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7689|回复: 0

古董行家也失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8-26 13:04: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古董行家也失误


伪造的器物,称为赝品。在春秋时期,鲁国就伪制过铜礼器,记在《 韩非子.说林下》:

齐伐鲁,索谗鼎。鲁以其雁(赝)往,齐人曰:“雁也。”鲁人曰:真也。”齐曰:“使乐正子春来,吾将听子。”鲁人请乐正子春。乐正子春曰:“胡不以真往也?”君曰:“我爱之。”答曰:“臣亦爱臣之信。”
由此可见,文物开始造假,至迟在2000 多年前已经出现了。及至宋代,市场上有了专门经营古器物的行当,叫做骨董行。骨董商人飞了牟取暴利,造假之风,愈来愈盛。造假之技,竟成为这门行业的一种特殊手艺。到了清代,情况更为复杂。宋时的文物赝品,还是以仿制为主,到了清时,侧往往揣摩古意,自行设计,多有变化,冒称美器。由于技术精湛,器形逼真,受其蒙骗者甚至有当时颇有名气的行家。

毕沉(1730一1797 ) ,字秋帆,自号灵岩山人,镇洋(今江苏太仓)人:亁隆二十五年(1760 )中状元,曾任翰林修撰,左庶子,耀按察使。经史、小学、金石、地理诸学,无所不通,颇爱文物收藏,著有《续资治通鉴》、《 经典文字推正》等。

毕沉在陕西巡抚期间,有一年正逢他50寿辰,当地的一位县令特地备了十几方厚实古砖作为礼品祝寿,还将砖上铭文用纸拓出,装帧成册,古雅可爱。古砖古瓦,每有精美图文,颇受收藏者欢迎,既有证史价值,也可作为艺术欣赏。毕沉见了大为高兴,亲自接见送砖来的仆人,并且要他转告他的主人说:“我这回生曰,只有你主人赠送的古砖,特别风雅,最为珍贵。我接受了这份厚礼.可辛苦你的主人了。”仆人听了,也很高兴,随即回答:“为了这批古砖,我花掉不少气力呢!”毕沉一时感到高兴,便详细盘问起来。仆人一五一十告诉毕沅.他的主人开始是怎样访求古砖著录旧本,一一加以摹仿,然后到某处砖窑去定制这批古砖。烧造时又怎样研究土色,上色以后,又如何使它剥落.最后还想出一套使砖面长出苔薛的办法… 仆人把整个伪造古砖的过程,前前后后,和盘托出。毕沉听罢,饭时涨红了脸,一句话也不说,袖子一甩,进到后厢去了。这种失误,只能责己,毋怨别人。

阮元(1764 1849 ) ,字伯元,号芸台,江苏仪征人。乾隆进士,选翰林庶吉士,编修。道光时,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加太傅,卒谧文达。精通经学,长于考证。编纂《 皇清经解》 、《 经籍纂话》 、《 十三经校勘记》 等。另著《 擎经室集}和《畴人传》。嘉庆三年(1798 ) ,阮元任浙江巡抚。在浙期间,有一年,他的一位门生到京都会试,途中在通州旅店住宿。一天,这位门生买了一个烧饼充饥,发现烧饼的烘烤一面凹凸不平,很像一篇镂刻的金石。他想试试老师的眼力,用纸果然如同钟鼎上拓下的铭文。便寄给老师,还称学生在通州的古董铺子里,见到一件古鼎,造型古拙,纹饰精美,有铭文,但不知其年代,可惜没有足够钱买下,故特将铭文拓出,寄给师长帮助考订,以证真伪。

阮元收到门生的拓片,马上邀请严小雅、张叔末等名士共同来研究鉴定。大家见了拓片一时都拿不准,各人发表的意见也不一致。最后,还是阮元断定这件古鼎便是宋代《宣和图谱》 中著录的某件礼器。于是,他在门生寄来的拓了个跋,十分肯定地说某字某字,都同图谱所题相合,某字因为器物年久蚀,有些漫漶,某字因为拓字的人技术不高,不很清晰。总之,这件古鼎实非赝物。门生收到老师寄还的拓片,读了题跋,不禁大笑。

阮元到了晚年,对文物的鉴赏和收藏,其兴不减,在他告老回乡前当地搜罗金石,旁及钟鼎彝器,并且都加以考订。自夸鉴定功力,“老眼无花”,有一天,一个古董商带来一件折足铛(一种有脚的古锅)求售。阮元再三审视,这件铛容升许,虽然折足残缺,却也古朴可爱。他命人洗了洗,器壁如瓜皮一桩绿色,就更为欣赏,断定这是汉秦时期的遗物,竟以高价买得。有次,他招待宾客筵席上,特地以此铛代替陶罐盛鸭。宾客们摩挲叹赏,赞不绝口。阮元得意万分,一会儿,忽听得档发出声响,旋即四分五裂,鸭汤横流。原来这件折足铛是厚纸为胎!这真给阮元丢尽了面子。盛怒之下,他反而派人偷偷地把出售折足铛的商人拘来,留在家内,给他较优的工价,要求他每年手制赝鼎若干。从此阮元赠送给别人的古器,也没有一件是真品了。阮元这种做法,也是亘古少闻。

(摘自朱启新《看得见的古人生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1-5 06:3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