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1666|回复: 0

外媒:独生子女政策加速了中国人口不平衡

[复制链接]

237

主题

12

回帖

2574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2574
发表于 2016-10-2 13:37: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外媒:独生子女政策加速了中国人口不平衡
                                                                                                        
阿波罗新闻网 2016-10-02 讯】



《华尔街日报》驻中国记者方凤美(MEI FONG)出版了新书《独生子女》。在书中,她探讨了独生子女政策给中国所带来的男女比例失衡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方凤美是马来西亚华裔。普利策新闻奖得主。近日,她来到华盛顿推广新书《独生子女:中国最激进实验的过去与未来》并接受了美国之音VOA的专访。方凤美认为,独生子女政策加速了中国人口男女失衡,未来会趋于极端老龄化、男性化。而仅凭去除一胎政策,并不能改变中国社会家庭人口变少的趋势。
记者宁海:您好凤美,欢迎你来到我们节目中。2000年伊始,你作为《华尔街日报》的记者来到中国,是什么激发了你的灵感,写一本关于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的书?
方凤美:我想真正的契机是在2008年。我原本是应该采访奥运会的,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是如何准备这一盛大的活动.但奥运会开幕的几个月之前,发生了四川(汶川)地震。我去报道地震。但我后来发现很多在地震中丧生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所以很多失去孩子的父母失去的是他们唯一的孩子,我们称他们为“失独”父母。我开始思考这个问题,这激发了我写关于独生子女的书的灵感。这就是契机。
记者宁海:是的,我记得你书的开篇描述了你在四川的经历。你说地震的悲剧不只是因为自然灾害引起的,同时也显示出独生子女政策作为非自然灾害的悲剧成分。
方凤美:究竟有多少孩子在地震中丧生,在很长的时间内都不明了。他们只想要一条新闻-奥运会。中国的荣耀,中国的崛起,即将来临的盛事。失去唯一孩子的父母们自然很悲伤,但他们被迫要强忍住悲伤,这让人感到非常悲哀。我感觉这才是最大的悲剧。
记者宁海:那么凤美,在你看来,什么是独生子女政策最大的影响,对于中国和世界来说?
方凤美:在独生子女政策刚执行的时候,人们猜测,“哦,这将是个‘小皇帝’的时代,他们会被宠坏,无法自力更生,也不会有开拓的精神。“现在30年过去了,我们见到的并不是简单的小皇帝综合症,而是‘4-2-1’综合症。4个祖父母,2个父母,1个孩子。等1个孩子长大了,他需要照顾所有年老的长辈。日复一日地照料老人,象养老金、医疗护理、处理个人事务这些问题全都出来了。这更多的是情感上的消耗。对吗?这将影响未来的20到30年。我认为这将是很大的负担。而这在中国不可避免地将发生。
宁海:你在书里预言,15年后,如果在北京或上海城外的街上扔一块石头,你就有可能砸中一个60岁以上的人。你还提到,击中是男人的可能性非常之大。你是如何得出结论,中国人口不平衡,将来会极端老龄化、男性化?
方凤美:在健康的经济状况下,劳动年龄人口比例大,而老年人口不太多。经济学家认为这样才是健康的经济。但是在中国,你将会看到这么多比例的老年人口,这么少的劳动年龄人口。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人们活得更长了,这是好事。但是,另外的原因是由于独生子女政策使得劳动年龄人口锐减。还有,人口不平衡也是一个问题。到2030年,男性人口将比女性人口多出3千万。这从某种程度上讲,是独生子女政策的作用造成的结果。因为当人们家庭人口变少的时候,他们不得不做出选择,许多中国人都会选择要男孩,因为中国的传统就是重男轻女。所以中国的性别不平衡问题是全世界最严重的。我想,独生子女政策并没有引起很多问题,但是却加速了它们,或者是扩大了这些问题。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社会不平衡,男性化和老龄化非常严重。
宁海:去年,中国去除了一胎政策。你在书里写道“来的太晚,太微不足道。”那么从你看来,从“一胎”到“二胎,”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呢?
方凤美:(一胎政策)没有完结,但正在消失。只是事实。我想在某个时间点上,它会退出历史舞台。但是我同意,(政策)来的太晚,太微不足道。因为这些问题,极端老龄化和男性化,在未来20到25年之内一定会发生,就算每个人现在都开始生更多的孩子。第二个假设,当人口限制取消了,人们是否愿意多生孩子?许多迹象和证据都显示那是不会发生的。很多人说我们负担不起。我们愿意(生)可是负担不起。所以,我认为不会出现婴儿出生潮。现在的形势就是大多数的现代社会都面临家庭规模变小,人口锐减。除非中国采取激进的变革。不然,这看起来也会是中国的趋势。
