甚或大限提早到来。当然, 倘若留下来的这一半身心健康良好, 社交生活依旧活跃, 子女也该体谅他感情上的需要, 鼓励他们寻找感情生命的第二春。毕竟往者已矣,生者日子还是要过的, 先走的另一半在天之灵必定也不忍心看到自己心爱的人在世上忍受孤独寂寞。所以为人子女者千万不要因为对亡父或亡母的思念之情, 认为续弦或改嫁是对死者的背叛, 而横加阻挠或者对新来者敌视、排斥。
综合以上, 可知老人们面临攸关老年生活能否健康幸福的四个关键点是: (一)子女成长离家、(二)退休、(三)生病、(四)配偶死亡。每一点都是危机, 如果自己抱持的观念不正确,或家人未能给予足够的关心支持, 老人家可能从此一蹶不振, 意志消沈, 当真百病丛生。然而每一点却也是转机, 只要对人生各种变迁的里程碑处之泰然, 加上家人的关怀协助, 并且在心理建设上做到(一)有弹性, 思想观念与生活安排不要僵化; (二)清楚自己的能力, 在名利、权势上要「服老」, 该交棒给年轻人就痛快的交, 不要恋栈, 做自己年龄无法再负担的事; (三)活到老学老, 对一切新事物常保一颗赤子之心。如此生命必定不断有源头活水, 充满趣味与生机。而老人们也可以健康快乐地开创人生的另一个春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