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开亮
二十年前的今天,也是这样一个圣诞节,齐奥塞斯库被罗马尼亚人民枪毙了。此时,距1944年罗马尼亚共产党领导发动武装起义,推翻了安东内斯库政权,已过了65个年头,距离齐奥塞斯库在长达七分钟雷鸣般的掌声中继续当选罗共中央总书记刚满一个月。可谓其兴也浡,其亡也忽。
枪杆子里失政权。人类治乱兴衰的历史反复证明,凡是靠暴力起家的政权,必然要靠暴力维护;凡是靠暴力维护的政权,最终必然走向暴力反抗并在暴力中丧失政权。人亡政息,是所有独裁统治的最后归宿。
独裁统治就像一座活火山,统治者就坐在高高的火山口上发号施令,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不受制约的权利,可以让任何人利令智昏到呓语的境界,“万年基业”,“万岁万万岁”,这些连傻瓜都不相信的豪言壮语,不幸竟成为统治者自我壮胆的兴奋剂。可是,当火山不再沉默,地火突奔,一旦怒吼,王朝顷刻间灰飞湮灭。让人苦恼的是,无论多么伟大的统治者,都难以预测火山何时不再沉默,道理很简单,火山沉默不沉默,只有火山自己知道。
齐奥塞斯库当然也不知道。1989年,东欧前社会主义国家均发生了政权更迭,苏联也开始了民主化进程,齐奥塞斯库领导下的罗马尼亚却对此无动于衷,仍然迷信枪杆子,企图以军警控制民众的改革呼声。就在他还陶醉在鲜花掌声中的时候,一个不起眼的事件引发了火山的喷发。1989年11月29日,体操巨星科马内奇出走美国,将自己在独裁统治下的“恐怖感受”公诸于众。12月16日,蒂米什瓦拉市民众开始示威游行,保安部队开枪镇压,几千人丧生,上万人被捕或失踪。翌日,大屠杀的录像在电视台公开播放:炮声、哭喊声,尸身遍地,一个妇女被剖腹,婴儿就放在她的肚子上。民众终于发出愤怒的吼声,12月21日,齐奥塞斯库在布加勒斯特举行十万人大会,试图欺骗市民支持他在蒂米什瓦拉采取的镇压行动。齐奥塞斯库在罗共中央大厦阳台上发表讲话,他妻子就站在他身边。没多久群众便开始高呼打到独裁的口号。群情激愤,齐奥塞斯库的演讲多次被打断,他不得不撤离。随后他下令“可以开枪”,但国防部长米列亚命令“不准向人群开枪”,最后米列亚在压力下选择了自杀,而齐奥塞斯库则谴责他是“叛徒”。消息传来,人神共愤,罗马尼亚军队的“刀剑”不再听从齐奥塞斯库的指挥。
布加勒斯特爆发了反齐奥塞斯库的示威游行。人们高呼:“不要齐奥塞斯库!”“要自由!”“要面包!”示威者冲进书店,焚毁齐奥塞斯库的著作。与此同时,以伊利埃斯库为首的罗马尼亚“救国阵线”宣告成立,宣布解散齐奥塞斯库的全部政权机构。紧接着,支持齐奥塞斯库的保安部队与反对他的军队和群众在首都市区展开了激烈的巷战。
12月22日,示威群众向罗共中央大厦冲击。齐奥塞斯库夫妇见大势已去,下令调来直升机,从大厦的楼顶平台仓皇逃走。中午时分,直升机降落在布加勒斯特西北52公里处的一条公路上,齐奥塞斯库挟持一辆轿车,一路狂奔,寻求保护,希望他的人民能施以援手,一连跑了六个地方,结果都遭到坚拒。当持枪的士兵出现在他们面前时,齐奥塞斯库以为抓住了救命稻草,但士兵们不容分说地将齐氏夫妇推上车,带进一个兵营里。两天后,当人们围坐在五彩缤纷的圣诞树旁欢度圣诞节时,齐奥塞斯库被执行死刑。控诉书上写到了齐氏夫妇的五大罪行:一、大量屠杀人民,牺牲者超过6万名;二、利用秘密警察来对付人民和国家,损害了国家力量;三、在各个城市制造爆炸事件,破坏建筑物和公共财产;四、把国家经济搞得一团糟;五、在国外银行存款超过1O亿美元,并企图利用这笔款外逃。最后的判决是:没收被告所有财产,并处以死刑。齐奥塞斯库夫妇被带赴刑场,埃列娜向行刑士兵喊道:“你们怎能向我们开枪,我曾经那么关怀你们,我是你们的母亲!”一个士兵回答说:“不,你不是我们的母亲,是你们杀死我们的母亲。”随即开枪。
