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雨夜 于 2015-12-17 14:02 编辑
刘植荣 作者在科迈隆
本人作者刘植荣在非洲呆过好几年,认识一些非洲部长、省长、企业家、酋长、村民等,网上发文讲述非洲人对中国人的印象。12月13日微信公众号“亚洲参考”以《中国给非洲送去600亿美元,非洲人眼里的中国人却是这样子》为题,转载了刘植荣的这篇文章。
非洲人说:中国人吃苦耐劳为了啥?
在非洲,你让黑人晚下班十分钟他也向你要加班工资,不付就把你告上法庭。尽管加班工资比平常工资高出很多,黑人也不愿加班,他们要充分享受法律赋予他们的休闲。他们对中国人这种苦行僧式的工作态度实在无法理解,不知道中国人的快乐在哪里,不知道中国人在享受什么。他们经常和作者讨论这样的话题:工作难道就是人活着的唯一目的么? 埃塞俄比亚官员:绝对不买中国制造
非洲市场上中国商品最多的就是服装、小家电、五金和摩托车。一个中国同胞在那里为公司采购物资时,问当地的店主有没有便宜的,店主张口就来:“有呀,中国制造的就便宜。”在非洲,“中国制造”是廉价、劣质商品的代名词。一次,埃塞俄比亚交通部的SaifeBerhane先生对作者说:“我知道,你们中国有好产品的,可为什么出口非洲的中国产品质量这么差?我现在绝对不买中国制造的东西。”
尼日利亚姑娘:中国裙子不耐穿
2009年5月18日,作者在喀麦隆西北大区首府BAMENDADREAMLAND饭店吃饭,饭后和服务员Brenda聊天。当她下班换上漂亮的裙子时,作者问她这衣服是不是中国制造。她说:“你们中国的衣服是中看不中穿,看上去很漂亮,穿两天就坏了。我现在不买‘中国制造’了,我穿的裙子是尼日利亚制造的。”在非洲,“中国制造”也成了劣质产品的代名词,“Chino”一词甚至进入了斯瓦西里语词汇,专指价廉伪劣产品。在坦桑尼亚,经常听人说:“哎呀,我又买了一个‘Chino’,过两天又要换了。”
中资企业:国产车爱坏 日本车耐用
在非洲,许多中国企业偏买日本的丰田、三菱车,为什么?原因很简单,国产汽车质量不过关。一家在非洲的建筑企业买了两辆国产皮卡,用了不到一个月,就只能开动一辆了,另一辆停在院子里做配件用,几个月后两辆车就成了一堆废铁堆在那里,最后还是买了两辆日本丰田。
非洲人说:中国人法律意识淡漠
1、中国企业在非洲偷卖免税建筑材料、逃税等案件时有发生,给非洲人的感觉是,中国企业猫腻多、不规矩。一位南非人Pleb在网上留言说:“当心来自中国的黄祸!” 2、2010年10月中旬,赞比亚中资企业科蓝煤矿与当地员工发生冲突。原因是科蓝煤矿发展不景气,该矿给矿工放了一周的假,这属于雇主主动给员工放假,在这种情况下,世界各国的劳动法都要求雇主支付雇员放假期间的工资。可在10月15日的工资发放中,中方没有支付给矿工放假期间的工资,由此引发冲突。 3、在中国,企业老板财大气粗,可以用钱摆平一切。在非洲,这就不灵了,老百姓都知道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在非洲的一家中国建筑企业,一天法院突然送来了150张传票。原来,这家企业没按照法律程序解雇员工,被解雇的员工纷纷到法院把这家企业告上了法庭。 4、在埃塞俄比亚的一家中国公司开除了一名当地洗衣女工,结果这个洗衣工把这家公司给告上了法庭。法院的判决如下:公司解雇这名洗衣工非法,要么继续雇用,两年内不得解雇,要么支付2万比尔的劳动合同剩余期限的工资和非法解雇赔偿费。该洗衣工的月工资才400来比尔,2万多比尔相当于5年的工资。最后,这家公司只有继续雇用这个洗衣工。这个案例就是典型的不懂劳动法引起的。
非洲法制:源于英法遗传
