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6-6-3 02:14:45
|
显示全部楼层
救命药7块8一盒,黑市炒至4千元
2016-06-02
7块8一盒的婴儿痉挛症常用药难求 黑市炒到4000元。
近日,多家媒体报导,多种救命药物:如急需手术、癌症等患者等需要的鱼精蛋白、优甲乐、紫杉醇脂质体等正在各大医院上演药荒一幕,引发舆论探讨救命药哪里去了?全面药荒是何原因?有媒曝光,在黑市一盒治疗婴儿痉挛症的ACTH就达4000元,而正常只要7.8元。
【大家愤怒吗?卧槽尼玛!这医改~】
救命药廉价难求 不到8元黑市炒至4000元
北京青年报1日报导,福建一名一岁零10个月的婴儿痉挛症患者小宸躺在漳州市一家医院里,从2月开始他就断药了。医院要家属自己找药。小宸母亲说,“黄牛”(黑市)本来同意以8000多元两盒的价格卖给他们,但犹豫之时,却被别的患者家属买走。
目前在网上能搜到的ACTH生产厂商基本上只有上海第一生化药业有限公司一家。小宸的母亲致电该专线,接线员给了她一个业务员的电话,拨通后业务员却直接表示没有药。
一位药品销售商透露,ACTH一盒只卖7.8元,利润只有2%,再加上需求量很少,很多厂商不愿意生产,分销商也不愿意备货。
而“黑市”中的高价药从哪里来的?一位大型医药公司的销售负责人表示,黑市里流出的真药,绝大部分是“黄牛”通过一些医药公司、医院的渠道弄出来的。业内人士透露,一般是黄牛通过适用这个药的其他病症,将药品开出来,或者跟一些医院的医务人员、医药公司工作人员私下操作获得药品。
近年来,不少类似好用的廉价药,如“鱼精蛋白”、在心脏手术中用来控制血管痉挛的“罂粟碱”等,都曾出现紧缺。
救命药全国告急
据21世纪经济日报1日报导,自从该报记者加入医疗圈之后,经常会在朋友圈中看到大量紧急找药信息,例如,“亲们帮忙找一种药,中文名JAK2突变抑制剂,在国内是走私的,等救命,帮帮忙。”“跪求放线菌素D、如果找不到这种药,病人只能等死,多少钱都买。”等等。
鱼精蛋白、优甲乐、紫杉醇脂质体、放线菌素D、复方磺胺甲异噁唑、甲硫咪唑,这些不为普通大众熟知的药品,是手术、癌症、神经系统疾病甚至慢性病必不可少且无可替代的药物。
例如,鱼精蛋白是一种高效抗菌剂,在心脏手术中必不可少,无可替代,短缺、断货导致手术无法正常进行或延后。放线菌素D是一种比较小众的肿瘤化疗药物,对于肾母细胞瘤患儿和妇科的滋养细胞肿瘤患者来说,是不可或缺的“救命药”。优甲乐治疗甲亢甲减,但是这些药正在国内上演全面药荒。
今年44岁的赵碧珍是四川自贡人,在去年一次体检中,她被查出患有风湿性心脏病,两个心脏瓣膜出了问题,一个需要更换,一个需要修补,4月中旬,她入住成都一军区医院,因为手术必用药鱼精蛋白缺货,她只能在病房里排队等药,在住院半个多月后,不得已求助媒体。
报导中提到,一份国药控股在2010年8月,针对医保甲类药品在各医院的短缺情况调研报告显示,在调研的645家医院中,缺货品种达到3171种次,平均缺货率为7.07%,其中三级医院缺货1040种次,缺货率为7.13%,二级医院缺货911种次,缺货率为7.24%,一级医院缺货675种次,缺货率为7.89%,社区及县级医院缺货545种次,缺货率为6.02%。
什么原因导致救命药品紧缺?
报导中认为,短缺原因是成本高、利润低、受众小是救命药短缺的原因之一,并且带有普遍性。
例如,注射用放线菌素D是一种较为小众的肿瘤化疗药物,在大陆只有两家企业生产,分别是海正辉瑞制药和上海新亚制药。其中上海新亚制药在多年前就由于生产成本过高、利润过低而停止生产。
海正辉瑞制药副总裁杜加秋曾向媒体出示一份2006年制定的放线菌素D的生产成本核算单,在当时的生产工艺条件下,放线菌素D有10%的利润空间,但是近十年来,生产成本在上升,而销售的价格没有随着上涨,反而一直降价销售,从2006年的零售价23元到近几年,一直维持在20元左右。
鱼精蛋白和肝素的短缺也同样与价格紧密相关。
政府干预药价
“紧缺药品很大一部分是廉价药。尽管发改委对药品价格放开,但低价药还是有规定和限制。”一位制药企业的市场销售人员表示,“低价药短缺与国家药品招标有很大关系。药改看似挤掉了中间的水分,但医院是以某地区最低中标价来砍药厂的价格,本身就没什么利润空间的低价药就更没有生存空间了。”
他以上海罗氏的头孢曲松为例,“原研厂家卖六十几块,但山东曾出现过八毛二的中标价。那其他厂家显然没法再做,只能停产。”
据上述业内人士介绍,国家在药价改革上涉及过抗生素、抗肿瘤、心血管等多个种类,“曾经一些价廉物美的药都消失了,看似是市场行为,但实际是政府干预的结果”。
统筹管理缺失
药品短缺的第二大原因是特效药尚未进入中国,或外资独家供应,以癌症等重大疾病类用药为主。
如JAK2突变抑制剂用于治疗骨髓纤维化、贫血等症,只有美国版和印度版,中国食药监总局尚未批准在国内上市;PD-1用于治疗黑色素瘤,在特定的基因分型人群中效果极佳,也未在中国上市。
国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高级顾问干荣富认为,“药品紧缺,政府应该承担责任,对这些药品最起码应该予以保证、配备和组织生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