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546|回复: 0

日月潭太魯閣不做張藝謀印象系列的加盟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3-30 10:15: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聯合報╱社論】
張藝謀來台中執導歌劇「杜蘭朵公主」,順便一遊日月潭,立刻引發是否正籌辦「印象.日月潭」的話題。這不是新鮮事,據傳花蓮縣政府也找上張藝謀,打算催生「印象.太魯閣」。 張藝謀的「印象系列」近年來紅遍中國大陸,不少觀光客遊桂林必看「印象.劉三姐」,遊杭州必看「印象.西湖」。「印象」的聲光表演氣勢滂沛,確實成為推廣旅遊的一大賣點。日月潭、太魯閣要不要成為「加盟店」? 這個議題有兩個層次。第一,日月潭、太魯閣究竟要不要一台「大型山水實景劇」?連張藝謀都說:「日月潭這麼美,真的不需要任何表演來加分了!」第二,如果要,是否要加入張藝謀的「印象系列」?日月潭和太魯閣作為台灣的代表性風景,也許需要多一點在地化觀點,才能詮釋其獨特的「印象」。 本來,藝術無國界。台灣現在不少公共空間出現國際大師的裝置藝術,法國人自豪的羅浮宮前矗立透明金字塔造型的貝聿銘作品,而「杜蘭朵公主」劇中的人物可以穿上中式戲服表演,台灣音樂家許常惠更是多少年前就為「白蛇傳」創作出中文歌詞、西式唱腔的歌劇。這不但是國際化之必然,也是文化上時髦的「全球在地化」趨勢使然。所以,日月潭和太魯閣,若要打造出不管什麼流派的「印象」,本來也都不足為怪。 但話說回來,就像政府打算以玉山作為台灣的標幟,日月潭和太魯閣也絕對有資格擔當這樣的「台灣地標」功能。那麼,如果打算投入公共資源,為日月潭和太魯閣塑造「印象」以向外推銷台灣,則恐怕多少要能呈現出一點「台味」。這是非常淺顯的「要有在地化特色,才能駐足全球化潮流」的道理。就像張藝謀是受到全球各影展認可的國際級導演,但他的作品越引起矚目,越凸顯出濃烈的「中國風」,即使執導西方的「杜蘭朵公主」也要塗抹上大紅大金的中國情調,同樣呼應了「立足在地,進軍全球」的邏輯。 這種異色的中國風情已經為「張氏美學」塑造了刻板印象,直如張藝謀的個人簽名;但這也正是,如果將日月潭和太魯閣的旅遊景觀加上了「張氏簽名」,可能令人覺得「味道不對」之處。文化的發展和表現如水到渠成,不能強勢掩蓋,也不能勉強引導。台灣文化根源於、也包含著中華文化的要素,不能否認;但台灣風韻,畢竟與張藝謀的大紅大金情調不是同一種「味道」,也不能否認。 當今中國予世人的「印象」,大國強權,數大為美,完全就是張藝謀開鑿漓江山水強勢造景,或指揮北京奧運開幕式集體排練,所呈現出的那種氣象,舉國家之力支撐出驚人聲勢,而看在世人眼中亦有仁智評價。相對來說,台灣的強項是精緻的人文之美,是個別的小市民迸發創意的活力生機,是夜市攤販自行闖出名聲的小吃文化(而非滿漢全席大餐),是日月潭五星級旅館之傍也有平價特色民宿的那種風景……。這些文化特色是在兩岸各自的社會體制之下所孕育出來的,從當年的交集漸漸走出個別的路。也因此,在中國大陸已出現張藝謀的五個「印象」作品之後,令人很難想像日月潭和太魯閣可能成為「印象之六」、「印象之七」的「加盟店」。 「藝術無國界」令人嚮往,但反過來說,以官方立場向外推銷台灣特色時,不免對「台灣特有種」多偏愛一點。尤其當涉及台灣的「印象」,不論是地理景觀或文化形象,總有鄉土情感貫穿其間。林語堂說,「愛國不就是對小時候吃過的好東西的一種眷戀?」日月潭和太魯閣的風景未必稱得上舉世極致,但因為蘊藏在很多台灣人民從小就親近、愛戀過的記憶中,所以格外需要留存住這樣的「印象」。這樣的任務,需要格外的美學高度加上情感深度來擔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8-7 07:3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