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您和孩子一起成长!
“新妈妈”讲述教孩子的奥妙
母亲是孩子的榜样
李婉梅在幼儿园工作,她要求家长们不要称自己为"老师"。"我们在教育孩子方面,是合作者,父母的言行会影响孩子。"李婉梅正在读研究生,儿子便常常嚷嚷"我要读博士!"李婉梅的例子正应了陈蜀蓉的一句话:"母亲有希望,孩子才有希望;母亲的人生态度,对孩子是个榜样。"
上海妈妈刘宏从部队转业回来时,只有小学学历。可她一直坚持学习,只花了不到1年时间,就拿到了初中文凭,又花了5个月拿到高中文凭,而4个月后,她又通过了成人高考,获得了读法律大专的资格。女儿至今都说,妈妈是她的偶像。"那时候买钢琴很难,妈妈花了2年工夫帮我买到钢琴时,我已经上小学了,很多人都说我学钢琴晚了。妈妈给我讲了她的故事,正是这个故事,激励我坚持学下去。"陈蜀蓉必须面对的另一个问题,是儿子的心智发育比别的孩子迟些。但她从来不为此责备儿子---"母亲必须等待孩子成长,这是积极的等待。"
我生了个"笨"儿子
儿子3岁才开口说话---陈蜀蓉说,这不是"笨"。"他两三岁的时候,头天给他一根针玩,过了两天,我要用了,却找不到。我跟他比划,儿子立刻钻到柜子底下把针给找了出来。"由此,陈蜀蓉发现,儿子的智力没有问题。
儿子上学后,陈蜀蓉对他采用比较特殊的教育方法。儿子上课听不懂,陈蜀蓉每天给他复习功课,到期末考试时,再给他系统地整理一遍,儿子居然每次考试都能名列前茅。到四年级以后,陈蜀蓉发现,儿子在学习上对她有了依赖性,便坚决丢开手---"母亲得监督孩子,但不能替代他。母亲必须关注孩子心智是怎么发展的,发展到什么水平,能接受什么。"她的儿子到五年级才开始想画画,虽然画的是儿童画。陈蜀蓉说,孩子的一个念头,可能会决定他的一生,所以应该鼓励。她说想单独给儿子请老师。
陈蜀蓉说:"我不强求什么,但有可能的事,就尽量做;一旦事情做开了头,就绝不放弃。"在四川赛区参加"奥妙新妈妈"比赛时,儿子上场害羞。上午复赛的时候,儿子表现得比较差,评委们却都觉得还有希望,让再冲刺一下;下午决赛前,陈蜀蓉跟儿子说,只要你做得再好一点点,就算帮了妈妈大忙了。儿子果然自然得多了。"比赛结束后,有人说,你孩子再好一点点,就能怎样怎样;我说够了,我知道,这已经是他能做到的最好的了。"再聪明懂事的孩子,也免不了犯错误,批评重了,孩子又接受不了。"新妈妈"们又是怎么来处理这桩棘手事的呢?
