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451|回复: 0

ECFA是「災難經濟」的開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5-9 13:37: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王士維評論:
    


馬政府一意孤行的強推ECFA,主要的論點不外乎是要利用中國市場,以有利於台灣產業能與全球接軌,否則將日益邊緣化,甚至成為「北韓第二」。馬政府這種近乎威脅的口語,不禁讓人想起著名作家克萊恩(Naomi Klein)所闡述的「災難式資本主義」,藉由全球自由貿易化之名,在世界各地掠奪資源。克萊恩批判經濟學界奉為圭臬的「新自由主義」,即以傅利曼(Milton Friedman)為首的芝加哥學派,主張以別人災難為自己利基的強勢作法,以激烈手段來實行自由化及私有化政策,美其名利用經濟開放來促成民主與自由貿易,但實際上卻不斷造成更大的災難。檢視東歐解體、天安門事件、亞洲金融風暴、九一一、伊拉克戰爭、南亞大海嘯、卡崔娜颶風乃至全球金融風暴,都是災難資本主義掠奪的成果。
今日中國的經濟成長,正是拜這種災難式經濟自由主義所賜。許多人認為鄧小平是中國經濟開放的總設計師,但其背後思想的指導者卻是弗利曼。天安門事件後,歐美政府雖強力批判甚至祭出制裁,但鄧小平利用此事件的震撼,加快深化經濟自由化力度,對外資大開門戶,以其優惠的關稅及廉價勞工,將中國變成世界工廠,反倒成為西方資本家的最愛。等中國經濟實力大增後,也開始以自由貿易化為名,在全世界四處掠奪資源,特別是在非洲,經常利用當地政權不穩或極度窮困的情況下,美其名利用友好經濟援助的名義,掌握原物料的來源,換來結果是助長獨裁者的勢力,引發區域的動亂。
因此,當台灣陷入經濟成長停滯,加上馬政府支持度持續低迷,中國見機高談「放權讓利」,實際上就是災難資本主義的實踐。就開放陸客來台而言,雖有增加觀光產業收入之名,但卻忽略到中國旅遊業擅長的「一條龍」策略,交通到食宿一手包辦,台灣業者實際上獲利有限。且中國的出境旅遊戰略,一貫就是利用開放旅客人數多寡的籌碼,來進行政經條件的交換。可預見的是,一旦業者無利可圖,又面臨經營不佳,以中國旅行社的規模與實力,台灣業者被合併的情況將會遽增,陸客來台將會被中資企業所獨攬。又兩岸若簽訂MOU協議,雖促進貨幣清算機制的建立,達到金融自由化、透明化的效果。但檢視兩岸銀行規模,比例實在過於懸殊,台灣金控業的規模根本無法抗衡,且中國高度管控金融業務,屆時台灣金融業登陸卻無法承作人民幣業務,那開放對台灣業者根本無利可圖;反倒是中資覬覦台灣金融業已久,若開放幅度過大,未來台灣資金流動的命脈,可能悉數掌握在中資手中。此外,台灣重點扶植的面板與晶圓產業,一昧西進的結果,可能的不止是資金的外流,失業人口的增加,更多是核心技術的轉移,導致台灣高科技產業的空洞化。換言之,簽訂ECFA後,台灣產業勢必得全面對中國開放,許多中小企業根本無法抵擋世界工廠的威力,且基於大者恆大的定律,在ECFA有利於財團的情況下,台灣貧富階級的差距也將進一步擴大。儘管,馬政府再三強調ECFA是基於自由貿易化,避免台灣邊緣化,但過度開放的後果,對台灣人民而言,卻是一場的災難的考驗。
綜觀中國近幾年的經濟發展,早已跳脫所謂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斷在全世界掠奪其所需資源,累積資本。台灣若不覺醒,自以為簽訂ECFA,就能成功打入全球市場,而輕視本身經濟發展的邏輯及產業優勢,盲目跳進中國的經濟漩渦,則更大的經濟震撼將會來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6-2 04:47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