从罗共十四大齐奥塞斯库再次君临天下到被处决,仅仅只有31天。”对此,罗马尼亚人民的反映是:“如同过节。”
枪杆子的作用是有限的,弄不好迟早有一天会瞄准自己。别说枪杆子,拥有核武器的前苏联不也是一夜之间分崩离析了吗?一个拥有三千万布尔什维克的政权几乎在没有遇到任何反抗的状态下轰然倒塌,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军队倒戈,顺应人民正义要求,枪口指向独裁政权。
前苏联的火山爆发,源于“”那一声惊雷。
1991年8月19日清晨六点,苏联副总统亚纳耶夫发动反改革的政变,将正在黑海海滨克里米亚半岛休养的戈尔巴乔夫软禁,自封为总统,成立“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宣布在苏联部分地区实施为期6个月的紧急状态,国家全部权力移交给苏联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行使。亚纳耶夫发布了在莫斯科市实施紧急状态的命令,国防部长下令,由3 个摩托化步兵团、一个坦克团和一个侦察营组成的塔曼摩托化步兵师,由3 个坦克团、一个摩托化步兵团和一个侦察营组成的甘捷米罗夫坦克师进入莫斯科。这两个师拥有362 辆坦克、140 辆陆地战斗车、148辆装甲车、430 辆重型军用卡车和3809名官兵。此外,图拉空降兵师、曾经在1979年袭击喀布尔阿明总统官邸的“阿尔法” 特种部队、内务部队和克格勃的一些部队也都整装待命。
坦克和军队出现在莫斯科街头,叶利钦和莫斯科人民也走向广场。在议会大厦前,叶利钦跳上一辆坦克发表演讲,揭穿紧急状态委员会是要恢复苏联的政治铁幕统治,并号召群众进行总罢工。议会大厦前已聚集了数万示威群众,构筑堡垒,誓死保卫议会。
8 月19日上午,叶利钦给空降兵司令格拉乔夫打电话,
要求他不要对白宫里面的俄罗斯合法政权发动进攻。格拉乔夫在长时间沉默后,决定拒绝进攻白宫,并表示,将同胆敢向白宫发起进攻的其他部队血战。空军司令沙波什尼科夫将军看到格拉乔夫退却,明白大势已去,也就没有下达进攻命令。负责抓捕叶利钦的“阿尔法”特种部队司令卡尔布欣将军担心万一失败,他将承担全部责任,成为历史的罪人,便按兵不动,静观默察。在这种情形下,国防部长雅佐夫开始胆怯,下令围攻白宫的所有部队撤回营地。总参谋长阿赫罗梅耶夫和内务部长普戈开枪自杀。克格勃主席克留奇科夫本是实施这一紧急状态的始作俑者,但这时也失魂落魄,害怕流血冲突将把他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不敢下令进攻白宫。
20日晚,紧急状态委员会决定向白宫发起总攻,逮捕叶利钦等人。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获悉此消息后,立即给雅佐夫、克留奇科夫等人打电话,成功阻止进攻。月21日早晨,紧急状态委员会见计划夭折,大势已去,下令部队撤离莫斯科。
8 月22日,戈尔巴乔夫从雅尔塔返回莫斯科,戈尔巴乔夫签署关于停止苏共活动的命令并于次日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职务,理由是苏共中央书记处和政治局“没有反对”最近发生的事件,中央委员会“未能站在谴责和抵制的坚决立场上”,苏共中央应当作出“自行解散的决定”。叶利钦同时宣布俄罗斯共产党为非法组织,下令解散《真理报》
25日圣诞节夜(又是一个圣诞节),19时25分,戈尔巴乔夫在电视讲话中宣布辞职。19时32分,克里姆林宫屋顶旗杆上,镰刀锤子旗被一面三色的俄罗斯联邦国旗取而代之,升上了克里姆林宫上空。
