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ygvfe 于 2025-9-19 15:50 编辑
2012年,田野证明了“存在无穷多个具有任意指定素因子个数的同余数”。这是一个病句,因为有两个量词,产生了歧义。一个是【无穷多个】,一个是【任意指定个数】而谓项只能用其中一个: 第1种理解 主项:无穷多个同余数, 谓项:任意指定素因子个数。 (因为,你想告诉人们的是同余数的素因子个数。而无穷多个同余数是已知的)。 按照汉语语法规则,主项在前面,谓项在后面。 即:”存在无穷多个同余数它们有任意指定个数的素因子“ 主项似乎没有问题,是说无穷多个同余数的全称判断;但是,既然知道同余数本来就有无穷多个,田野的判断在前面就无需加上“无穷多个”的废话。 谓项不对,”任意指定素因子个数“是要多少有多少。包含了一切。因为是肯定判断,谓项不能周延,(周延就是对全部外延断定)。 任意就是包含了一切,无条件的。就是周延了,这个笨蛋,就连话都是说不清楚。 第2种理解 主项是:具有任意指定素因子个数的同余数。 谓项是:无穷多个。 即:“具有任意指定素因子个数的同余数有无穷多个” 全称判断主项周延,就是断定了全部素因子个数的同余数,就是说“每一个同余数都有无穷多个素因子”,这显然是荒唐的。 任意指定个数包含了无穷多个单项: “1个素因子的同余数”, “2个素因子的同余数”, “3个素因子的同余数”; “4个素因子的同余数”; .....,。 就是说包含全部素因子的同余数有一个变量,是一个集合概念,每一个具体的数量级别的同余数是一个普遍概念。 全称判断的主项必须是普遍概念,不能是集合概念。数学定理要求全称判断的主项是普遍概念。 田野必须逐一证明: 例如 “1个素因子的同余数有多少个” “2个素因子的同余数有多少个” “3个素因子的同余数有多少个”, “4个素因子的同余数有多少个”, ..........。 因为,所有的数学定理的主项都是普遍概念,没有任何一个数学定理的主项是集合概念。
田野用归纳法证明,荒唐!
为什么不能用归纳法证明?
因为设立命题时使用少量样本归纳出来的,再用少量样本证明,就不可靠了。少量样本归纳证明只是增加了命题的可信度,不能证明整个理论的正确,这就是归纳证实的局限性。
因为归纳法没有充足理由仅仅依靠少量样本概括由无穷多个元素组成全称判断命题的属性。
举例哥德巴赫猜想:
原始信息(6=3+3,8=3+5,..。就是逐一归纳有限的样本,具有某种性质(两个素数之和),于是归纳推出“哥德巴赫猜想”推导出数量有无穷多个的样本也具有某种性质)。
在归纳基础上产生的猜想,通过演绎证明是不对等的。
归纳是在一个有穷大的样本中逐一列举, 只要样本空间没有被穷尽, 使用的都是简单枚举归纳推理。
对于无穷大的样本, 我们根本不可能穷尽该样本空间, (例如哥德巴赫猜想中的偶数就有无穷多个)因此只能使用简单枚举归纳推理,简单枚举归纳推理是一种扩大前提的推理, 它的结论是不可靠的。
使用归纳推理提出假说, 其假说是非常脆弱的, 因为对它的证实是不可能的, 除非你穷尽样本空间, 而一旦如此, 你使用的已经不是归纳推理了。
它的脆弱性还表现在, 只要一个反例, 就可以容易地推翻这个假说。
归纳推理是基于有限观察的,从有限样本推出一般结论的推理, 它的前提是关于个别事物具有某种性质的论断, 结论却试图得出全体事物皆具有此性质的论断,中间有一个巨大的逻辑空挡。
无穷多个样本的数学定理必须是全称判断,数学家必须完成一个:由归纳出来的有限个事实样本去证实无穷多个元素的--不可能完全证实的命题进行演绎方法证明,并且结论是全称肯定判断的正确三段论只能是第一格的AAA式。这是绝大多数数学命题证明无法做到的。
田野推论1.8:【存在无穷多个具有任意指定素因子个数的同余数】
归纳法证明
概念的种类: 1,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 a,单独概念反映独一无二的概念,例如,上海,孙中山,,,。它们反映的概念都是独一无二的。数学中的单独概念有“e”“Π”。“e是一个超越数”就是一个主项为单独概念的命题。 b,普遍概念,普遍概念反映的是一个对象以上的概念,反映的是一个“类”,这个词项的内涵由为了包含在词项外延所必须具有的事物的性质组成。例如:工人,无论“石油工人”,“钢铁工人”,还是“中国工人”,“德国工人”,它们必然地具有“工人”的基本属性。数学中的普遍概念有例如“素数”,“合数”,等。 “素数有无穷多个”就是一个主项为普遍概念的命题。 2,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a,集合概念反映的是集合体,这个词项的外延由词项所应用的事物集合组成,例如“中国工人阶级”,集合体的每一个个体不是必然具备集合体的基本属性,例如某一个“中国工人”,不是必然具有“中国工人阶级”的基本属性。 b,非集合概念(省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