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822|回复: 1

中国1%家庭占全国1/3财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13 23: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雨夜 于 2016-1-13 23:17 编辑

原标题:中国社会不平等趋势扩大:1%的家庭占全国三分之一的财产
一财网 王羚
中国目前的收入和财产不平等状况正在日趋严重。顶端1%的家庭占有全国约三分之一的财产,底端25%的家庭拥有的财产总量仅在1%左右。此外,从教育机会到医疗保障,中国社会的不平等现象整体呈现扩大趋势。日前公布的《中国民生发展报告2015》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作出了上述判断。
《中国民生发展报告》丛书是基于北京大学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hina Family Panel Studies, CFPS)撰写的系列专题报告,以全国25个省市160个区县的14960个家庭为基线样本,探讨民生问题状况、差异、原因和社会机制。
《中国民生发展报告2015》显示,中国目前的收入和财产不平等状况正在日趋严重。近30年来,中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从80年代初的0.3左右上升到现在的0.45以上。而据CFPS2012资料估算,2012年,全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约为0.49,大大超出0.4的警戒线。财产不平等的程度更加严重。估算结果显示,中国家庭财产基尼系数从1995年的0.45扩大到2012年的0.73。顶端1%的家庭占有全国约三分之一的财产,底端25%的家庭拥有的财产总量仅在1%左右。
除了收入和财产上的不平等之外,不同人群在教育机会、健康保障等方面的差异也非常明显。
以教育为例,“只要努力就一定能考上大学”,这样励志的话语正在越来失去说服力。教育这项重要的公共服务存在巨大的城乡差距、东中西区域差距和性别差距。尤其是城乡差距十分显著。《中国民生发展报告2015》显示,60年代出生的人群教育不平等程度最低,此后不平等程度不断上升,80年代出生的人群教育不平等程度达到历史最高。户口、父母的教育水平、党员身份、出生所在省份等一系列并非通过个体努力可以改变的因素对教育资源获得的影响份额在过去三十年有所上升。这表明未来相关公共政策应该着力于减少劣势境况对人力资本发展的负面影响,使社会成员获得平等的教育机会。
在医疗保障上,本应起到减小收入差距作用的社保体系反而起到逆向调节的作用。《中国民生发展报告2015》主要负责人、北京大学教授李建新的研究表明,健康状况更差的个体往往更加缺乏医疗保障资源,面临更大的就医压力。从收入上看,高收入人群享有更多的医疗补贴,医疗补贴不成比例的补贴给了富裕人群而不是穷人。
在性别方面,女性往往受教育水平更低,工作和收入更差,相应健康水平也比男性更差。女性更容易有抑郁倾向,自报慢性病的比例更高。但是,在决定个体就医机会的医疗保障方面,女性拥有医疗保险的比例却低于男性,在看病时自己负担的医疗费用比例更高。
城乡居民也存在巨大的健康和医疗不平等。农村居民的抑郁水平更高,其慢性病类型主要为高血压、呼吸系统疾病和胃肠炎,而后两者主要由落后的生活条件和医疗卫生服务导致。农村居民的新农合医保虽然覆盖率高于城市,但是保障力度明显低于城市,因而,农村居民的自付比例仍然高于城市。
李建新等人在《报告》中阐述,上述不均等现象无论从社会结构、社会阶层视角,还是跨城乡、跨地区的视角去度量,都显现出扩大的趋势。这些问题亟需得到有效解决,否则很有可能威胁到社会的稳定,进而成为未来社会发展的瓶颈。
除此之外,《中国民生发展报告2015》还考察婚姻和家庭在转型社会的极速变迁,包括夫妻间财产分配、子代对年长父母的社会支持、流动人口对家庭的支持和担当等问题。

image567.jpg
 楼主| 发表于 2016-1-13 23:15:4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宇:中国富人到底有多富?——中国家庭财产存量与分布
从财富分布上看,中国财富不平等程度很高,大量的财富集中在极少数人的手中。1%的家庭占据了中国三分之一以上的财产,中国财富的分布模式实际上反映了中国过去几十年的历史。

谢宇(美国密歇根大学社会学系、美国科学院院士、“赛先生”联合主编)
靳永爱(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


在人类漫长的工业革命前的世界历史中,绝大多数人民所能关心的是基本生存,根本不可能奢望财产。在中国,改革开放以前,由于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生产力低下,全社会“吃大锅饭”,私有财产受到限制,住房、食物以及其他的民生必需品由国家统一分配。在当时的中国,财产还没有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关注点。然而,在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社会的财富急剧积累。伴随着财富的增加,分配格局也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大锅饭”平均主义时代,财产不均等程度较低,而伴随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引入及扩张,财产分配在不断变化,不平等程度逐渐加剧。财产不平等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

财富研究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是极富人群的代表性问题。除非过度抽样,抽样调查很难获得顶端极富人群的财产数据。但是,遗漏极富人群却会给财产存量和分布的研究结果造成较大的偏差。为了尽可能地探究我国财产的真实水平和分布,我们在计算家庭财产存量和分析财产分布时使用外部数据《2012雅居乐海南清水湾胡润百富榜》对顶端0.1%极富人群进行了调整。具体做法如下:首先,利用《2012雅居乐海南清水湾胡润百富榜》数据拟合帕累托函数,根据该函数估计顶端家庭的财产,对最顶端的家庭财产则使用排行榜的实际值,二者结合得到顶端0.1%家庭的财产;其次,对于其余99.9%的家庭,使用调查数据,根据抽样权数将调查样本扩充为总体99.9%的家庭;最后,将经过权数调整后的调查数据与帕累托函数拟合的数据以及“胡润百富榜”中最顶端家庭的实际财产数据合并,形成全国家庭的总体数据。

