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民族和港獨
張三一言
新思潮是抗拒過期陳舊思想、與當今社會相適應的思想;新思潮一般具有先進性和合理性,又因為抱持這一思想者為數頗眾(因此方可稱之為思潮),所以大多會成為主流。
強大新思潮在萌芽初期是潛伏的,只是偶而有幾點浮露於面。思想遲鈍者聽而不覺視而不見,反思潮者不願聽。思潮爆發時,遲鈍者驚訝,頑固者不接受事實。新思潮成為主流後,遲鈍者或覺醒或繼續遲鈍;頑固者或繼續作無力的反抗,或埋頭入沙,或偽裝新思潮,所有此類都命定邊緣化而消失。
香港的本土和港獨普遍被人們視為是新思潮,也會循此規律發展;今天是香港本土和獨立思潮爆發初期,各種反本土反港獨勢力正作如上所述的表演。
新興的香港本土和港獨思潮成為香港社會主流,指日可待。
香港本土和獨立從制度的角度看有別於中國大陸一黨專政,香港本土和港獨選擇自由民主三權分立的制度。從意識形態角度看,香港堅持擁抱普世價值,有別於共產黨實行的具有中共特色的“黨獨價值”。從歷史文化的角度來看香港具有有別於中國大陸文化的海洋文化。從社會角度看,大陸中國是大陸社會,香港是海洋社會。
香港海洋社會早在明朝之前已經形成,不然的話,就不會有明朝實行包括香港在內的海禁歷史。大陸無法禁絕香港海洋事業,在英治期間香港是完全海洋社會;香港歷史就是海洋社會史。
香港的海洋社會在抗拒大陸壓制下生存;香港海洋社會形成和生存發展與今天香港本土香港獨立的形成生存發展相同。歷史上大陸政權無力消除香港海洋社會,在現實中,共產黨亦無能力撲滅香港的本土和港獨。
有一個問題很值得提出來思考:愛國,好像是中國人的最高價值,但是在香港歷史中卻出現不少香港人助英占港的史實。這是例外的香港人賣國行為,還是香港人不是大陸中國人的本能表現,還是英國人的人性與香港人的人性相通使然?尚未見社會學者歷史學者研究著作。
再一個問題:為甚麼英占香港之時不出現抗英岳飛而出現阿群帶路黨人,被占領被統治後為甚麼會出現精英及士紳階層、本土資產階級(買辦及商人),偌大個大陸好像未之見?
以上論述管見,不論是從歷史還是從現實角度看,香港都天然地有別於大陸中國,香港本土和香港獨立就是因應這個天然而生而存而興。
香港獨立是為勢所迫。勢迫之一是大陸中國無力也無心保衛香港,勢迫之二是英殖統治雖然有如上所述之優點,但不宜誇大拔高,英殖民劣跡有的是,例如英文學校拒絕接受華人子女、洋行不願見到洋員工與華人通婚、政府立法禁止華人於山頂居住等等歧視性政策和作為。在勢迫之下,香港人唯一能走的道路是香港獨立!由之,香港有楊慕琦的香港民主獨立計劃、港獨之父馬文輝的香港獨立建國運動、今天有爭民主爭本土爭獨立建國的運動。
大概是因為都是麻雀文化中人,香港人並非都是決絕的獨立者,他們都對北面中國人心懷愛念。例如,一九二五年廣州香港大罷工,聲援上海之反帝愛國運動,香港華人識破共產黨省港大罷工之陰謀,發動輿論、以特工組織等武力手段阻止罷工。在省港大罷工中,香港人自我區別於大陸人,當時的香港人立於香港本土忠於殖民地的自由價值體系,是作為香港的獨立族群支持大陸人;並非效忠於北面的大陸中國。
客觀事實與中國人的愛國思想相悖。不論從哪一角度或觀點來看,香港都高於大陸。何以如此?若持愛國主義會深感羞恥;正是因為香港是殖民地,具有殖民地經驗,殖民地經驗包含殖民者為香港帶來的自由與法治。這可不讓愛國主義羞恥得身無藏身之地!正因為如此,香港人始終以香港人身份對待大陸中國人。也是正因為如此,在香港遭受大陸共產黨長期且嚴重打壓下萌生離開中國維護香港本土利益,進而尋求獨立的思想和行動。
香港人之所以會形成香港民族,那是基於香港人有區別人原同族人的共同利益,共同利益形成想像的政治共同體,彼此間在共同體內產生特的關係;這一關係維繫着這個民族。或者說就是香港人有了有別於大陸的利益,形成了內在的特殊關係,因而形成了香港民族。香港民族利益連同香港民族本身都得不到大陸的承認,被無情地否定。香港民族命運決定它必定要用獨立這個手段來自保權利和利益。這就是香港獨立之真源。
民國105(2016)年6月20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