枪杆子没能保卫住列宁创立、斯大林发展到极致的独裁政权,苏联从地图上消失。斯大林时期种下的种种因业,最终修成正果,结束了一个比希特勒有过之而无不及暴力统治。
是什么让一个超级大国走向消亡?其教训是什么?专家教授们汗牛充栋的学理分析,比不上梅德韦杰夫和布拉斯基的两句话:
梅德韦杰夫最近在回顾那段数百万人遭到斯大林镇压的历史时说,任何理由都无法为生命的损失辩护, “我认为,不能以人类的苦难和损失为代价,来实现国家的发展、成功和远大抱负。人类生命的价值高于一切。”
布拉斯基说,“斯大林是魔鬼的化身,他不仅屠杀无辜百姓,还恐吓幸存者,阻止他们建立一套可以解决今天俄罗斯种种问题的体制。”
践踏生命,拒绝变革。这是迄今为止最为深刻、也是最精辟的反思。
践踏生命,拒绝变革,又岂止一个新沙皇,他们的老沙皇就是这么干的。
尼古拉二世登基的时代,正是一个风起云涌的变革时期。世界多数专制帝国纷纷向君主君主立宪制靠拢,尼古拉二世却反其道而行之,,坚持实行残暴独裁的专制统治,压制一切有悖于专制主义的言论和行动,取缔一切政治团体,镇压异见人士。连一贯主张“勿以暴力抗恶”的俄国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也在沙皇的授意下被革除了东正教教籍,列宁等一大批异见人士相继被捕和流放。后来,虽然在孟什维克民主革命的推动下,沙皇尼古拉二世答应实行立宪改革,并以退位表明诚意,内阁提出辞呈,然而一切都晚了。此时布尔什维克共产革命骤起,切断了沙皇和孟什维克的和平改革之路,最终激发暴力革命,统治俄国达300年之久的罗曼诺夫王朝终于被推翻,使俄罗斯“走上了一个血腥的世纪(叶利钦语)” 。
尼古拉二世迷信暴力,对俄罗斯人民的诉求,除了镇压,还是镇压。沙皇政权在一八二六至一九0五的八十年间处决了近900名政治犯。1905年1月9日,俄国历史上第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爆发。十余万彼得堡的工人前往冬宫广场请愿,结果遭到血腥屠杀。四千余人的鲜血惊醒了俄国人民,认清了沙皇以及沙皇政府的本质,他们从心中发出怒火,喊出了“打倒专制制度!”、“打倒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口号。同年冬天,工人再次举行罢工,要求“面包和自由”,尼古拉二世不但不安抚民心,反而实行高压,又下令军队开枪打死数百人。
1917年3月,俄国爆发了二月革命 ,彼得格勒30万人参加联合总罢工。沙皇尼古拉二世下令逮捕了彼得格勒委员会的领导人和其他一百多名群众领袖,引发上百万工人群众上街游行,抗议政府暴行,但遭到更野蛮的镇压。于是领导罢工的维堡区党委决定将总罢工转变为武装起义,推翻沙皇政府。工人们立即行动起来,攻占军火库,夺取枪支弹药,筑起街垒,与反动军警展开战斗。同时工人们还积极开展宣传,感召了数万名士兵公开站到革命的一边。他们同起义工人一起,占领了沙皇的巢穴冬宫和政府各部,逮捕了沙皇的大臣和将军。尼古拉二世不甘心自己的失败,立即从一战前线调动部队,企图夺回首都,但沙皇军队在革命影响下也发生了兵变。尼古拉二世见大势已去,被迫于3月15日引退,让位给其弟米哈依尔。第二天,米哈依尔也宣布退位。沙皇政府推翻,临时政府成立。就在民主革命将要取得成功的紧要关头,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抄了民主改革的后路,推翻了临时政府,使俄罗斯走向血腥统治。尼古拉二世被列宁下令满门抄斩,布尔什维克执政第一个月,死于政治原因的人达数十万。以后斯大林统治下的三十多年,死于大清洗、古拉格群岛和秘密警察专政下的无辜生命,更是不计其数。以此故,这段历史现在被俄罗斯主流意识形态将称作“政变”。
