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aboluowang.com
正體
切换到窄版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注册
快捷导航
论坛
BBS
导读
Guide
家园
Space
新闻子站
评论子站
生活子站
娱乐子站
搜索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本版
帖子
日志
用户
阿波罗网论坛
»
论坛
›
阿波罗世界之门论坛
›
文艺书香
›
揭秘古人种种“御寒神器”---(图)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查看:
1573
|
回复:
0
揭秘古人种种“御寒神器”---(图)
[复制链接]
ANNYbaby
ANNYbaby
当前离线
积分
4174
IP卡
狗仔卡
220
主题
476
回帖
4174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4174
收听TA
发消息
发表于 2016-1-28 22:07:29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ANNYbaby 于 2016-1-28 22:10 编辑
寒流来袭,取暖话题成热议。古人没暖气、没羽绒服、没电热毯,怎么过冬?其实,古人取暖的办法五花八门,火盆、火炉、火墙、火炕,还有汤婆子……
皇家贵族取暖设施甚至不亚于现代中央空调,这些你都知道吗?今天,小编就带领大家一起来欣赏古代人的“御寒神器”,相信你看完之后会由衷的佩服古人的智慧。
一、御寒暖宝宝:手炉
冬天,最可恼的事情之一便是手容易冻着。现在,人们有手套,后来又发明了暖手宝,连鼠标垫都做成暖手宝,为的是人们使用鼠标的时候不再冻手。古人怎么办呢?不过请放心,古人也不会让手白白冻着,他们发明了一种暖手神器,叫“手炉”。古人把烧红的木炭放进火炉中,通过手炉的盖子散发热量。如果觉得太烫了,就在手炉的外层套上若干层布袋。且古代人宽袖大袍,手炉可置于袖中或怀中带着,所以又有“袖炉”、“捧炉”的雅称。古代,无论皇族贵胄、还是士农工商,手炉是各个阶层都非常青睐的“暖宝宝”。如此实用的暖手炉在当年可谓风靡一时。随着时代变迁,用铜炉取暖一直沿用到民国。虽然铜炉体积大了一圈,还多了提梁。但取暖效果仍然保持五星好评。
二、明代“天鹅绒帽套”
明代宫廷中的“披肩”与我们今天所说的披肩完全是两回事,它是贵重毛皮缝成的一个高六七寸的圆圈,但在两侧对应耳朵的位置各缝缀一条皮毛的长片。裁制时,要注意让皮圈的宽径与具体使用者的官帽——冠、巾(实际也是绢罗制成的软冠)、乌纱帽等的大小相吻合,并在脑后部位缝缀一对套环。这样,在冬日,先戴好冠帽,然后将皮圆圈自上方套下,箍在冠帽的外侧,再把一对套环扣到冠帽在脑后部位竖起的饰件“山子”之上,由此将其挂住。
于是,皮圈护罩脑部,两侧的长片则将耳朵掩起,达成御寒的效果。按规定,披肩只能由皇帝以及少数地位最高的大太监戴用,其他的人只能套“暖耳”。明宫中的暖耳可以说是披肩的简化版,用黑色绸缎缝成一个环套,环上没有毛皮,只在两侧对应耳朵的部位各缝缀一条貂皮长片。其使用方式则如披肩一样,罩在冠帽之外,让一对垂搭下来的皮毛长条遮住双耳,挡住寒气。不过,《酌中制》又写道:“至于外廷,如今所戴帽套,谓之曰‘云字披肩’。”在宫廷以外,流行的乃是“帽套”,也叫“云字披肩”。但徐树丕《识小录》中指出:“冬至乃赐百官戴暖耳,俗谓之帽套,加纱帽上,虽人见亦然……”另外《醒世姻缘传》中也把“毛毛匠”做成的“天鹅绒帽套”形容为“雪白厚毛的暖耳”。由这些记述,再参考《唐文献像》插图等图像文献,可以知道,明代民间习惯所称的“暖耳”,其实主要是指“帽套”即“云字披肩”。
三、墨汁加热器:抄手端砚
从古至今文人骚客平时挥毫泼墨正常不过。不过到了冬天,气候非常寒冷。刚磨好的墨很快就会凝固,这不免会有些尴尬。而要解决这个尴尬,其实非常简单。古人在冬天写字会使用“抄手端砚”。所谓“抄手”是指人的手可以伸进去点燃一根蜡烛, 这样通过蜡烛的加热,墨汁就不会迅速冷凝,这就有利于文人提笔写字。
宋代时,这种“抄手砚”就已经出现了。砚台的底部掏空,前端和两侧留边与砚堂相连,三边如足,平整着地,手可插入,便于移动。在这个空间内,可以放一根小蜡烛,对墨汁缓缓地加热。
四、被中香炉汤婆子
熏炉是用来熏香和取暖的炉子,曾广泛使用。甚至出现了“被中香炉”,是一个铜制的容器,里面放火炭,塞进被里取暖。还有一种叫“汤婆子”的,“汤”过去指开水,“婆子”是戏称陪人睡眠的功用。其实就是一个用铜或锡制成的扁瓶,里面盛满热水,再塞到一个相似大小的布袋中放在被窝里。早在宋代就有了,又叫做“锡夫人”、“脚婆”,功能和热水袋差不多。
黄庭坚在《戏咏暖足瓶》诗里说:“千钱买脚婆,夜夜睡到明。”明代瞿佑的《汤婆》诗写道:“布衾纸帐风雪夜,始信温柔别有乡。”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还把熏炉称为“别春炉”,曾作诗:“暖阁春初入,温炉兴渐阑。晚风犹冷在,夜火且留看。独宿相依久,多情欲别难。谁能共天语,长遣四时寒。”《红楼梦》中晴雯就曾在熏笼上围坐。
五、皇宫建火墙 堪比中央空调
在秦汉时,宫廷就有了壁炉和火墙,具体做法是将宫殿的墙壁砌成空心的“夹墙”,俗称“火墙”。墙下挖有火道,添火的炭口设在殿外的廊檐底下。炭口里烧上木炭火,热力就可顺着夹墙温暖到整个大殿。为使热力循环通畅,火道的尽头设有气孔,烟气从台基下出气口排出。而且这种火道还能直通皇上的御床和宫殿内其他人睡觉的炕床下面,形成的“暖炕”与“暖阁”,使整个宫殿都感到温暖如春。从北京故宫到沈阳故宫,明清皇家都在使用火炕、火墙,当年的烧火坑现在还能看到。
六、描金青花五彩八宝纹瓷温碗:实用保温盒
古人冬天想喝一碗热汤,但离饭堂太远怎么办?南京市博物馆有一款器皿。虽然看上去很普通,但它却有非常好的保温效果。青花温碗的内部结构类似于今天的保温瓶,外壳与内胆分隔开,中空。不过,要使用这件“保温饭盒”,首先要在“锅”里倒上热水,然后把盛着饭菜、汤羹的瓷碗放进去,浸泡在开水中。为了更加美观,细心的古人还在保温瓷器上大秀绘画技艺。让这款青花温碗在不使用时,也能成为一件艺术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手机版
|
阿波罗网
GMT+8, 2024-11-18 12:17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