非洲落后,但他们现行法律,都是从英国、法国那里原封不动地搬来的。如在喀麦隆,西北大区和西南大区原来是英国殖民地,这里就采用英国的法律系统;其他八个大区原来是法国的殖民地,在那里就采用法国的法律系统。非洲人办事一定要找出法律根据。中国人开农场办企业要租用土地,土地许可证上引用的法律法规就有20来项;你要购买政府管制商品,许可证上第一页就列满了法律依据。所以,中国人来非洲,第一件事就是要熟悉这里的法律,这样才能避免经营过程中因违犯法律造成的被动与损失。 5、笔者在喀麦隆时,一家中资企业把一女秘书解聘,后来法院给这家企业送来了传票,原来女秘书把这家企业告上法庭,说她怀孕了。其实这个女秘书并未结婚,公司也不知道她怀孕,但她有医院的怀孕证明。最后,这家中国公司撤销对这个女秘书的解聘决定,继续雇用。在非洲,雇工容易解聘难,因为劳动法对雇主解聘员工规定了复杂的程序,而且对一些特殊人员不得解雇,例如,不能对怀孕的妇女解除劳动合同。 飞机上:吸烟吐痰的中国人
2006年9月的一天,作者从北京乘埃塞俄比亚航空公司的ET605航班去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飞行了6个小时左右,埃航的空姐找他,说有中国人在卫生间吸烟,让他用汉语广播,告诉中国乘客禁止在卫生间吸烟。在印度德里加油后起飞不久,又发现有人在卫生间吸烟。无奈,机乘人员不得不用汉语打印出警告,贴在每个卫生间的门上:对某些中国人在卫生间吸烟的行为已经广播警告,如再发现吸烟,将在飞机到达目的后交警察处置。
作者在喀麦隆听一个从埃塞俄比亚来喀麦隆的中国同胞讲,有几个中国人与他同机来喀麦隆。开始,他还和临座的非洲人聊天,非洲人对中国人颇有好感。但在飞行途中,一位中国同胞竟毫无顾忌地向地上吐了口痰,然后用脚在上面碾压,让同机的非洲人看得目瞪口呆,再也不愿搭理中国人了。
中国人开的“夫妻店”
在喀麦隆,笔者去过TOTALCAMEROUN、MTNCAMEROUN等外国人在喀麦隆投资的企业,从他们的办公环境到员工面貌,一看就是有实力的现代企业。进入办公楼大门,要用身份证换他们内部的电子证件,然后进每个门都用这个内部证件刷卡,来访的客人进入了哪个门,公司的电脑系统都有记录。
非洲也有不少印度企业,他们的商店门面要比中国的气派,建筑工地要比中国的体面。在非洲,中国商店大多是“夫妻店”,小打小闹,不成规模,连那些在国内号称排名多少强的大公司,在非洲的门面就像个修理自行车的。在非洲,我经常到印度人开的超市购物,Satkartar(SKT)和Mahima等印度超市就像国内的沃尔玛和家乐福洋超市一样,已经连锁经营,树立起了品牌。
非洲人说:中国人是祸水
《中国非洲》(Chinafrique)一书的作者塞尔日·米歇尔认为,中国企业逐步把欧洲企业挤出非洲市场,这是中国人超低价格投标造成的。塞内加尔有个污水处理项目招标,中国人的报价还不到法国人的三分之一,气得法国人拽自己的头发。 一些企业低价中标后,为少亏、不亏或赢利,便降低施工标准,违反合同规范,偷工减料现象严重,产品或工程质量无法保证。企业的生命力取决于产品的质量,产品的质量取决于人的质量。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危机意识,安于现状,忽视人和产品的质量,那企业必定是短命的。现在,非洲人也对中国企业操纵价格的行为颇为恐惧和愤怒,因为这抢了他们的饭碗,要么把他们挤出了市场,要么让他们没有机会进入市场。
2007年作者在埃塞俄比亚时,政府曾发布了一个通令,说大批中国人在埃塞俄比亚黑市用比尔兑换美元,造成埃塞俄比亚外汇紧缺,美元汇率上升。不但是外汇,就是木雕等旅游纪念品的价格,也被中国人炒了起来。好多非洲人说,你们中国人是祸水,走到哪里,就把哪里的市场搅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