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459|回复: 0

几亿中国人生病不敢去医院

[复制链接]

0

主题

6146

回帖

9062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9062
发表于 2005-9-5 20:05: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几亿中国人生病不敢去医院

    新加坡联合早报5日消息,如何评价中国20年来的医疗改革?有人概括为五不满意:病人不满意,医院不满意,有钱人不满意,穷人不满意,政府也不满意!
    20多年来,中国的医疗机构从18万家猛增到30多万家。但奇怪的是, 一边是医院越来越多,一边却是老百姓看病越来越难。《中国青年报》的一项调查显示,60.1%的民众认为,现在看病比10年前更难了。

     《成都晚报》报道,今年4月19日,四川金堂县农民付利松,因为得了绝症无钱医治,在家用炸药将自己炸死。“小病拖,大病扛,重病等着见阎王”,已经成为那些没有医疗保障的百姓的真实写照。 (博讯 boxun.com)





    中国卫生部的调查数据显示,约有48.9%的中国城镇居民有病不就医,29.6%应住院而不住院,在农村,有病不去医院的人数更高达 65%;在世界卫生组织有关卫生资源分配公平性的评估排序中,中国在191个成员国中名列倒数第四。

    好几亿中国人生病后不敢去医院,根本原因其实就是一个字:贵!

    官方前年公布的数据显示,有44.8%的城镇人口和79.1%的农村人口没有任何医疗保障。这些人看什么病都得自己掏腰包,而医院为了提高收入和提成,还对病人滥开处方,滥做检查,一个普通的感冒能花掉病人一个月的生活费,这使众多患者生病后只能躺在家里“自己扛”。

    在公众眼里,“看病贵”主要是因为医院沾染了太多的“铜臭”,“只认金钱、不管死活”。连卫生部长高强不久前也痛斥某些医疗机构“盲目追求高收入,甚至为了追求收入而损害群众利益”。

    但大多数医院、尤其中小城市和农村的医院也是有口难辩。辽宁锦州地区某医院的负责人对本报说,患者一碰上看病难、看病贵,往往痛骂医院和医生,却不知医院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据他介绍,如今政府对医院的财政投入不到10年前的三分之一,还不够医院两个月的正常花销。事实上,医院已基本上被抛入市场,必须靠从病人那里收取的医药费来养活自己。

    由于政府对医生诊断费一直有严格的限制,医院只有靠提高药费和检查费来盈利,加上药品买卖很不规范,造成药品价格虚高。舆论往往不去探究造成医药费昂贵的深层原因,只是指责医院赚取“黑心钱”,这对又要治病救人、又要挣钱吃饭的医院和医生来说,是很不公平的。

    目前,中国80%的医疗资源集中在大城市,其中30%又集中在少数大医院。因此,一旦生病,农村人只能往城市跑,有钱有势的人则往大城市的大医院跑。结果是大医院人满为患,小医院门可罗雀。

    官方的统计数据也说明基层医院处境艰难:县级以下公共卫生机构只有三分之一能够维持正常运转,另外三分之一处在倒闭的边缘,还有三分之一基本瘫痪。

    舆论开始质疑,难道这就是中国医疗改革20年的成果?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李玲认为,市场化必然形成以营利为目的的竞争,由于与医院、医生的信息不对称,病人在看病时没有选择权,只能一味的接受,使公民的基本医疗权受到挑战。而政府在医疗市场化过程中存在失职行为。

    医改市场化不彻底?

    也有学者认为,医改失败不能归罪于市场化,恰恰相反,正是由于医改的市场化不彻底,政府与市场双向不到位,医疗市场依然存在着的垄断,才造成了目前的困境。要改变这种现状,关键是在政府主导下吸引民间团体和非营利性机构进入医疗领域,而不是简单地由政府取代市场。

    有关专家指出,要破解医改难题,政府必须调整“抓大(大医院)放小(小医院)”的医疗投资政策。要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需要优先发展和确保的是初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而不是那些大型综合医院。

    医疗改革的成败成为这两个月来媒体的热门话题。其实,医改困境只是中国整体改革中所面临的问题的一部分。如果仔细分析,中国改革不成功的又岂止是医疗?医疗改革又如何能单独取得成功?

    从这个意义上讲,医疗改革的成功最终还有赖于政治、经济等领域的改革成功。但无论如何,几亿人不敢去医院绝对不是正常现象,如何尽快让广大低收入的民众拥有基本的医疗保障,是眼下中国当局应该优先解决的课题——这恐怕不能等到改革成功之后再去做。

    医改失败

    市场化成为靶子

    1985年以前,中国城市主要实行公费医疗制度,农村的医疗设施虽然简陋,但农民生病后往往还能受到“赤脚医生”(乡村医生)的照料。全国被纳入医疗保障体系的人口高达80%,加上医药费用低廉,很少有人抱怨“看病难”。

    1990年代以后,“市场经济”逐渐成为官方宣传的“主旋律”,政府为了摆脱“财政包袱”,开始逐年降低对公共医疗的投入。官方的报告显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政府投入占医院收入的比重平均为30%以上,可到2000年,这一比重已下降到了7.7%。

    以前靠吃“财政饭”的医疗和教育机构被迫走向市场,使中国传统的公费医疗体制发生巨大变化。城市居民医疗费用由单位承担的好日子一去不返,农村的“赤脚医生”体制也烟消云散。

    事实证明,中国10多年来的医疗改革不但没有扩大基本医疗保障的覆盖面,反而使老百姓的医疗负担急剧增加。医改失败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而市场化导向则成了许多人抨击医改失败的靶子 (博讯 boxun.co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5-1-28 11:33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