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654|回复: 1

银行的坏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7-2 08:52: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上海股市连跌7天!短线或许该反弹一下了。只是,周五的反弹能有多大,完全不好说。反弹力度越大,后市暂时就越不会变坏。否则,力度越小,后市越糟糕。技术上,离反弹发生的位置还有不少的距离,这里不再赘述。今天,我们谈一下银行的坏账问题。)
目前,中国的银行股估值很低,动态市盈率普遍降低到10倍左右,市净率也回到2倍以下。银行股的超低估值,拉低了全市场的市盈率水平,看起来,股市似乎仍有不小的投资价值。正是在这样的思路下,一些机构不断地出击银行股,不管是做差价还是做中线,都希望有一个不错的利润。一些预测下半年有行情的机构,其立足点也在于此。
顺便说一下,随着上海股市跌破2400点,去年所有做年度预测的机构全部都错了,错得相当离谱。只不过,机构投资者的优点是屡败屡战永不认输,否则,2万多亿的基金谁还会让他们去管呢?这不,年中时分,机构们又预测了下半年的行情,普遍的预测是:股市下半年的运行区间是2050-2650点。这个预测,已经完全没有了去年底的魄力。只不过,下半年的股市会怎样表现才能让他们再次完全错误呢?其中一点,2650点也许再也见不到了。而2050点也许不是底部。又或者,行情在2300点之下见底,然后反弹,最高就到2500点,或者最高超过3000点。究竟如何,且待未来检验。
但无论行情如何发展,都离不开对银行股的重新定位。中国的银行股,是便宜了还是贵了呢?核心的焦点是未来的坏账率能达到多少。
举例来说,招行2009年底的贷款余额是万亿元,净利润是182亿元,不良贷款余额97亿元。如果2010年的不良贷款比率上升一个百分点,就超过130亿元。按照150%的比率计提坏账准备金,则需要计提195亿元。如此,招行的年度利润将出现负值。而一旦报表亏损,其股价该如何定位呢?谁也没有底吧?
这就是多空双方交织的核心。看空的人认为,银行股再跌一半也没有安全性。看多的人则认为坏账率上升一个点就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但没有不可能!
中国银行业较早股份化的是深发展,不过,其发展过程中有一些不规范的地方。我们选择1999年上市的浦发银行作为样本,看看这家规范的股份制银行曾经的历程。
1996年,浦发银行的贷款余额是258亿元,当时的不良贷款只有不到10亿元,不良率。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的三年,浦发的不良贷款率骤然上升到平均的水平。其中1998年贷款余额485亿元,不良贷款亿元,不良率达到10%。1999年上市后,情况也没有根本改观。到2000年,贷款余额700亿元,不良贷款74.8亿元,不良率高达。
这里要注意,2000年,离现在也只有短短10年的时间。但那时候,浦发的不良贷款率比率曾超过10%!
2001年起,中国沉寂的房地产市场开始萌动,中国经济中出现了几个非常鲜明的变化:
1、进出口快速增长,外贸顺差急剧增加;
2、顺差增加,导致外汇占款比率快速上升,央行投放大量货币,社会的钱开始“毛”了;
3、以政府主导型的投资拉动成为经济最大的推手,大量贷款涌入基础设施建设,M2出现了超级增长。
在上述背景下,浦发的贷款余额也开始突飞猛进。1999年,浦发的贷款增速只有,2000年达到,2001年达到39%,2002年达到46%,以后年份几乎都保持在20%以上的增幅。这样,到2009年底,浦发的贷款余额达到9288亿元,相当于2000年的13倍。或者说,9年时间,贷款增加了12倍,年化增幅为22%。
但是,最奇特的地方在于,贷款余额增加了12倍,浦发的不良贷款余额却从74.8亿元轻微降低到74.6亿元。或者说,9年时间,贷款增加12倍而不良贷款余额一点也没有增加。
这就是中国银行的黄金发展时期——贷款增加8300亿元,不良贷款的余额竟然基本没有增加。
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招行上。
1999年,招行的不良贷款比率曾高达,2000年降低到——这个数字,与当时的浦发是差不多的,浦发是。这表明,银行间是有共性的。2001年,招行的不良率降低到,2002年降低到6%,2003-2006年都维持在2%-3%之间。但到2009年,这个数字下降到。