我在《忏悔:为远离暴政》一文中,曾谈到叶利钦对前人暴力的忏悔。从人权和法治的层面来看,尼古拉的五个孩子是无辜的,但尼古拉二世本人是死有余辜。拒绝主动变革,迷恋极权统治,镇压异见人士,屠杀人民群众,激发暴力革命,是他最终身首异处的根本原因。他企图依靠国家机器的支柱——军队,来维持自己的统治,但自己的军队却反戈一击,成了沙皇灭亡的主要利器。
与沙皇王朝垮塌惊人相似的是大清帝国的灭亡。同样是枪杆子出了问题。
就在尼古拉二世试图实行君主立宪制的时候,大清政府的决策层也在观望、犹豫、等待中度日如年,西太后一边承诺将效法西制启动立宪,一边又按兵不动,或虽有所动,也是久拖不决,直到1908年才出笼了一个《钦定宪法大纲》,答应在1917年颁布实施。此时的晚清,已是民变蜂起,政府动辄以武力镇压,虎豹之心,昭然若揭。改革的蜗牛速度和缺乏诚意的许诺,终于是革命党人失去耐心,激发革命,葬送了中华民族走向民主的最佳时机,也使一个王朝断送在自己经心缔造的新军之手。
武昌新军首义,清廷急调北洋军主力前往镇压。这时段祺瑞也被从江北提督任上调出,担任北洋军第二军总统,又署湖广总督,兼领北洋第一军,与湖北军政府对峙。段祺瑞按兵不动,为起义军提供了难得的壮大机会,助推了辛亥革命的成功,1912年1月,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在南京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段祺瑞屡次向朝廷进言,陈述共和思想,并联名北洋集团46名高级将领,发出致内阁代奏电,要求清廷“宣示中外,立定共和政体”,并提出“召集国会,组织共和政府”,但不为清廷接受。同年2月,段祺瑞准备以清君侧为名实行兵谏,联合第一军8名协统以上的高级将领发出代奏电,称“共和国体,原以致君于尧舜,拯民于水火。乃因二三王公迭次阻挠,以至恩旨不颁,万民受困”,瑞等不忍宇内有此败类也”,如若不然将“率全体将士入京,与王公剖陈利害”。同时,为了强势压服清政府,段祺瑞将其司令部由湖北孝感回迁至距京畿一步之遥的保定,对清廷造成巨大的军事压力。兵谏对清廷退位、推进共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月12日,隆裕太后以“宣统皇帝”名义颁退位诏,帝国王朝终于正式宣告覆亡。
一个庞然帝国,短短四个月零两天就灰飞烟灭,教训极为深刻。当共和理想已经深入人心,而执政者却拒绝融入世界主流文明的时候,一个蝴蝶效应就可以让一座帝国大厦轰然坍塌。从段祺瑞对武昌起义和大清帝国的态度上可以证明,当民主与独裁、共和与暴政面临生死抉择的关键时刻,进步理想、人心所向、公理正义成为最终抛弃王朝走向共和的决定力量。
载舟覆舟,只在一瞬。镇压变法,康有为跑了,拒绝改革,孙中山来了。历史就是这样蹊跷。遥想当年,面对用银子打造出来的新军,溥仪父亲摄政王载沣是何等自信。老臣张之洞作为国家高级官员,临终前可能有许多话要留予治者,就对前来探视的摄政王说:“要善待百姓,恐生事变……” 意在促其幡然醒悟,哪知摄政王立刻打断说:“没事,有兵在。”此言一出,张之洞再无二话。
兵者,凶器也,圣人不得已而用之。通古今之变,俯察中外治乱兴衰历史,哪朝哪代不是民变在前,兵变在后?
也有特例,一朝动兵,长治久安,盖属圣人不得已而用之者。美国独立战争大陆军总司令、首任总统华盛顿,应属圣人之列。唯一不同的是,华盛顿把抢杆子交出去了,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留下一个不用枪杆子维护的政权,所以历届美国总统都活得逍遥自在,几无恶名,备受推崇。道理至简:民主政府,永远不用担心枪杆子里面失政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