在使用外部数据调整后,我们得到2012年全国家庭净财产均值为43.9万元,中位值为16.3万元。在各个分位数的分布上,2012年全国有25%的家庭其财产小于6.3万元,75%的家庭小于34.7万元,顶端10%的家庭其财产高于73.6万元,顶端5%的家庭高于117.6万元,而最高1%的家庭则在324.5万元以上。

目前,也有一些研究估计了中国的家庭财产。由西南财经大学组织开展的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FHS)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家庭净财产平均为113.0万元,城镇家庭平均为236.6万元,农村家庭平均为31.0万元。这与我们的计算结果差距较大。而瑞信研究院(Credit Suisse Research Institute)在《全球财富数据报告2012》(Global Wealth Databook 2012)中公布的结果显示,2012年中国20岁及以上人口的人均财产为20,452美元,总财产存量为20.2兆(美元)。根据我们计算的全国家庭财产平均值以及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2年全国家庭户数量和全国20岁及以上人口的数量,估计2012年我国20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财产是18.1万(元),全国总财产存量为188.4兆(元)。若按照CFHS估计的家庭净财产,全国家庭财产存量则为485兆(元)。相对而言,我们的估计结果跟瑞信研究院更为接近。

另外,Piketty(2014)研究了欧洲和美国1870年以来的历史发现,从长远趋势来看,国家财富和国民收入二者的比例(即财富收入比)一般维持在6左右,即国家财富大约是之前六年的国民收入累积。在19世纪和20世纪早期,欧洲的财富收入比略高,在6—7之间,美国则在4—5之间;目前,欧洲在6左右,而美国略高于4。

根据CFPS数据,2012年全国家庭纯收入的平均值为45,665元,平均净财产为438,571元,财产收入比为9.6。需要注意的是,我们计算的是私有财产,并不包含诸如学校、医院、国企等一些公共资产,而公共资产在中国的比例相当高。此外,我们在计算时并没有包括香港、澳门、台湾居民以及海外华人的财产。所以,我们得到的中国财富收入比9.6是一个较高的值,是否合理、可信需要更多的研究。

从财富分布上看,我国财富不平等程度很高,大量的财富集中在极少数人的手中。将家庭财产按从低到高排序,排名在25%以下的家庭的财产总量仅占全国财产总量的1.2%,排名在50%以下的家庭的财产总量仅占全国财产总量的7.3%。然而,排名在顶端25%的家庭拥有全国79.0%的财产,排名在顶端10%的家庭拥有全国62.0%的财产,排名在顶端5%的家庭拥有全国一半以上的财产,排名在顶端1%的精英阶层拥有全国三分之一以上的财产。我国家庭财产的基尼系数达到了0.73,90/10比率高达36.79,说明排名在90%分位数上的家庭财产是排名在10%分位数上的家庭财产的近37倍。由此可见,中国的财产分布呈现出明显的贫富两极分化。

尽管中国与美国顶端的财产分布比较接近——1%的家庭都占据了本国三分之一以上的财产,但中美财产的不平等程度却相差较大,美国的基尼系数长期稳定在0.8以上,中国目前在0.73左右(见表1)。这主要是因为在99%以下家庭的财产分布中,中国比美国平等得多。比如,美国60—100%的家庭拥有高达95%以上的财产,而在中国这一比例是88.4%;美国底端40%的家庭所拥有的财产不到总量的1%,甚至还出现过负数,而中国则为4.2%。从总体上看,去掉顶端极富人群后,中国的财产分布比美国更为平等。

数据来源:美国数据来自“Changesin Household Wealth in the 1980s and 1990s in the US.”(Wolff,2004);中国数据基于2012年CFPS数据,并结合外部数据调整后得到。

中国财富的分布模式实际上反映了中国过去几十年的历史。一方面,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私营企业、股份制企业大量出现,极少数人在很短的时间里积累了巨额财富。这也是人们通常将财富与“暴发户”联系在一起的原因。财富不平等程度随之快速加剧。但另一方面,对于普通家庭而言,住房改革后,房产成为普通家庭最大、最主要的财产,而绝大多数城市居民的住房来源于公有住房制度下的福利分房。福利分房的最大特点就是按照需要和体制分配,这样的分房原则促进了福利分房的相对平等。1988年中国住房制度开始改革,公共福利房逐渐私有化,家庭能够以非常低的价格从单位购入公有住房。到2000年,城市的住房拥有率达到80%以上,远远高于市场经济国家的50—60%,因此,住房的私有化成为中国家庭财富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同时,近些年来,伴随着城市房价的快速上涨,房产在总财产中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大,中国家庭财产中平均有70%以上是房产,在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的比例更高,在80%以上。很多普通工薪家庭从福利分房中获益,家庭财富及其增长主要来源于福利分房,福利分房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中产阶级的财富不平等。所以,在中国,除了顶端极富人群外,普通的工薪阶层财产分配相对平等。而美国的情况却不一样,在正常的市场化过程中,财富主要来源于收入的积累和投资,收入低的家庭和没有投资的家庭积累的财富也少,整体财富分配极为不均衡。根据这样的发展规律,随着中国未来市场化的深入,我们可以判断,由过去公有住房制度带来的财产分布的相对平等会大大减弱。收入不平等很可能会停止,但财富不平等还会进一步加深。

(财富中国系列之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5-1-21 01:03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