数字显示,2000年,招行贷款余额1097亿,不良贷款余额111亿元。到2009年,贷款余额11858亿元,不良贷款余额97亿元——也就是说,9年间,招行贷款增加近1.1万亿元,不良贷款余额竟然是下降的。这正是黄金时代,最好的时代。
千万不要把中国银行业不良贷款下降的功劳记在银行自己身上。因为过去的9年,中国银行业的共性如是。这与中国经济发展的特殊时期相关——地价只涨不跌,房价只涨不跌,贷款只增不减,外汇只多不少,投资只上不下,等等。未来,上述因素的任何一个出现变化,银行业的拐点就都可能到来。
比如,我们不得不承认,很多银行的坏账“被延期”了。企业通过“借新还旧”的方式,将还款的期限后延了,本来的坏账变成了正常贷款。许多银行加大了长期贷款的比例,将还款期限向后延伸,坏账发生的概率也降低了。这就有点像庞氏骗局,或曰老鼠会,只要有后续源源不断的资金,一切就都不要紧。
直到有一天,无数小环节中有一个断裂了,整个庞氏骗局将轰然倒塌,原形毕露。
在中国银行业的贷款中,最脆弱的神经是来自于房地产的。如果房价下跌、或者房屋成交量萎缩,开发商无钱还贷,银行自可高枕无忧。但如果开发商不买地了,那风险将骤增无数倍——因为地方政府平整土地,靠的是贷款,投入是巨大的。如果土地卖不掉,贷款就还不上,银行将吃紧。由于开发成本的存在,地方政府还不敢降价卖,因为一旦降价卖,周边房价必然下跌,开发商将雪上加霜。无奈之下,央企或类似于央企的企业将出面,以高于成本价的方式将土地吃下来,银行的贷款转到央企这里。坏账再次后延。
类似的把戏向下传,一直到有一天,央企开发的房子卖不掉了,坏账才会出现。而此时,降价卖房子将成为风尚。一旦大家都降价卖,房价跌只三成未免太乐观了,那银行的风险,就绝对不是只增加一个百分点坏账的问题。它带来的是全社会的经济调整……
所以,维系银行大厦的一根链条,是房价不能跌、地价不能跌、成交不能少。如若不然,风险无限。
另外的一个问题,是地方融资平台的天量贷款的回报率问题。前两天,武汉市要改革过桥费征收办法,汽车过桥的年费将从不足980元提高到2460元。何以故?地方政府说六桥一隧一路的总投入高达141亿元,每年的利息就要10多亿元,而当前收取的路桥费只有4亿元,根本就不够还利息的,何谈还本呢?所以,提价是不得已的举措。
问题是,老百姓买车交税了,耗油交税了,每年也交了道路建设费了,凭什么再收一个过桥费呢?很多学者已经指出,政府收税就应该造桥隧,根本就不该再额外收费。但现在,他们收了,而且理直气壮。为什么现在才把问题暴露出来了呢?因为“地方融资平台”受到了高层重视,以前不算回报的,现在必须算了,否则,坏账银行就得吃进去。
于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就冒出来了:全国近8万亿的地方融资平台,能够还本付息的,不过10%而已。剩余那7万多亿的本息怎么办呢?银行有什么考虑呢?那些高速公路还好说,多几个收费点就是了,但公园呢?像鞍山市的景观工程16亿、大同的一个公园12亿,还有各地的剧院、政府办公楼、各种广场等等,现金流从哪里来?
如果,一家银行遇到一个政府项目贷款无法还本付息,就会发生连锁反应,紧缩贷款是不得已的事情。而一旦贷款紧缩,新的问题就又会出现,多米诺骨牌将依次倒塌。
所以,中国的银行业目前犹如在刀尖上跳舞。他们看起来高昂的利润建立在无数脆弱的假设前提上。一旦经济发生超过一年的调整,利润将荡然无存,原来超高的贷款将成为烫手的山芋。
而目前,投资者给予银行股的低估值,正是建立在这样的一个怀疑的基础上:过去9年,中国银行业的贷款余额增加了35万亿元,而各家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几乎没有增加。这样的好日子,能持续吗?如果不能,不良率只要上升一个百分点,银行业就要计提近6000亿元的坏账准备,那时候怎么办呢?
由此看来,无论有没有银行股,为了长远着想,大家不妨都一起祈祷:希望中国银行业的坏账率永远低于1%。如果这样,股市就有希望了!

0

主题

144

回帖

528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528
发表于 2010-7-2 21:53:59 | 显示全部楼层
良率只要上升一个百分点,银行业就要计提近6000亿元的坏账准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5-5 16:59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