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593|回复: 0

要想阻止气候变化,我们还剩多少时间?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1万

回帖

23万

积分

管理员

热心会员

积分
238468
发表于 2019-9-30 23:25: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來源: 新浪科技

1.jpg
图为2019年9月20日在悉尼举行的一次气候变化游行中,一名婴儿手中拿着一块写有标语的牌子。

  新浪科技讯 9月29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将近一年之前,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提出警告称,要想在本世纪末之前将全球变暖上限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就需要社会的各方各面都做出迅速、深远且前所未有的改变。”那么,我们遏止气候变化的时间是否已经所剩无几了呢?
  一些政治家和作家已经“缴械投降”,称如今为时已晚,人类文明已经无力完成这一任务。其他人则将这篇报告视为“战斗的号角”,从中解读出了这样的信息:要想阻止气候变化,我们只剩下了12年时间(如今又过去了一年,所以只剩11年了),并且时间正在一分一秒地流逝。
  但真实情况要复杂得多,绝非一句标语便能概括。我们无法阻止气候变化,因为它已经发生了,并且许多灾难效应已经为时过晚、来不及阻止。自本世纪以来,情况的确在不断恶化。要想阻止一些灾难性后果,全社会就必须尽快行动、尽早达成一些里程碑目标。上述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报告发表12年后,就有一个关键的里程碑目标。如果没能达成,人类社会纵然不至于变成电影《疯狂的麦克斯》里那样的末日,但情况绝对会持续恶化,也更难加以逆转。
  一些科学家担心,如果过度强调2030年这个截止时间,可能会对公众产生误导。但也有人指出,活动家们的任务与研究人员不同,需要更直截了当的目标和更简单清晰的思路。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于2018年10月8日发表了上述报告,指出要想在2100年前将全球变暖增值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需要在2030年前将人类二氧化碳净排放缩减45%,并在2050年前将净排放量缩减到0。这并不是该机构发表的第一条迫切警告,却是最引发公众热议的一条,原因可能与媒体的“概括”方式有关。许多知名报纸都用了颇为耸人听闻的标题,如“联合国警告,限制气候变化灾难仅剩12年”等等。
  但科学家从来没说过“假如我们不阻止气候变化、世界将在12年后灭亡”这样的话。就连那些常常针对气候变化提出警告的科学家们也不可能这样说。此外,主流活动家们也很少提起“世界末日”的话题,他们的关注点大多在于长期的气候变化、而不是突然发生的气候灾难。但尽管如此,人们似乎还是将2030年当成了一个生死攸关的截止时间。
  科学家指出,这种观念过于绝对,并不符合科学事实。就算全球温度相比工业前水平真的增加了1.5℃,世界也不会就此毁灭。并且就算我们到2030年前没能将二氧化碳排放量缩减45%,也不会导致温度增长1.5℃。不过,全球气温到2100年前增长1.5℃的概率倒是会因此升高,21世纪也会发生更多的气候灾害。
  几乎所有针对全球变暖的缓解计划都由两个基本部分组成:一是在短期内减少碳排放,二是在长期内逐渐减少大气中的碳含量(如通过植树造林吸收二氧化碳等等)。
  一些关注工业和经济增长的人可能不愿意在短期内牺牲经济利益,认为社会迟早能发明出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技术。但缩减碳排放每拖延一年,对碳捕捉技术的要求就越高。我们每耽误一年,地球就会越过更多气候变化的转折点、越来越难走上回头路。
  各类气候政策文件中提到2030年这一目标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如《巴黎协定》中就同时提到了2030年和2050年两个目标。研究人员认为这是一个较为合理的时间规划,在减少排放的同时不至于造成难以承受的经济负担,也不会让人类过于依赖未来可能出现的碳捕捉技术。
