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390|回复: 0

台灣街頭即將沸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5-19 11:21: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馬英九執政兩周年特刊】之五

前言:生命自然會找到出路;人民,更會有智慧去創造新的風潮。人民有力量,才可能讓政治僵局發生新的缺口。台灣,又要到在這個臨界點了‧‧‧



「傾中賣台」的「假恫嚇」、「馬英九永遠不會錯」的新威權、「馬英九無法連任」的「假恐慌」‧‧‧台灣註定要繼續被「藍衛兵」與「綠衛兵」綑綁!
   

台灣的難題,不是統獨!真正要去面對的課題是:如何在「無可奈何」的「八年馬時代」中,創造出新的引領力量,跳出無能為力的醬缸!
   

命定無法取代馬英九的八年,就只能學習聖嚴法師的智慧:「面對他、接受他、處理他、放下他」,別希望能改變什麼,而是做好心理準備,在二○一六前,靠政府與政客,已經不可能改變什麼了,改變,需靠其它的模式!



什麼都漲,就是薪水不漲!要等可以,「船長」卻不在舵前面。



共渡難關?很好,偏偏朝野惡鬥不止,喧囂爭執,不肯坐下來好好談談因應方案!




還要等多久?半年、一年、三年、八年?最後,總是人民自己想辦法?



第一線?第二線?聖人和大砲?面子和權威?和百姓何干?‧‧‧肉食者,果真鄙!




當多少庶民掙扎活命之際,冷氣房中,達官顯貴正在進行一場又一場的權力交換,和為了2012年選舉的張張選票在計算。反正,人民「當家作主」,四年內只能有投票日那一天。



等到選舉到了,那些躲在陰影中操控的「影武者」設計幾場好文宣:「馬再上,絕對好」、「這回,真的準備好」,繼續當選,繼續能學蔣經國偶爾下下鄉,就又騙下幾百張選票,為自己的人生榮耀,再增加一頂桂冠。
   

政治,就是這回事,面對沒有真正具有威脅能力的在野黨;面對不知道下一家關門是哪家的媒體?置入性行銷掐住輿論!政治力,當然可以心安。



大不了,偶爾出來流幾滴眼淚,表示與民同殤。



大不了,溫言恫嚇那些形象一向不太好的民意代表「媒體會罵你們哦」。




大不了,要那幾位幕後「影武者」放話給新聞單位:「野心人士要奪權啦!」
   

反正,馬英九並沒有像陳水扁一樣的道德問題,人民就算有無奈與不滿,也絕不到「義憤」程度,倒不了台啦!



人民,只是一張又一張長著腳的選票,呼攏一下就可以啦!



生命,自然會找到出路;人民,會有智慧去創造新風潮。無法紓解的政治危機,一些人可能會因此更疏離,也可能產生憤怒。憤怒的積累未必是壞事,「憤怒」能讓「第三部門」社會力奮起「補位」,透過人民力量展現,才可能讓政治的僵局發生新的缺口,政治結構產生「質變」,不但有機會讓僵局化解,還可能帶動政治的進步。


改變才有機會。這個機會,就叫作「新社會運動」,繼陳水扁後,馬英九又創造了「社會力勃發」的豐沃土壤。



社會政治學家史考特﹝Scot﹞曾描寫過,「新」社會運動的特徵:

第一、
運動是以普世價值進行的反對運動。不是為了特定階級的利益,也不是為了什麼特定族群之類的訴求。運動展現出來的,是在質疑政治運作結構,想要透過民意的具體展現,轉變陷入僵局的政治結構;並非是想要針對改變體制常規,或是某些特定人士想要來分享既存的政治權力。

   

第二、
正因為不是特定利益社群或族群參與,運動和許多傳統運動不同的是,它是以「非正式」、「鬆散」和「彈性」的方式所組成,避免了太複雜的層級式、科層式的組織方式。因此沒有特別具有權力的領袖,甚至對參與的成員資格,都沒有太顯著的設限。

   

第三、
運動高度依賴、透過大眾媒體,傳達他們的訴求和抗議,以影像效果有效地激起了公眾的情感與認同,達到快速擴散和參與的效果。不需要核心總部的組訓,認同的人都可以用同樣的象徵,表達他們參與的態度,甚至,群眾還有源源不絕的自發創意。

   

第四、
這樣的「新」社會運動,表面上被政客譏為「嘉年華」,少了「傳統」社會運動的「悲壯」,或是肅穆。但它其實是歐美民主先進國家在一九六○年代後發展出來的新類型,如美國的反越戰運動,或是一九六八年法國學生的「憤怒之愛」,終結了法國「第四共和」,引領法國發展出「第五共和」。一九六○年代後,歐、美、北歐和法、德的新社會運動,都持續產生源源不絕的「創意」,迫使政治部門不得不低頭。

   

