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众所周知,大学生是诗歌艺术中较为活跃的因子,大学校园是诗歌文化成长的重要土壤,但是,由于如今的大学生大都在忙于考研、过级、留学,校园诗歌文化如今已是惨淡经营、困难重重。
诗歌时代已成“过去时”
在河大校园,记者了解到,曾经几度辉煌的“羽帆诗社”如今只有20多名会员。记者通过采访和调查,发现如今的大学校园,读诗、背诗、写诗的人已寥若晨星。有些被采访者在回答“您喜欢中国新诗吗”时,半数同学竟然反问怎样划分新诗与旧诗,在问及是否参加过诗歌朗诵会时,80%的人选择了“想参加,可是没时间”的选项。
改变旧的诗歌教育模式
河大文学院的李玉华老师说,对于青年人来说,诗歌绝非一处可有可无的风景,应当得到鼓励、扶持、受到关注。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为使诗歌教育在校内开展,河大在课程设置上作了一些调整,《古典诗词鉴赏》等课程由专业限选课改为公修课,提倡全校学生选修。
一些教授诗歌文学课的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也有很大改进,如文学院梁工教授就经常把他的《东方文学》课搬到学校的学生活动中心;文学院的学生们自编自排的诗剧已有十多个,其中《我的李白》2004年8月在第四届全国大学生戏剧节上囊括了全部奖项。
唐诗研究室郑慧霞老师告诉记者,诗歌教育也应该顺应要求作适当调整,改变旧的诗歌教育模式,给同学们一个追求超越的平台,让同学们在苦与乐的人生行程中借助诗歌来追求诗意人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