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1251|回复: 0

“抗病毒喷剂”,能预防新型冠状病毒吗?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1万

回帖

24万

积分

管理员

热心会员

积分
240345
发表于 2020-2-1 22:27: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章来源: 我是科学家iScientist

最近一段时间,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让人们神经紧绷,各种各样“特效药”的信息也是层出不穷。就在1月27日,一条新闻让公众眼前一亮:某研究人员历时6年研制的一款广谱抗病毒喷剂可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应急病房职业防护,并已顺利通过伦理审查。
1.jpg
某研究人员历时6年研制的抗病毒喷剂可用于新型冠状肺炎应急病房职业防护 | 微博

  据报道,首批抗病毒喷剂已送入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应急病房,正在与厂家联系扩大生产规模,最快可于2月7日应用,云云。转发和评论一片叫好。
  不过,在欢呼叫好前,我们仍需要先冷静下来做些思考:一种新药从研发到上市,能否跳过必要的程序?新型“抗病毒喷剂”,目前是否确定可以有效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造新药,没有想的那么简单
  常言道:“对症下药”。而找到一种对特定疾病有显著疗效的新药并上市,并不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现代医药科学和工业已经将新药研发发展为需要经过多方协作、道道把关、严格验证的一整套过程。

2.jpg
新药研发需要多方协作、道道把关、严格验证 | 图虫创意

  小分子化学药物的开发,往往初始于在实验室里筛选具有潜在药效的新化合物,有许多不同的灵感来源:比如从天然产物中发现、依据作用靶点进行设计、从合成产物中偶然发现以及老药新用等等。
  我们假设有一种化合物A,在它最初的研发过程中,大概会经历这些事情:生物学家通过研究生物体的运行过程,会首先搞清楚体内的受体和酶,提供作用目标靶点;药物化学家找到一支“箭”,能够打到靶上,设计能够与靶点匹配的分子结构;有机化学家设计化合物的合成路线,为接下来的研究提供实验材料;药理学家设计细胞实验和动物模型,初步的评价药效,并且描述、反证它的作用机理。
  当一切准备就绪,这种化合物A就可以交给药剂学家来设计制剂了。依据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应用目的,药剂学家会给它搭配合适的辅料,做出适合给患者使用的制剂(这一步就是昨天新闻中的研究人员当前达到的阶段)。这全部过程中也少不了药物分析的步骤,分析化学家会确定合成化合物的结构是否正确,为有机化学家和药剂学家进行化合物的定性和定量分析,评价化合物是否稳定,可能具有哪些杂质,在生物体内将代谢出什么新的东西(用来评估这些杂质和代谢物是否对人体有害)等等。
  要强调的是,以上所说的每一个步骤,都有可能耗费短则数月长则几年的时间。
  此外,新药可以分成原料药和制剂两大类,一种前所未有的化合物做出来并且发现有药效,最多只能说是做到了原料药的程度,但最终要到拿到医院和药店去卖,还需要做成制剂才行。新化合物/旧化合物的新制剂,都是新药。
  当以上工作都完成的时候,化合物A才可以被称为是药物,才有机会走出实验室,进入工业界。药企的工程师根据有机化学家设计的合成路线,将化学反应从毫克/克级别放大至千克/吨级别的生产规模。此时获得的产品,才可以称为原料药新药A。再根据药剂学家给出的制作方法,放大生产,获得稳定的工艺路线,才能生产出制剂新药A(比如,A缓释片)。
  严格把关是对患者负责
  你也许会觉得此时的A缓释片已经是个正儿八经有模有样的新药了,但事实上,它到药房的架子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当药企经过至少三次生产规模的验证实验,获得稳定的工艺参数和足够用于临床试验的A缓释片,他们会向药监部门申请开展临床试验。

3.jpg
通过临床试验后,新药才可能上市 | 图虫创意

  目前,我国采用备案制,通过伦理审查之后,在相关网站进行备案,就可以进行临床试验了,在试验中,所有受试者都必须签署知情同意书。到了这一步,药企往往要雇佣合同研究机构(CRO)来完成。CRO会从中协调和监督散落在各地的医院,推进整个临床试验的进行,并最终整理出申报资料。与大多数国家一样,我国的临床试验共有四期,简单来说,其中1期和2期实验在少量的健康志愿者或患者中使用,探索给药剂量,观察药效和药代动力学等;3期为大规模的药效实验,会招募大量的患者,充分评估药效,收集不良反应数据。3期临床的范围广,难度大,持续时间有可能长达数年,耗费资金以百万为单位计算,但由此获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数据,却是一个新药最终能否上市的最重要依据。
  这种看似繁琐苛刻的做法,实际上是用很多人的健康乃至生命换来的教训(比如历史上著名的反应停和拜斯亭事件)。尽管这可能导致开发商数以亿万的投入和大量的时间化为泡影,但却最大程度的保障了用药者的安全。根据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在备案获得相应的登记号之前,是不可以将药物应用于人体的。而目前我们在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台上,还尚未检索到与预防病毒性肺炎有关的喷雾剂临床试验。

