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811|回复: 0

束手浓霾“杀人”,北京竟无一招以对(图)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1万

回帖

23万

积分

管理员

热心会员

积分
236566
发表于 2017-1-6 23:50: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來源:综合新闻

北京时间1月4日早上6时,中国气象台史上首个大雾红色预警仍在持续,卫星观测中国无云可视区域的霾面积约61万平方公里,部分地区出现能见度低于50米的特强浓雾。新年伊始,大半个中国被雾霾牢牢控制住。   
   
气象监测显示,中国卫星观测无云可视区域的霾面积约61万平方公里。1月4日,北京东南部、天津中南部、河北中南部、河南中东部、山东中西部、安徽西北部等地部分地区能见度不足200米、局地不足50米,根据估算,这种天气还会持续。那么,能见度不足50米是什么概念?   
   
意味着这样的天气情况,不符合飞机航班起降能见度600米标准,导致进出机场航班无法正常起降,高速公路需采取封闭措施,铁路列车晚点。
1.jpg
北京市民在红色预警下的喘息(图源:VCG)   
        
另外,也意味着司机因此误闯红灯不算违法。中国交警部门表示,在能见度低的情况下,如果摄像头抓拍的图片无法看清信号灯的话,或者因大雾天气影响视线看不清交通信号灯而误闯红灯,本着任性原则,通常不会处罚。   
   
2016年10月,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最新的全球空气污染城市排名。中国媒体的报道很有趣:“印度首都新德里被评为全球空气污染最严重城市,中国的北京和上海并未进入前五名。”以当前中国的空气质量,中国雾霾重灾区内的城市未上榜单前五名,有些令人诧异,不过该报道给出了答案,因为北京和上海“分列第六和第七名”。   
   
近两年间,雾霾肆虐,让中国人对空气污染问题愈加重视。其实,中国环境问题由来已久。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在北方的主要天气灾害是沙尘暴。据记载,上个世纪50年代,以北京为例,年平均沙尘天数接近两个月。根据数据显示,2010年前后,北京天气的主要矛盾从沙尘暴变成雾霾,当年昏黄的沙尘天气,也变成现在如同恐怖片中的迷雾景象。   
   
中国官方当时似乎也很难“接受”这样的转变。根据当时的报道来看,2011年,美国大使馆持续播报 PM2.5 的行为终于引发了社会关注。2008年7月,有一些国外的运动员由于担心北京在奥运期间的空气质量问题,说要戴口罩、戴防毒面具到北京参加比赛。对此,时任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杜少中表示,“我想大家没有这个必要考虑戴口罩的问题,如果一定要戴口罩,那就是给你的行囊当中多增加了一点份量,我想它是用不上的。”这样的表态极不成熟。如今,中国每逢强霾来袭,中国很多药店或是网店的PM2.5口罩甚至出现了脱销,动辄几千元的空气净化器销量也在成倍翻番。
2.jpg
雾霾成了中国社会走向现代化路上的最大烦恼之一(图源:VCG)   
        
不仅如此,官方对雾霾问题遮遮掩掩的态度,一直备受舆论诟病。2012年,有市民提出“美国大使馆的数据为何与市环保局发布的数据不一致”,北京环保局解释,按照国际惯例,监测点应离污染源50米以外,但美国大使馆的监测点位设在路边,离污染源较近,设置不规范。   
   
对此暂不置评,但到了2016年,却又出现了这样的新鲜事,一篇题为《治霾神器围着空气监测点转 工作人员称上级指令》的报道,引发热议。民间环保组织“好空气保卫侠”曾在石家庄、邢台、邯郸、郑州等地进行调研,发现这些地区存在空气监测点附近使用雾炮车洒水喷淋的情况。该组织表示,“确实会起到一些短时效果,监测点的数据会降低,因此这些地方会定时定点使用雾炮车”。能够局部抑尘的高价“治霾神器”,成为某些政府部门政绩造假工具,令人唏嘘。   
   
其实,某些地方政府及官员不能看作是普遍现象,而对于官方的治霾举措,民间反映已经逐渐平和。例如2015年年底,曾有报道称“环保部督查组赴石家庄、邢台等地督查查雾霾时,因重霾险些迷路。这成了老百姓们茶余饭后说笑的谈资。   
   
此外,网络上有关雾霾的段子也层出不穷:“顿时明白了清华大学校训:厚德载雾,自强不吸。”“今天这天气,要赶上个白内障拆线,大概会以为手术失败了吧!”“有一央视记者街头采访一老大妈:“大妈,您觉得雾霾给您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影响?”被采访者:“影响的太大了!首先就是你得看清楚,我是你大爷!”   
   
玩笑归玩笑,治理还应脚踏实地。近年来,一些中国官方学者、专家的“环境问题放一放,先让GDP走一走”的观点常常出现在公众视野内,常常引起民愤。归根结底,雾霾是经济发展的原罪,是先污染再治理的原罪,是短视的原罪。中国这场旷日持久的雾霾战争,没有人知道它什么时候结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0-10 00:17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