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備上,中國表面上與美國拉小差距,其實技術發展的方向盤仍在美國手裏。
近十幾年來,中國之所以在國際上咄咄逼人,與武力的壯大關係很大。然而中國眼下的軍力到底有多強,卻是一個矛盾的話題。
中國官媒及其塑造下的社會主流輿論給自己一個清晰的評價──已穩坐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世界第二地位。這在相當大程度上是正確的,因為沒有第二個國家有像中國這樣雄厚的財力和狂熱的武器裝備發展勁頭。同時,中國與世界第一的美國之間,差距也是巨大的。對這一點,國內再雞血的言論即使可以迴避,也很難正面否認。
然而中國主流輿論很快又找到自我安慰,愈來愈多美國的先進裝備,中國也有了,而且簡直就是一模一樣啊。由此推論,只要給經費給時間,中國前途未可限量啊。
其實,同樣是有了,但一開始就有一個不公平:居於領先地位的美國必須在完全未知的領域去憑空探索,才能找到下一代武器的方向和可行性,這靠的是超強的原創性技術創新能力。且不說中國現在可以說完全沒有這個能力,跟在第二位依葫蘆畫瓢,可以節省下來的「試錯成本」以百億計。儘管美國有些文獻有誤導成分,但整體上美國對其軍事思想、武器裝備發展的探索過程幾乎完全公開,為此中國供養著世界規模第一的情報翻譯隊伍為本國軍力服務。
不過中國主流輿論是不懂、也不認這一點的,他們終日沉迷於美國的某某武器中國也有了,彷彿只要這麼仿下去,中國很快就會擁有一個跟美軍一樣強大的武力一樣。
最近,網上有視頻介紹了美國研制中的一種裝甲透視系統,它利用車體四周的攝像頭,在乘員護目鏡上形成一個球形的、完整的車外狀況圖像,就像他四周遮擋視線的裝甲車體是透明的一樣。該技術一舉解決了困擾裝甲部隊一個世紀的視野狹窄難題,又極具未來感,頓時被網友們讚為「來自新新世紀的黑科技」。
不過,這回網友們又過於保守了,這樣的技術中國幾乎馬上就能效仿。為什麼?因為視景合成、虛擬現實(VR)和增強現實(AR)技術在中國社會也得到風險投資和電子遊戲等巨大市場的有力推動,這種裝甲透視系統不過這些技術在軍事領域的應用之一。這種技術也被美國用在F-35戰鬥機的頭盔顯示器上,利用機身上的6個EODAS系統攝像頭,可為飛行員形成 360 度無死角全景視野,就像「看透」了座艙的底部和側部一樣。對此,中國也完全可望效仿。
可以相信,中國仿品一問世,又會有多少軍迷熱淚盈眶,然而他們絕對不會去思考為什麼美國有什麼中國就能仿什麼。
實際上,這不過是科學技術的擴散現象而已。最簡單的例子就是:原子彈的設計製造在1945年是什麼保密水平?全世界有幾人掌握?而今天這一技能在互聯網上就能查到,前蘇聯僅有此類技能卻窮困潦倒的工程師就有幾十萬。甚至VR和AR等技術也並非中國發明,但隨著民用領域IT產品的快速迭代和全球推銷,中國即使不能得到矽谷最前沿的技術,從其僅僅一兩年前淘汰後進入公共領域的舊技術中,也足以學到太多東西。更不用說信奉「科學無國界,但科學家有祖國」的愛國IT男們不顧美國條條框框,毅然帶回國的滿腦子滿箱子技術。
當然,不是說中國自己什麼都不會,什麼都沒搞,但恰恰是自己搞明白理論和框架,對自身體制的確不擅長突破的關鍵技術突然得到雪中送炭,那種「騰飛」感才真是過癮。於是才有了中國在相控陣雷達體制、艦船綜合電力系統等方面與美國並駕齊驅甚至比美國現役裝備還早應用某種先進技術的情景。這每每都是幾乎要讓中國軍迷瘋狂的喜訊。
然而這種先進最大的問題就是淺嘗輒止,因為並非內在原創而是亦步亦趨,中國表面上與美國拉小差距,其實技術發展的方向盤仍在美國手裏。比如,相控陣不過是幾十年前就有的一種雷達體制,當代最新的雷達體制前沿,可有中國人的身影?美國有黑鷹,中國有直-20,美國有F-35,中國有FC-31,美國有C-17,中國有運-20,但中國敢不敢放到戰場上比一下?航母電磁彈射系統美國剛裝艦,中國也開始試驗,但這種概念也不新鮮,中國為什麼今天才有,難道不是在經歷全球化進程帶來的技術擴散對軍用技術的逐步反哺嗎?裝甲透視系統好模仿,但多源情報融合和情報共享還有那麼容易嗎?F-35對作戰環境中所有電磁對抗態勢也能形成一體化圖景,中國能很快掌握嗎?
對此,中國軍迷慣以只要給時間,中國就能還你個奇跡來應對,其實所謂給時間,實際上還是在等技術擴散甚至「飛來橫財」。而中國利用技術擴散追上美軍的同時,更多對手也在與中國拉近差距。比如,台軍也有了「捕食者」無人機,察打一體很難麼?要說硬件,阿聯酋等小國和一些私營企業都開始擁有偵察衛星。
這個嘛,中國軍迷只好使出鎮國之寶──台軍多少烏龍,阿三多少事故。呵呵,大陸軍情基本靠猜,壞消息有如過街老鼠被刪得一乾二淨,當然沒法比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