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444|回复: 0

"托普风波"数家银行血本无归 20亿仅追回9990万

[复制链接]

0

主题

6146

回帖

9062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9062
发表于 2005-10-5 09:33: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托普风波"数家银行血本无归 20亿仅追回9990万


在全国圈了27个开发区的托普集团去年爆发严重经营危机后,董事长宋如华出走国外,这家集团从各家银行获得的超过20亿元贷款余额顿时陷入不良状态,绝大部分资金已经无法收回。但是,由农业银行浙江嘉兴市分行向浙江托普资讯有限公司发放的9990万元专项贷款,却连本带息如数追回。

  ■核心提示

20亿元贷款中为何只有9990万贷款完璧归赵?记者就此进行的调查发现,握手之下原则能不能坚持到最后、执行规章制度有没有拒绝 “变通”,是贷款能否化险为夷的根本原因。针对目前银企之间的反常关系,银行应着重破解对企业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尤其是对那些特大型集团公司的风险防范,已迫在眉睫。

谈判:寸步不让 预警:暗访信息

总部位于四川的托普集团一度是名震大江南北的企业“新星”。集团母公司托普软件的前身是地处四川自贡的上市公司川长征。

2000年前后,托普集团董事长宋如华在全国范围内开始了其梦想般的扩张计划:一下子圈下27个产业园,总占地1.2万亩。宋如华还提出:向国内外招收5000名软件工程师,圈地“种”软件。托普集团号称拥有百亿资产,宋如华个人也被媒体列在国内富豪100强的第30位。

在神话般发展的过程中,托普集团如同一股旋风,所到之处不仅被地方领导奉若上宾,拼命给以优惠政策任其圈地,各家金融机构更是把托普的项目当作“香饽饽”,你争我夺纷纷贷款。据农业银行嘉兴市分行的追踪调查,仅仅两年多时间,托普集团除四川外,在上海、江苏、浙江等地圈下了大批土地。

●放贷谈判寸步不让

面对托普威胁要找其它银行,农行对抵押问题一直不松口,甚至到签约的前几分钟,双方还在就此交锋 

2001年初,宋如华来到与上海接壤的浙江省嘉善县,提出兴建托普信息产业园的计划,并于2001年7月与当地签定合作协议,托普集团将投资100亿元,用地4500亩,设立浙江托普资讯有限公司,与台湾及其他境外IT企业共同构建一个IT硬件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销售基地及上、下游产品联动配套的产业链结点。

浙江托普资讯设立后,确实着力于园区的开发建设,累计投入资金2亿多。同时,随着托普集团声势浩大的进驻,嘉善在长三角地区产生了巨大的引资效应。紧随托普之后,有300多家台资企业陆续到嘉善落户,前来考察的外商也纷至沓来。“在当时的形势下,对托普的项目不予以重视显然是不可能的。”时任嘉善农行行长的袁康说,“托普集团与地方政府签约后不久,有一家国有商业银行就抢先放贷5000万元。”此时,托普集团也向农业银行提出了贷款要求。 

根据嘉善的地理条件和引资态势,在对托普集团的投资项目进行反复考察之后,农业银行决定予以1.5亿元的贷款额度。但与此同时,农业银行提出了两个先决条件:一、由农业银行独家放贷,防止发生银行争抢贷款项目的问题;二、贷款必须实行实物抵押,资金实行封闭运行。对于第一个要求,托普集团爽快答应,并退还了原先那家银行的5000万元贷款。但在抵押问题上,双方分歧严重。“托普集团有多名金融专家,他们都是高手。”农业银行嘉兴市分行行长冯建龙说,“他们提出集团以前的贷款都是信用担保,如果坚持以土地抵押,他们就威胁要找其它银行。”但农行对抵押问题一直不松口,甚至到签约的前几分钟,双方还在就此交锋。浙江农行分管信贷的副行长费国忠明确表示:执行规定不能搞变通,否则就不贷款。

●“信息仗”产生预警作用

除了环环紧扣的监管手段,银行还从企业财务、媒体、政府、兄弟行等各个信息渠道及时掌握托普动向 

农行在发放这笔贷款时,采取了环环紧扣的监管手段,不留一处监管空档。农行嘉兴市分行行长冯建龙说,之所以要严密监控,主要考虑托普集团在全国范围企业太多,彼此关系复杂且不透明,其它银行又追捧得厉害,很容易产生风险。

针对托普集团与银行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农行悄悄地打起“信息仗”,由嘉善农行副行长负责,全方位收集托普集团的相关信息。主要途径是:1、不定期向托普的财务人员、管理人员以及工作人员了解公司运行情况;2、从媒体上收集各类信息,无论真伪尽量多搜集;3、与兄弟行联系,凡是托普有项目的地方都请当地农行协助把握项目运行情况;4、与政府部门联系,从政府层面掌握托普的动向。嘉善县政府对此予以坚决支持和配合。农行行长陈宏平说,虽然收集的信息不完全真实,但经过分析处理后,的确产生了预警作用。

  ●众银行争夺使放贷变“送钱”

各家银行都像吃了兴奋剂一样丧失理智,据测算,托普集团从各家银行获得的贷款余额最高接近30亿元

但是,在托普集团越来越猛烈的拓展中,各家银行之间的贷款“争夺战”也是愈演愈烈,许多银行为了争得托普项目,纷纷放低门槛,抵押、担保、监控等必要的程序变成了纯粹的“走过场”。甚至发展到只需托普集团的信用担保、只需宋如华的一个签名,就可以轻松获得巨额贷款。如托普在某地刚刚圈下1500亩土地,就有5家银行接踵而至,争相放贷。托普所到之处,各家银行都像吃了兴奋剂一样丧失理智。