宁海:《纽约时报》今年早些时候的一篇书评说你的书“见证了中国一胎政策受害者的痛苦。凤美,你一定也见到了许多中国妇女被迫堕胎或者接受节育手术的事例。请跟我们讲述一个最让你难忘的故事。”
方凤美:我和一个小城镇官员的对话是最有趣的。他给我讲述了这个故事。他说,“这件事情我永远难忘。我知道这个女人怀孕了。我们知道她在另外一个镇子上藏了起来。我组织了一伙人晚上去抓她。一天晚上,我们出发了。我们悄悄的去了。包围了她家。但是她肯定听到了声音,因为她开始逃跑。她跑啊跑啊,我们追她,一直追到池塘边。她站在那里,水到她脖子那里,这么深。”我问他,“发生了什么,发生了什么?”他说,“她站在黑暗里,开始哭泣。她说,她必须生这个孩子。如果她不生这个孩子,她的丈夫不会对她好,她的婆婆永远不会给她好日子过。她站在那里哭。”我问他,“发生了什么?”他说,“两个妇女干部上前去把她带走了。他没有说下去。但你知道。他们把她带走堕胎。”
宁海:那个女人是绝望的。我在想,为什么人会如此残忍,如此非人道地对待自己的同类?
方凤美:我也问过我自己同样的问题。这显然是非常普遍的现象。我想,很大一部分人认为他们做的事情是正确的。你生活在中国,这么多人。你每天都看到这些。我想很多人想,这是必要的解决方法.而另外一部分人,并不真正相信这个,只不过是被迫所为。因为他们要保住工作。我想这部分人是大多数,因为我和很多人交谈,他们说,“这是我的工作,我不得不这么做。”
宁海:你把独生子女政策称为是最激进的社会试验。尽管政策取消了,但是苦痛的记忆却挥之不散。独生子女政策改变了中国什么?又将会给中国民众留下什么样的记忆?
方凤美:我认为它给中国带来的变化是多方面的。首先,一个最大的问题是家庭,中国传统的家庭结构。另外一个问题,当出现这么多的独生子女家庭,关注度发生了变化。独生子女身上得到太多的关注。当90%的城市居民都是独生子女,这将会体现在各种事情上:约会、婚姻。
宁海:我们的同事采访过易富贤先生,《大国空巢》的作者。易先生批评独生子女政策,说是政府的错误。你同意他的观点吗?
方凤美:我想独生子女政策的问题,我们常会把人口控制与独生子女政策混为一谈。它们不是一回事儿。你可以减少人口,但不用实行独生子女政策。你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做到,比如鼓励人们少生孩子,为人们提供更加方便的节育方式,送妇女去上大学,给她们更多的发展机会。很多地方都是这样做的。我常碰到有人误解了独生子女政策。许多人认为需要这么做来减少人口。很多人口学家并不这么认为这是减少人口的正确途径。而且并不需要采取像独生子女如此极端的政策。
宁海:易(富贤)先生的书在中国被禁,他的言论也被封杀。那么你的书呢?现在有中文版吗?
方凤美:中文版现在没有。四年前,我卖书的英文版权的时候,我得到一个中国大型国有出版商的邀请想购买书的中文出版权。他们提出中国出版商常提的条件,他们说,“你知道,我们想买这本书的出版权。但是我们想要修改敏感内容的权利。”那时我还没写书。我说我不知道你说的“敏感内容”是什么意思。理论上讲,整本书都可能被认为是“敏感”的。先让我写完书,然后我们再讨论这个吧。但是四年过去了,中国发生了许多事情。审查的更严了。
宁海:你会接受被审查或者书被删节吗?
方凤美:我很愿意跟他们谈谈具体的问题,但我们根本没谈到那一步。就是直接说“不。”根本没有可能。我不认为是我的书的问题。很多人都不再认为独生子女政策是个禁忌话题。但是目前中国的审查环境就是这样,人们怕做任何努力。现在这个阶段感觉就是“我们不要越过这条线。什么也没做。”这是非常有害的氛围。
宁海:你形容独生子女政策是“残忍的。”但是它在全球范围内不乏支持者。有人说,虽然是过程是痛苦的,但是这个政策赢得了经济效益。你怎么看?
方凤美:中国经济过去30年增长迅速,是因为政府去除了许多社会管控。我认识一位非常睿智的经济学家葛艺豪(Arthur Kroeber),他写过很多关于中国经济的文章。他说,“假如中国经济增长10%,独生子女政策对它的影响不会超过0.1%。”这才是正确答案。另外一部分我们不会忘记,减少人口并不意味着独生子女政策。你看看其他国家,台湾、韩国、新加坡,这些地区都减少人口同时增长了经济,但是也没有采取独生子女这样极端的政策。
宁海:你的书触及了一些受独生子女政策影响的特殊群体。比如,“黑孩子”:没有户口的孩子;“失独”父母:失去唯一孩子的父母;或者“剩女。”我想知道,这些群体现在有没有得到政府的关注或认同?他们会怎样改变中国的公共政策?
方凤美:我不知道他们有没有变化。我想“失独”父母想要得到补偿。他们有可能得到,这是有可能的。我想“剩女,”这是非常有意思的现象。这好像是一个编造出来的现象,对吗?这不是事实。从人口学角度讲,是男人找不到女人。但是他们没有得到相似的关注。男人是受影响最大的,“光棍”单身汉,他们是农民,从政治上来说影响力最小。另一方面,“剩女”是那些接受过良好教育,有经济基础的女人。我想这个群体,当局是希望看到她们结婚并生育更多的孩子。你知道,聪明的女人与同样聪明的工人一起养育聪明的孩子。这是多么好的事情啊。从某种意义上,我看到性别差异对于这些受过良好教育的女人来讲是不利的。
宁海:谢谢凤美来到我们节目中。祝你的书取得成功。
凤美:谢谢,谢谢。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夏雨荷 来源:美国之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2-23 08:58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