4.jpg
目前在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台上,还尚未能检索到与预防病毒性肺炎有关的喷雾剂临床试验 | chinadrugtrials.org.cn

  药监部门只有在审查过一个新药从研发到生产再到临床试验的全部数据后,才会批准它上市。某些特殊情况下,药监部门会为药物开通“绿色通道”,但这也只意味着在药监部门的评审阶段节省时间,所需要进行的研究和递交的材料并不会减少。
  新型特效药,当理性看待
  回到这条新闻,如前文所说,即便我们暂定研究人员已经获得的实验数据准确充分无误,那也只是进行到了制剂新药的研发阶段,即将开始从实验室到工厂的交接,尚无制药企业接手,离应用于临床、售卖给大众(或提供给医务人员)还有十万八千里的距离,这绝不是一句简单的“希望有关部门能尽快开通审批的绿色通道”就能忽略过去的。更何况,从新闻报道的内容来看,这个喷雾的实验室研究结果也有可待商榷的地方。
  根据新闻的报道,这种抗病毒喷雾中含有两种药物,其中一种抗病毒药物“可以抑制冠状病毒、流感病毒、寨卡病毒、艾滋病病毒等RNA病毒的复制”,从而起到预防感染的目的。病毒不具有完整的酶系统,只有侵染进入活细胞之后,借助宿主细胞内的细胞器才能完成自身增殖过程,因此目前的抗病毒药物也大多是根据这个过程进行设计,用于抑制病毒吸附细胞、抑制病毒核酸复制、抑制病毒从宿主细胞释放等等。对于以RNA作为遗传物质的病毒,则有一个独特的靶点——针对RNA逆转录成DNA的过程开发的逆转录酶抑制剂,此类药物以齐多夫定、拉米夫定、替诺福韦、奈韦拉平为代表,在临床上已经有很长的应用历史。

5.jpg
抗病毒喷雾 | 微博

  虽然同样是作用于病毒的逆转录这个过程,但由于各种病毒的差异很大,且RNA病毒本身就容易发生变异导致耐药,根据已有的常识,目前还没有哪一种药物能够做到“一招破万势”,对所有的RNA病毒都有效。最简单的例子,索非布韦用于抑制丙肝病毒RNA聚合酶的合成,对于丙肝几乎有“治愈”的神奇治疗效果,却并不能用于其他RNA病毒感染疾病的治疗。
  虽然公开的信息中还无法检索到 “抗病毒喷雾”中使用的是哪一种药物,但是,如果仅仅根据“对流感病毒和寨卡病毒已在体外与动物模型上验证成功”和“冠状病毒对其中一个活性成分比流感病毒和寨卡病毒更敏感”,是很难得出“因此这个喷剂对冠状病毒可能会更加有效”的结论的——何况这里所说的冠状病毒恐怕还不是引发这次肺炎疫情的新型冠状病毒。目前只有很少的几个实验室分离得到了新冠病毒的毒株,如果没有获得实验材料,又如何进行验证呢?

6.jpg
目前的结果很难得出“很难得出“喷剂对冠状病毒可能会更加有效”这一结论 | 图虫创意



  而这个喷雾施用于喉部,如果它真的有保护作用,那么或许就有两种情况:一是它仅仅作用于局部,对于口腔附近粘膜具有防护作用,鼻腔、眼睛和接触传播的防护力可能会比较弱,不如直接戴口罩和护目镜;另一种情况是通过口腔粘膜吸收,进入体循环,从而发挥全身药效,但是,直接吞药片也有这样的效果,而且此类药物的副作用很大,都是处方药,是不能作为普通人日常预防感染来使用的。
  总之,依照目前公开所能获知的信息来看,这种抗病毒喷雾应该还不具有大规模应用于预防新冠病毒的可能性。事实上,从前文所述新药研发过程也可以明白,短期内横空出世一款针对新冠病毒开发的新药,几乎是不可能的。比较切合实际的期待是,发现既有药物中的某一种或几种对于新冠病毒也具有治疗效果(老药新用),比如前几天另一新闻中所说的“某种抗艾滋病药物”。或者还可以寄希望于疫苗或生物药的开发,它们的研发周期是有可能短于以上所述的小分子化学药物的。
  新冠病毒引发的疫情牵动着所有人的心,大家对特效新药的期盼也是人之常情,然而,在这样的特殊时期,我们更应该理性客观地看待各类新药研发的新闻报道,不悲观,也不盲从。尽管小说情节一般的奇迹不会轻易出现,但坚守在一线的每一位医护人员和科研人员从没有放弃战胜病毒的决心和希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2-23 22:37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