据嘉善农行副行长顾志军的追踪调查,除了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外,多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发放的贷款数目也很惊人。长三角的各家银行行长亲自出马争拉托普这个大客户,行长们如果能请到宋如华吃顿饭就是很有面子的事情。据测算,至危机爆发前夕,托普集团从各家银行获得的贷款余额最高接近 30亿元。

监管:步步紧逼 抵押:拒绝虚拟

农行的未雨绸缪在两年后变成了残酷的现实。随着托普集团这个“巨人”的砰然倒地,各家银行如同热锅上的蚂蚁,而浙江托普资讯的巨额贷款自然也成为农行依法清收的重点。

  ●有惊无险贷款终收回

发现风险信息后,一边逐步减少信用额度,一边加强监管,农行专职信贷员到了与公司高层形影不离的地步

2003年初,嘉兴农行发现托普集团的点滴风险信息后,虽然当时浙江托普资讯依然红火,其它不明就里的银行还在向长三角各地的托普项目争相放贷,但嘉兴市县两级农行已开始急刹车,逐步减少信用额度,2003年下半年下降3000万元,2004年3月下降1800万元,直至将余额降至 9990万元。同时,监管的力度也进一步加强,在嘉善县政府的鼎力支持下,农行专职信贷员到了与公司高层形影不离的地步。

2004年2月,四川省高院查封、冻结了浙江托普资讯的土地使用权及在建工程、银行账户,标的总额达1.56亿元,其中存款 194万元,致使公司经营陷入困境,公司经营基本停止。随即,农行依法提起诉讼,追讨贷款。地方政府坚决依法办事。由于抵押手续完备、监管过程严密,农行获得优先受偿权。今年6月,农行追回全部款项,其中本金9990万元,利息583.5万元,诉讼费、执行费、律师费等各项费用210.5万元,农行在此笔贷款中毫发未损。

●从一家欢喜多家忧的反差看教训

据初步调查,托普20多亿元不良贷款的大部分是在集团风险已经发生的情况下从各家银行获得的

记者多次走访调查发现,托普贷款的成败主要取决于这几条:

──银行能否破解对企业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是防控贷款的关键。托普公司与嘉善支行建立信贷关系的两年多时间内,由于托普的不配合,信贷人员一时根本看不到托普公司的明细账,其对外的担保情况也不得而知。由于是跨省担保,所以查询也查不到。农行专门派人去上海调查,托普才被迫同意。遗憾的是,除了农行外,其它银行根本没有如此认真地查证过。

信息的不对称,其实是一种不正常的银企关系,直接导致了风险信息的失控。当农行提早获知警示开始紧缩贷款时,其它银行居然还在争先恐后地放贷。据初步调查,托普20多亿元不良贷款的大部分是在集团风险已经发生的情况下从各家银行获得的。 

──贷后监管重在掌握资金走向,如果不敢理直气壮地监管,风险必然无从控制。由于托普是集团性企业,关联交易众多,资金监管非常难。为此,农行对其交易均要求提供发票等资料,但是托普到后期居然采用票据直接背书转让方式逃避资金监管,农行发现后立即采取了贷款退出对策。但是,其它银行在放贷之后,根本没有任何有效的监管措施,听任托普胡来。加上托普董事长宋如华当时如日中天,是地方领导座上宾,善于“借势”,有些行长在他那里 “矮”了一截。有的银行放贷之后,居然从来无人前去追踪。银企之间如此反常的关系,怎么可能万无一失?

──抵押必须落到实处,不能成为一纸空文。农业银行的贷款从开始的股权质押转为土地抵押,到后来的土地证变更等,这些抵押合法合规,没有漏洞。而其它银行的大笔贷款居然是靠宋如华描绘的托普“软件王国”的虚拟世界,以所谓信用贷款的名义获得的,根本没有实际的抵押,虚拟世界一旦破灭,贷款随之沉淀。而托普集团内部之间的层层担保,到头来也是乱麻一团,根本无力兑现。

●托普“黑洞”警示特大型集团风险

专家剖析托普巨大“黑洞”,指出对于全国信贷风险监控提出了新课题,不总结教训类似悲剧难以避免

当年坚决要求项目抵押的浙江农行行长郑家祥认为,剖析托普的巨大“黑洞”,对于全国信贷风险监控提出了新的课题,尤其是对那些特大型集团公司的风险防范,已迫在眉睫,否则类似的悲剧难以避免。郑家祥指出当前应当密切注意以下几条:

──贷款担保方式如何完善问题。一是同业竞争过程中,重业务拓展、忽视贷款条件和风险把握的倾向必须改变,必须把担保方式的落实与完善作为风险防范的重要手段,这一点对所谓的集团客户尤其重要;二是在贷后管理过程中,设定抵押后必须重视对担保物的全过程管理,如是否增值,是否被查封,一旦发现问题应立即采取措施。

──借款企业债务问题。当前信贷管理中比较重视该笔贷款本身的担保问题,但很少关注借款企业为他人担保的问题。其实,对外担保是无形的不稳定因素,它具有很大不确定性。由于企业对外担保是自主行为,银行往往难以发觉,另外它又涉及的是其他企业的风险问题,所以银行更加难以把握。

除此之外,还有客户风险的敏感范围问题,第一还款来源和第二还款来源合一的贷款企业的管理问题等。

来源:http://www.backchina.com/news/2005-10-05/67683.html
"托普风波"数家银行血本无归 20亿仅追回9990万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5-17 08:0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