這類型「新社會運動」會在二十世紀末發生,哈伯瑪斯﹝Habermas﹞指出:是因為現代社會中,由於政治和經濟這兩大部門的「雙面夾殺」,往往會讓人民的「生活世界」﹝life-world,指社群和家庭的價值﹞發生岌岌可危的危機感,「第三部門」社會力因而奮起,為的是要捍衛他們的「生活世界」。
   

台灣的庶民社會中,中產階級和婦女,對「生活世界」一向最願意投入最多的關注,所以,在2006年中,一向不太願意介入政治部門的中產階級和婦女,為了捍衛他/她們早就很焦慮的「生活世界」已被太多的謊言和惡意所動搖,主動而積極站了出來了。



他/她創造「九一五圍城」傳奇。
   

馬英九新政權上任這麼多天,弊未查、貪未肅,政策搖擺,對財團傾斜、環保話題敷衍應付‧‧‧「信諾」何在?執政當局若依然用「政治」部門邏輯在應對,靠馬迷在捍衛,不少人終將會義憤不平,挺身而起!
   

同角度來看,當時,台灣社發起的「九一六運動」,也該值得尊重,這是一群長期以「本土價值」為生活世界核心的社會力量展現與發聲。美中不足的是,民進黨中央卻在此刻解除上街禁令,還發出「甲級動員令」,放任民進黨公職人物用「政治動員」參加這種原本是「自發性」的民間運動,因此沾染了是為了上承扁意的陰影。

更糟糕的是,新社會運動楬櫫的是普世價值,進行的是道德訴求,當時的民進黨卻選擇了為了「挺」一個特定人,要與「反貪腐」民眾進行「對抗」。台灣社所發起的社會運動,淪為挺扁群眾的「政治」聚會,反而暴露陳水扁祇剩「鐵衛軍」的孤立危機。民進黨也因此失去了中產階級、學生、青壯年和婦女等運動中的主力群眾。

刻意挑起這種對立,除了讓更多人更憤怒,為了捍衛「生活世界」而跳出來外,民進黨動員「鐵衛軍」迎戰「新社會運動」還可能反而會造成更大的動盪,刺激出更激進的反彈。

2008年,馬英九就是這種「反彈」的獲益者。但是,不要以為將來也可以靠「馬迷」相挺,去對抗捍衛生活世界的新社會運動之到來。



陳水扁也曾經寄希望於「扁迷」!
   

是的,「迷」動員起來,確實是氣勢驚人。就算只剩下18%的支持度,在台灣,也有將近250萬公民鐵桿硬挺。就算只有5%是積極分子,動起來,也似是「百萬雄軍」簇擁,聲勢嚇死了。



陳水扁終究還是垮了。他垮在沉迷在那些約一百萬人的「極少數」所創造的假象中。
   

馬迷,也有狂熱群,馬英九真以為這些聲音就是「多數」嗎?沉默不語的力量,更可怕。馬英九曾經受過益,別忘了,水能載舟,必能覆舟!



因為,不滿生活世界受到動搖而嘗試「改變僵局結構」的「社會」,和耽溺於「維護現實利益」的「政治」,如果發生了相互對峙的情況,抗議,就會在這個情境中發生。抗議,要是獲得更多人的認同,就能因此產生「改革」動能。
   

「改革」若受到「惡意對抗」,例如,把張曉風這樣手無缚雞之力的老邁文人都往死裡批、死裡打,就會讓社會看透這個政黨或政權的新威權本質。



「革命」就可能會成為整個社會必須面對的試煉。



因為,當「抗議」得不到呼應,反而被「恫嚇」和「威脅」,一些人將因此而「絕望」,「騷亂」就會成了一種新的「嚮往」,這就是「暴力」的臨界線了,如果還無法獲得適當的回應,對峙再往上走,「革命」發生的機率將會愈來愈高。


不要輕忽,當各類小規模「抗議」發生後,一而再、再而三‧‧‧就會「遍地開花」,啟動了社會無法再逆轉的衝擊,群眾漸漸就護看到了這麼多的人和他們是站在「同一陣線」上,期望祇會更升高,對於要求的實踐會更堅持。



如果得不到回應,一波接一波的要求,一波接一波的行動,都不可能再退卻。因為,他們是在捍衛他們的「生活世界」,退縮了,不僅僅是誰上誰下、誰獲利的問題,而是「生活世界」無法維繫的恐慌。


所以,任何既存的權力結構,對於可能發展的「跳躍」,都必須付出最大的關注與瞭解,並且要合宜的對「抗議」進行對話,與「政治」機制的「再安排」;「抗議」所牽動的「跳躍」三階段,才會因為客觀局面的改變而中止。
   

輕蔑,將會引來更多的反彈,刺激「第三部門」思考是否該用更大的能量,展現他們的憤怒?台灣正在這個臨界點了。
   

不必要繼續沉浸於「雙英之爭」,台灣的社會力已在轉向,除了政黨私鬥的遊行外,自發性的街頭抗爭即將沸騰,勞工、教師、農民、作家與文人‧‧「第三部門」的人民已經陸續宣示了不滿與憤怒;台北街頭,即將沸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5-5 23:37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