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月初,在黑龙江省讷河市发生了一起闹剧:30多岁的男子范某点燃汽油,逼父母拿钱给他。在此之前,范某曾以跳楼、上吊、剁自己手指头等方式“啃老”。为了满足范某,其父母将一栋居民楼卖了。民警规劝无果,范某最后点燃汽油,幸亏消防队员及时将火扑灭。目前,范某因涉嫌危害公共安全已被依法刑事拘留。
心安理得“啃老”
记者从范某的邻居处了解到,范某的家庭并不富裕,母亲靠两千多元的退休金维持生活,父亲在外打工,他们还要帮范某照顾两个体弱多病的孩子。但是父母的付出没有换来范某的理解,相反,范某平时不回家,回家就要钱,是典型的“啃老族”。
本报记者调查发现,类似的“啃老族”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态——心安理得。居住在哈市道里区安字片的小陈已经35岁,至今单身的他还与父母住在一起。他的生活单调,每天睡到中午才起床,等父母把饭做好吃饱后,就到小区附近溜达看热闹,晚饭后去网吧聊天,直到半夜才回家睡觉。
小陈的父亲为此伤透了脑筋,他一脸愁容地对记者说,孩子从小娇生惯养,不好好学习,上到初中就辍学了,后来家里想方设法让他上了个技校,结果毕业后找了几次工作也没有如意的。小陈成天呆在家里白吃白喝,没钱花就问父母要,从不觉得丢人。
“迁就”是祸根
据中国老年促进会公布的调查数据,我国65%以上的家庭存在着“老养小”现象,有30%左右成年人被老年人养着。“小鸟”心安理得“傍老”,就算成年,很多人还当“小鸟”,甚至出现大学生“啃老族”。
哈市市民小静(化名)的父母都是大学老师,家庭条件比较优越,她从小受到娇宠,连学校打扫卫生都是父母代劳。2002年小静大学毕业后,一心想成为一名白领,目标是做一份“压力不大,薪水不低,离家近,舒舒服服”的工作。4年里,她面试了多家单位,都不合心意,干脆一直在家靠父母养着。
怕孩子有压力,小静的爸妈反而总劝她说,没关系,找不到称心如意的工作,咱不去上那个班也行,家里养得起。现在父母替小静找了个对象,眼看着两个人就要谈婚论嫁了,可小静还是没有出去工作的打算,亲戚觉得小静这样在家呆着,不仅仅是啃老的问题,而且长时间不接触社会,会让小静与社会脱节,人也变得越来越胖。
小静的父亲说,曾经也想过让小静跟着亲戚学做生意,但她没有社会经验,和客户吃饭,几句玩笑话就把小静惹怒了,和对方吵了起来,最后亲戚不敢再带她出来见客户了。小静的妈妈也觉得有些后悔,她说从小静小时候起,就疏忽了对她进行勤劳、孝顺、责任心等教育,造成孩子对传统美德十分淡漠,长大后不懂得体贴父母苦心,一味索取不知回报。女儿竟然称:“父母挣的钱,就是留给我的。”
记者发现,像小静这样的大学生啃老族不占少数,虽然有大学文凭,却没有工作能力。有就业挑剔型的,有创业幻想型的,有频繁跳槽型的,也有无能啃老型的。这些人往往受到父母的百般呵护,缺乏独立意识,也缺乏家庭和社会责任感。也就是说,他们在精神上始终没有“断奶”。
新型“啃老”背后的无奈
调查中,本报记者发现了一种新型的“啃老族”,与上面提到的完全不工作,全靠父母养的方式不同,很多年轻人大学毕业后也找到了工作,但面对高昂的房价,不得不向父母伸手,而父母往往搭上了一辈子的积蓄,帮子女购买房子。
刚刚参加工作的小孙说,他的工作收入还算可以,每个月将近5000元,但是哈尔滨的房价每平米在万元左右,眼看着自己要30岁了,想娶妻生子,靠自己肯定负担不起。“我最近看中了一套两居室,总价需要80多万。父母把40多万元积蓄全拿出来给了我,不愿意当啃老族,但被现实逼得投降了。”
记者调查中还发现,超过一半的受访者表示,他们用父母的钱支付子女教育和购买家庭用品,还因婚礼、新家电、日常开支和购买汽车从父母处拿钱。调查显示,北京市首次购房年龄是27岁,一般大学生本科毕业大约是在22岁左右,如何在毕业后5年就能购买到三五百万的房子,如果不啃老,肯定做不到。
在调查中,一位曾经从北京铩羽而归的年轻人说,我当年不想啃老,一直想靠自己的能力买房子,后来发现,赚钱能力相同的男青年,往往是敢于啃老早买房的人占大便宜,不啃老,推迟买房的人则吃了大亏。不肯做啃老族,却天天看着房价上涨。
社会学家柏燕谊说,中国很多父母在观念上有一个误区,认为自己一生的努力就是为了孩子的幸福,自己早年没有得到的东西便想让孩子全部拥有。而且,大多数父母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养身”往往胜过“养心”,抚养子女的重点就是其衣着是否避寒保暖,膳食是否可口营养,而忽略了孩子人格的形成,不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自我奋斗精神及家庭责任观培养。如今的“啃老”现象就是对家庭失败教育最令人痛心的报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