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lor="Black"]达摩罗汉与少林武术修炼
[color="Black"]少林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崇信佛教的孝文帝为安顿印度高僧跋陀传教依山而建。释迦牟尼大弟子迦叶的第二十八代传人达摩踏一苇而北渡长江来到嵩山少林寺,广集信徒广传禅宗之理。达摩被尊奉为中国禅宗的祖初,少林寺也被奉为中国佛教的禅宗祖庭。禅宗六代在少林寺历经五代,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则传“悟顿”于广东南华寺。
佛教中说修炼到不同境界可以达到不同果位。出世间法之后,有罗汉、菩萨、佛等不同果位。达摩修成罗汉,属于是三界之外最低的层次。尽管如此,达摩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也是崇高的。
达摩的功夫是非凡的,“一苇渡江”足以说明达摩所展现出来的轻功功夫;“面壁九年”展现出来的是他的超凡定力,当然还有另外的原因。据清《少林寺志》所载,禅宗初祖达摩,本无心于钻研拳术,只因为长期盘膝静坐,肢体麻困,不得不经常起身活动四肢,舒展筋骨。据说达摩当初传下来的有洗髓经和易筋经,以及先天罗汉拳。
到了隋唐时期,少林武术已具盛名;宋代,少林武术渐成体系,具有独特风格,史称“少林派”,成为中国武术派别中的佼佼者。元明时期,少林寺已拥有僧众二千馀人,成为弛名中外的大佛寺;清代中期以后,少林寺逐渐衰落。
历代帝王对少林寺也十分重视。少林寺钟楼前有一块石碑为《皇帝嵩岳少林寺碑》俗称《李世民碑》,它刻立于唐玄宗开元十六年(公元728年)。背面刻的是李世民《赐少林寺柏谷庄御书碑记》,记述了十三棍僧救秦王的故事。
十三棍僧救秦王发生在公元621年,秦王李世民率军讨伐王世充,不幸战败。紧要关头,少林寺武僧昙宗、志操、惠赐、善护、普惠、明嵩、灵宪、普胜、智守、道广、智兴、满、丰等十三人下山助战,截断王世充后路,并生擒王世充之侄王仁则,迫使王世充投降。李世民登上帝位后为唐太宗。唐太宗论功行赏,封昙宗和尚为大将军,馀者“时危卿作将,事定复为僧”。此外,太宗还赐地四十顷,诏立僧兵五百名,容许和尚公开习武。自此奠定了少林武僧的特殊历史地位。
少林寺山门即是少林寺大门,是一座面阔三间的单檐歇山顶的清代建筑。门额上的“少林寺”三字是清康熙皇帝亲书,上有“康熙御笔之宝”方印一枚。清乾隆十五年九月三十日乾隆帝游祭中岳庙时,路过少林寺,当晚即以方丈室为行宫。即兴题五言诗一首:“明日瞻中岳,今宵宿少林。心依六禅静,寺据万山深。树古风留籁,地灵夕作阴。应教半岩雨,发我夜窗吟”。
少林武功不但有纯正的内功为基础,更有七十二项绝技而闻名于江湖。少林最注重打好根基,循序渐进,每一位出家的僧人都由入门的武功练起,直到根基打好,才可能被获许修炼高深的武功。如:入门武功选择的罗汉拳,则高级武功可以修炼大金刚拳,入门武功修炼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高级武功的修炼速度。最后,获准进入心禅堂修行,则可以学到少林的高级内功。
历代也出现了许多有名的武术高僧和俗家弟子,其著名的有:唐代昙宗、唐以后光宗;宋太祖赵匡胤;元大圣紧那罗王、福裕禅师;明觉远上人、小山和尚;晚明痛禅上人、清代铁斋、致善、致果、天虹、湛举、五枚、古轮等。
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少林寺一直是以武而名闻天下。少林武僧则成了特殊的名词。按理说僧人就是出家修行的和尚,修心向善,怎么还武刀弄棍的?怎么“谈玄更演武,礼佛爱论兵”了呢?
人们可以看到的是几个和尚练出的功夫,足以让世人敬慕。一指禅、飞檐走壁、百步穿杨,这些功夫只能让世人觉得玄而又玄,但又是实实在在能触及得到的。可是武术是修炼界中最低层次的功夫。更高的功夫是不能显示于人的,所以有“真人不露相”之说。
少林寺向人展示了修炼的奥秘,即便是低层武术气功都是如此的神奇,那修炼的高层次的功夫的更是令人神往。达摩传的是罗汉之理,而罗汉上面还有菩萨和佛的境界。少林武术对于修炼来讲只能是登堂入室的门境,而修炼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
少林武术召示人们走向修炼之路,探索修炼的奥秘与内涵。达到高层次境界才有更高深的功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