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1004|回复: 0

宰相不盖章 圣旨是“废纸”

[复制链接]

61

主题

12

回帖

719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719
发表于 2016-7-8 14:24: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历史长河 于 2016-7-8 14:26 编辑

                                                                                                            宰相不盖章  圣旨是“废纸”      

作者: 刘翰青

      
       自百年前的所谓“新文化”运动开始,传统的帝王社会就被一些文人打上了“专制”的烙印。近六十余年来,更是有人在不遗余力地抹黑中华传统。与之配合的文艺影视作品中,也时常把中国传统社会描绘成一副,帝王高高在上、为所欲为,群臣战战兢兢、唯命是从的“模型”式画面。于是,不少人头脑中,接受了这样一个概念——中国古代是没有法制的,皇帝是想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的。然而,史实真是这样吗?

留于青史的一问——“你那玩意儿合法吗?”

唐睿宗垂拱三年(687年),刘祎之被诬告收受贿赂,并与别人的妾私通。刘祎之是武则天提拔起来的,为武则天掌权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后来却反对武则天摄政,武氏认为刘忘恩负义:“祎之我所引用,乃有背我之心,岂复顾我恩也!”(《旧唐书·卷八十七·刘祎之传》)因此对刘怀恨在心。
这次,摄政的武后终于抓到了整肃刘祎之的机会,于是她命肃州刺史王本立审查此案。王本立向刘祎之出示敕命,没料到刘祎之看了文书,驳斥道:“不经凤阁(笔者注:中书省)鸾台(笔者注:门下省),何名为敕?”(《旧唐书·卷八十七·刘祎之传》)这句责问让王本立无言以对。

唐朝的“三权分立”

此处需要解释一下唐朝的政府结构,唐朝承袭隋代的三省六部制,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分担秦汉以来的丞相职权,钱穆先生有个形象的比喻——“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国史新论》)
中书省负责草拟政府的最高命令,称为“定旨出命”。草拟诏令的官员是“中书舍人”,《资治通鉴》中记载,中书省有六位中书舍人,他们只是正五品官,级别并不高,但多是富有文学资望的人。他们互相商量后,各自起草诏书,称之为“五花判事”。草稿完成之后,交由中书省长官(中书令)选定修改,然后交给皇帝,在诏书上画一个“敕”字,表示诏书获得皇帝的认可。
但是,这样的诏书还不能成为政府合法命令。这封画了“敕”字的诏书,要送到门下省审查复核。门下省设给事中四人,也是正五品,但是一旦他们认为诏书有问题,便可将诏书驳回,称为“涂归”。所以,即使皇帝画了“敕”的诏书,如果没有门下省盖章,就不能生效,等于废纸。
只有通过了门下省审核的诏书,才能交到负责执行的尚书省,由尚书省发给吏、礼、户、兵、刑、工六部执行。
三省权力平等,达成决策、审议和行政权的互相制衡。唐太宗对这一制度非常赞赏,同时,为了避免中书和门下省在诏令的草拟和驳回之间,造成不必要的延误和麻烦,在门下省内设立了政事堂,即“中书、门下省联席会议”,两省长官、侍郎都要出席。诏书要盖上“中书门下之印”,才算合法,否则就是乱命,不必遵从。
武则天欲挟私报复,当然不可能经过中书、门下两省审核,所以,才有了刘祎之留于青史的一问:“不经中书、门下省的宰相盖章,你那玩意儿合法吗?”他问得理直气壮,使武则天无法逃避“乱法”的指控。武后恼羞成怒,派心腹将刘祎之非法关押。
也许,有人又有疑问,武后还是把刘祎之抓了啊,是否说明中国传统社会不如西方近现代呢?须知,武后的所做作为正是在破坏大唐的正常制度,非大唐制度之过。希特勒倒是在民主的德国被民众选举为国家元首的,而且他杀犹太人、发动对外战争,在初期还得到了民众的支持,这又说明什么呢?无论什么制度,都要有强大的道德根基作为后盾,否则如同水上浮萍,经不起任何风雨。

不给皇帝“面子”的杜衍

那么,在正常状态下,宰相是如何发挥其职能的呢?
北宋仁宗年间的杜衍,就是个称职的宰相。有些皇亲国戚,想借仁宗这个皇帝的光,把自己的前途照亮,宋仁宗有时候碍于情面,只好发诏书封给他们官职。可是到了宰相审核这一步,这类诏书,杜衍一概不批准,堆到十来份的时候,他就全部退还给仁宗,弄得仁宗很没面子。——“每内降恩,率寝格不行,积诏旨至十数,辄纳帝前。”(《宋史·杜衍传》)
仁宗没办法,只能对欧阳修诉诉苦:“外面的人知道杜衍驳回我的批文这事吗?其实,很多人托我人情,但是因为我知道杜衍的厉害,干脆就没做的,这个数量,比他退给我的还要多。”——“谏官欧阳修入对,帝曰:‘外人知杜衍封还内降邪?凡有求于朕,每以衍不可告之而止者,多于所封还也。’”(《宋史·杜衍传》)

更不给皇帝“面子”的李沆

杜衍虽然不太给仁宗“面子”,但是好歹还把诏书还给了皇帝,还有一个宰相,就更不给皇帝面子了,他就是宋真宗朝的宰相李沆。
宋真宗很喜欢一个妃子刘氏,想封她做贵妃,于是,写了一道诏书,派使者送给宰相李沆审批(笔者注:电视电影里,皇帝一高兴,不是随口就封贵妃了吗?有人或许还因此梦想做皇帝,呵呵,可惜,那不是真实的历史)。
按理说,某人要娶几个老婆,对哪个老婆好,那是人家的家务事,别人管不着。可是,皇帝不行啊,坐在皇帝位子上,就代表国家,所以给老婆改善“待遇”这事儿,就属于国事,得经过宰相批准。
按照宋朝的规定,刘氏没有做贵妃的资格,但是李沆做过宋真宗的老师,皇帝大概以为他会念在师生之谊,给自己“特殊照顾”。没想到,李沆一点面子都不给,当着使者的面,把宋真宗亲手写的诏书给烧了,而且让使者回报:“就说李沆不批准。”可怜的宋真宗只能打消这个想法。——“沆对使者引烛焚诏,附奏曰:‘但道臣沆以为不可。’其议遂寝。”(《宋史·李沆传》)
翰青叹曰:
        今道皇威大如天,
        先人有知恐心寒。
        但见李沆焚手诏,
        便知分权非空言。


来源: 汗青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5-1-10 23:4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