有错的时候"表扬"
裴雯的心得是:"有错的时候表扬,有功的时候批评,永远让孩子猜不着。"裴雯说,孩子在犯了错误之后,往往自己能意识到;即使孩子没有意识到错,责罚他们,也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孩子会想,反正我错了,就这样了,爱怎样就怎样吧。"裴雯常在孩子犯错时告诉她:以前某件事,你曾做得很好,"但这并不是表扬她的错误本身。"
陈蜀蓉的儿子,曾在院子里带着一帮小孩去敲一位长辈的门,等门开了,他拿个拖把,让人家不许动。"我告诉他,敲人家的门,是非常不礼貌的。但我不会说'你拿着拖把到处跑干什么!'一定要区分该做和不该做的。"
稍微长大点,儿子在学校里学会了骂脏话。这次,陈蜀蓉采用的是"无为"的教育方法。她告诉儿子骂脏话是错的,孩子一时改不过来,陈蜀蓉也不经常责骂他。"'无为'是来自日本的一种教育理念,它认为,强调错误,反而会强化孩子对错误的印象。或许在家里不骂了,但在外面还是会骂,或许还会促使他更接近那些骂脏话的孩子,从他们那里寻求安慰。"
对于孩子之间的吵闹,裴雯建议,不要去干预。"你永远理解不了孩子的思维方式。他怎么处事,怎么取得朋友之间的和解,怎么让大孩子跟自己玩,怎么打入一个团体,他们自有一套办法。"
我的孩子太调皮
来自四川的妈妈陈蜀蓉,有一个调皮得让人头疼的孩子。人人都说陈蜀蓉太惯孩子,可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的她,自有一套想法。陈蜀蓉的儿子,小时候非常调皮捣蛋,弄得人人讨厌。大学同学到她家作客,回去后到处说:"一进陈蜀蓉家心情就紧张,她居然敢让孩子拿着玻璃瓶到处敲。"孩子的干妈也责怪她:"你怎么这么惯他顺他?"陈蜀蓉说,她的想法是:孩子调皮、好动,是一定年龄范围内的自然特征,是没法管住的。家长应该关注孩子成长阶段中的一些特征,但不要压抑他。管住了,就压抑了他的天性。过了这个年龄阶段,孩子自然会慢慢变得文静起来。
陈蜀蓉认为,孩子再小,也是懂道理的。"我儿子有一阵非常喜欢玩火,尤其爱摸蜡烛。我跟他说过很多次,但他一直改不了。后来,我让他摸了一次蜡烛的火苗,烫痛了,后来他再也没玩过火。"
但孩子毕竟也是社会人,陈蜀蓉说,有些规则,一定要让他懂。比方说,到人家家里去,在一定范围内以自由活动,但人家的东西不能损坏。
河北妈妈李婉梅也有个调皮儿子,儿子常常把他们夫妻俩画成印第安人的样子,有时自己弹琴,让父母跳舞。李婉梅很乐意陪孩子玩。"有一次,他把我的烫衣板反放在地上。我不骂他,先躲在旁边看。"李婉梅的儿子在烫衣板下垫了几个卷桶纸的芯子,把游泳衣和潜水镜翻出来、穿戴好;然后,一会儿把烫衣板当作跷跷板,一会儿做冲浪的动作,一会儿又站在上面当滑板玩---"你不得不惊叹孩子的想象力。"李婉梅认为,孩子能长时间玩一样东西,也是在学习,学习坚持和耐力,而这种坚持和耐力,必然会迁移到孩子今后的学习中去。
女儿不想弹钢琴
俄罗斯姑娘尤丽娅嫁了个上海小伙子,如今,大女儿已上小学,小女儿才刚出世。尤丽娅说,自己小时,父母从来不管她,她学过很多乐器,后来都放弃了,回想起来,有些责怪父母当初的放任。所以,尤丽娅一定要让大女儿学钢琴。可让她头疼的是,一段时间下来,女儿厌倦了。
"我说,只要你说句'我不想学了',我们就不学。她不肯说,也不好好弹。"尤丽娅抱怨:"我告诉她,你喜欢怎样就怎样,你喜欢扫垃圾,也随便你。"
尤丽娅说这话时,有些生气,但北京妈妈裴雯说:"这就对了。"
裴雯的女儿名叫张优。"我爱人总说,我们张家历史上最优秀的一个人,叫张良。"有了这样的"追求完美"的心态,就不会不按这样的思路做。裴雯和爱人都喜欢乐器,于是,女儿5岁时,让她考了个提琴辅导班。"我爱人五音不全,老师发现了,问我女儿,她说,我爸唱歌老跑调。好在,女儿节拍打得还算准,勉勉强强,进了这个班。"从5岁学到7岁,浪费了整整2年,裴雯才发现,女儿实在不适合学这个。"提琴的把位准不准,都要用耳朵听……最后还是放弃了。"
裴雯说,她想通了,不能按照家长的意愿决定孩子的未来。后来,让女儿学东西前,裴雯总会问女儿"你喜欢吗?""你能坚持下来吗?"裴雯说,这样一来,她至少会有责任心,觉得应该给大人一个交代;当她实在做不下去的时候,也会想理由说服大人。
但对于裴雯的一句"我总觉得,不一定能坚持下来就是好的,孩子毕竟还是小,应该顺其自然",李婉梅持不同意见。"今天学钢琴,明天学别的,这样孩子不但学不好,而且会得到不好的信息---我可以做事半途而废。这会影响到孩子将来的学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