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帖子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2187|回复: 1

从张火丁现象说开去——京剧不曾没落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13 10:00: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丁证霖
北美世界日报社的《世界周刊》第1632期(2015  6/28)第41页,英竹的《张火丁再塑薛湘灵》中说:“当世界日报记者李雪问及复兴京剧问题时,张火丁说,复兴意味著已经没落,但是京剧从未没落呀。” 英竹又评:“张火丁的话有理。”京剧没落不没落,根本不关理的事,而是事实不事实的事。
没落,《辞海》释:1.衰败;趋向灭亡。2.流落。京剧衰败是曾有过的事实。京剧衰败的初期在1963年初至1965年秋。问题是政治变向。19629月,毛发“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号令。时任上海市委第一书记兼市长的柯庆施拎得清,在196314日上海文艺界元旦联欢会上,掴腮上海京剧没有反映新社会生活的作品。张春桥应命,提出“大写十三年”,全国跟进。同年,文化部下文,要求全国各地编演现代题材京剧。19631212日,毛在上海故事会活动的情况报告材料上作了御批,其中说道:“许多共产党人热心提倡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文艺,却不提倡社会主义的文艺,岂非咄咄怪事。”
1964年,全国京剧现代戏观摩大会举行。从1963-1964年,要看京剧老戏和古装戏,选择已很少。1965年,要看到老戏和古装戏已很不易,“实际上从此所谓的京剧革命就成为文化大革命的前奏”(引自《中国京剧史》下卷第一分册第346页)。接着,京剧便进入了正式的衰败期。19651115日起到年底,上海这个京剧大市场落市,“上海市无京剧营业演出,出现长时间的京剧演出空白”(引自《上海京剧志》第37页)。
再往后,就进入文革了。烧戏服,烧戏本,拆戏服上的金线上交回笼,演员改行或去干校。京剧没了!京剧样板戏才几个?就这几个,也不见演出。即使有演出,也轮不到看。直要到1969年以后,才陆续有京剧样板戏的戏曲电影片以及交响乐京剧样板戏的唱片推出。同时,出现了全国上下大唱京歌样板戏的运动。在这场运动中,谁被上“破坏革命样板戏”的罪名,最高可被判处死刑,是有人倒这个大霉的。还有倒这个大霉的,不是人,而是戏,京剧与诸地方戏都是倒大霉的。事都到了这个份上,不叫没落,该叫什么呢?
这场没落,毛自己感受到了。他在1972731日对李炳淑说:“现在的传统戏呢?历史戏呢?全没了。光有这8个样板戏不行。”在毛、周及其他高层官员的干预下,1976年拍摄了25个传统戏的记录电影,作为资料保存。这个数字,真是杯水车薪。京剧新戏加老戏,戏目真不知有多少。老生周信芳上演过的戏目达近600,花旦荀慧生演过的戏目有300余出,青衣陈德霖会戏300-400出。
正因为京剧有没落,所以才有复苏、复兴或振兴的说法与事实(请参见《中国京剧史》下卷第一分册第九编“振兴京剧的新时期(19801996)”)。复苏是件极为艰难困苦的事。要老辈的人在、艺在,要他们还有能力献艺、传艺,要有中青年人与少年儿童去接棒。王金璐复出公演,花甲之年演《长坂坡》,不折不扣从桌上纵下劈叉。陈鹤昆为了示范《九更天》,70多高龄,在台上跌扑翻滚,后去江北教学演出抢背意外重伤不治身亡。若不是为了救京剧,退休老人何必出来卖命?公心,责任感使然。为京剧复苏作出贡献的人,我们都要向他们致敬,无论老中青。如:何玉蓉70岁左右,还赶北京赴上海献演汪派名剧;张幼麟推出绝响舞台很久很久的《铁公鸡》;筱高雪樵上演几近失传的麒派全部《走麦城》,分两天演完(含《斩潘璋》);张学津展示了马派风采;张建国把奚派提升到十全十美的境界;合肥京剧团曹畹秋率先复排出《棒打薄情郎》;汤俊良等上演全部《龙潭鲍骆》;刘德利贴出《伐子都》、《金钱豹》和《战冀州》;新艳秋,70岁天蟾演程派《六月雪》;李玉茹、汪正华天蟾贴程派名剧《梅妃》;李世济、李蔷华都献演了《锁麟囊》等等,等等,都功德无量。
京剧有过没落,是铁的事实。京剧复兴之路很难说已经走完。
    1:不要只看政治上的个人迷信,社会各方面都存在个人迷信。有谁敢说梅兰芳的不是?民众就是在偶像前十足地奴性。人性的弱点作成了个人迷信。故个人迷信不是被迷信人的过,而是迷信者的过。
    2:老戏,即传统戏。1850年左右,京剧形成。那时,京剧(大戏或京戏)的剧目都来自汉调、徽戏、秦腔、昆曲、弋阳腔(京化后叫京腔)等,这些戏目就叫老戏。
    3:太平天国、洋务运动有很好的戏曲题材,京戏班排老戏中没有的戏,就叫新戏。诸如《张文祥刺马》、《铁公鸡》、《将相和》、《秋瑾》等等,都是新戏。新戏中,古代题材的,叫古装戏,如《锁麟囊》、《生死恨》、《赵氏孤儿》。新戏中,清朝题材的,如着清装的,叫清装戏。新戏中,民国、新中国和外国题材的,叫时装戏。样板戏属于时装戏。
    4:京剧,中国戏曲以及山歌,都是用丹田气唱的,这是中国声乐的特色。西方歌唱是用喉和胸腔唱。唱京戏,用唱西歌的方法去唱,我的京剧开蒙师陈乐斋说,“这是哈哈腔,唱京戏之大忌。”文革,大众学唱样板戏,没行家指点,又无专门训练,就只好唱“哈哈腔”,大家自己听了也不象,就自嘲地称之为“京歌”。谭元寿是绝对不该犯这个错的,但《沙家浜》中他没少“哈哈腔”,是不是?求教行家们。
    5:有没有人说,文革前《锁麟囊》是禁演的剧目?我是1962年在上海人民大舞台看的李蔷华的折子《锁麟囊•春秋亭》。武汉京剧团来沪演出,我看他们的戏很多。
 楼主| 发表于 2016-1-13 10:01:51 | 显示全部楼层
评论:

老毛鼓吹让老百姓欣赏现代革命艺术,而他自己最喜欢的却是封资修的东西,明清艳情小说是他的至爱,如‘天生一个仙人洞’,在文革中秘密让打倒的艺人为他一人录制老戏唱片。

消灭是肯定的。没有人能挽救。历史在发展,任何事物都有其消亡的一天。

京剧到了信息社会的今天,衰败是正常的。历史上的唐诗宋词元曲今何在?

老毛当年就是看老戏《打渔杀家》而看上江青的。

一个演员,戏路不宽,是没资本求发展与创新的。一个评论者,知识不够,是不配论长说短的。

欣赏京剧是需要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的。

章诒和说过京剧是由两个女人捧起来的,一个是慈溪老佛爷,一个是江青同志。尤其是江青同志不但懂戏,还参与创作。上一代只知道卓娅和舒拉的就更别提了。第三代的江朱李等都是戏迷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5-1-12 00:5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