  将控制目标确定在1.5℃以内也是出于类似的原因,为了在“可能性”与“必要性”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但就像2030年的时间目标一样,1.5℃也只是科学家设定的一个目标,而非不容辩驳的科学事实。
  气温越高,地球面临的风险就越大。气候变化已经对全球造成了广泛影响。2019年的平均气温已经比工业前水平高出了1℃,而等这一数字增加到1.5℃,造成的影响还会更加显著,甚至造成更多无法逆转的严重影响。
  但将全球变暖幅度控制在1.5℃以内并不会逆转气候变化。事实上,就算在这种“理想情况”下,各种灾难性影响也会比如今严重得多。
  生态学家指出,如果我们抱有“再过12年才会发生重大灾难”这种想法,会导致我们忽视目前正在发生的气候变化后果。事实上,气候变化已经通过疟疾、登革热、以及其它一百多种渠道杀死了成千上万人。研究显示,随着全球变暖,由蚊子传播的疾病会进一步肆虐。而如今全球变暖的程度已经导致很多人为此无辜丧命了。
  因此科学家强调,这并不是“我们能否阻止”的问题,因为它已经发生了。
  研究还显示,严重的气候影响正在威胁2019年的全世界食物产量。北美、南美、亚洲和非洲今年均有大片地区温度过高、不适于作物生长。此外,随着海平面上升、污染地下水,孟加拉国和中国的低海拔沿海地区的土壤含盐量也在不断增加,导致大米产量受到威胁。(不过,也有少数地区的气候变得更加适合特定作物生长。)这些因素的总体影响便是食品价格上涨,引发全球动荡。并且从长期来看,如果继续按这种趋势发展下去,部分国家的粮食产量将无法满足国民需求。
  对于这种复杂局面,研究人员通常会将应对措施分为两大类:缓解和适应。缓解是指阻止气候变化进一步恶化,如减少排放、植树造林等都属于此类。适应则指研究如何应对已经发生的全球变暖、以及未来进一步变暖造成的后果,如在沿海城市修建挡海墙、设置盐沼来阻挡洪水,分析降水量变化、帮助农民更合理地种植农作物,以及开展农作物培育工程、让它们更适应严峻环境等等。
  但归根结底,只要全球变暖得到缓解,这些问题的严重性都会随之改善。假如在本世纪末之前将温度增幅控制在1.5℃以内,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问题,都比2℃更容易掌控,而2℃又比3℃更容易掌控,3℃又比4℃好一些……以此类推。无论未来是哪种情况,至少在我们告别人世之前,地球都不至于变成一片毫无生机的荒漠。但温度每升高一度,都无疑会对地球上的生命造成更加严峻的考验。因此抑制全球变暖无论如何都是值得的。
  至于由蚊子传播的疾病,我们也有可能阻止它们的肆虐。缓解气候变化将在其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假如我们能阻止气候变化,也就能阻止随之产生的许多健康风险。不过这其中还涉及许多细节问题,例如,疾病传播的下降程度要取决于碳排放缓解项目的推广速度,并且不会立即见效,全球各地的效果也会有好有坏。
  所有科学研究都指向了同一个结论:应对气候变化最好的方法,就是从现在开始减少碳排放。相比于日后再设法将大气中的碳抽离出来,从现在起减少碳排放更容易抑制全球变暖。简而言之,缓解措施做到位,适应措施才能更加有效。因此,前文提到的2030年时间规划虽然不能解决全部问题,但至少能带我们迈出缓解气候变化的第一步。
  如今,我们已经能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了。今年全世界都比以往更热,大型风暴发生得更加频繁,疾病传播更加迅猛,森林火灾和洪水也更为常见。因此,设立2030年这一目标其实是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行动的窗口期,希望在这12年中,全世界能就此采取更多有意义的行动。
  科学将在其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气候变化是一个物理问题,因此可以利用数据来分析和理解。但光凭科学还无法解决这些问题,还需要借助政治家的意愿和力量。将2030年定为最终期限虽然可能对公众产生误导、使人忽视科学家们想要强调的一些细节问题,但也为气候活动家们提供了一个行动的焦点,并且人们确实已经开始采取行动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1-17 10:1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