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气学说(图)
作者:新三才网讯
古人认为:“精气”是万物本根。后人称为精气学说。
战国后期稷(ji)下(古地名,在今山东临淄县北)道家提出“宇宙的本源即精气,宇宙万物都是由精气产生的,精气是一种极微细的构成万物的物质元素。”
管子认为:“凡物之精,此则为生。下生五谷,上为列星;流于天地之间,谓之鬼神;藏于胸中,谓之圣人;是故名气……(《管子·内业》)这段话说明:作为物质的精气,凝聚起来就产生万物。凝聚在地上,产生五谷,凝聚于宇宙间,就形成星宿,流动于天地之间,没有形体的,人们称为鬼神,得到真气而能蕴藏的人,就是得道之人,人们称为圣人。
庄子认为:“人之生,气之聚气,聚则为生,散则为死……故曰通天下一气耳。”(《庄子·知北游》)他对这种目所不能见到的最细微物质“气”,作了进一步描述;其大意为无形物质是有形物质的本根。所以称之为无形,只是因为它在潜藏时,人们不易觉察到,但它确实是无形的存在着的。正因为有它的存在,事物才能从无形中油然而变为有形。万物都经历从无到有的过程。“无中生有”的本源在于精气。
东汉哲学家王充说:“天地合气,万物自生,犹夫妇合气,子自生矣。”(《论衡·自然》)他认为万物是由于“气”的运动而产生的。天地是包涵气的物质实地,万物就是由物质性的气产生的,其中也包括人体。他说:“人,物也,万物之中有智慧者也。”(《论衡·辨崇》)。
人的生命和精神也是以“精气”作为物质基础的。人是禀受了元气中的精微部分即“精气”而生成的。(《论衡·超奇》)。他还认为:“有血脉之类,无有不生,无有不死,以其生故其死也,天地不生,故不死;阴阳不生,故不死。”(《论衡·道虚》)。
由元气凝聚成的人和万物,有生必有死,而作为元素的气是不生不死,永恒存在的。
气与天地、阴阳一样是无所谓生,无所谓死的,气这种永恒的物质,是一切生命赖以生长、生存的基础。
我国古代著名医学专著《黄帝内经》的理论不仅认为“气”是物质的,而且认为“气”具有无限的生命力。
人之所以有生命,也就是构成人体的“气”具有生命力的表现。人体生命力的强弱,生命的寿夭,都在于元气的盛衰存亡;人体新陈代谢的生化过程,称之为气化生理。生命现象,本源于气体的升降出入。
这些都是说 “气”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又是人体的生命动力。
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曰:“本乎天者,天之气也;本乎地者,地之气也。天地合气,六节分而万物化生矣。”万物当然包括人在内,“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素问·宝命全形论》)。
古代医家把人与天地看成是一体的,这正符合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体系。
又说“天复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素问·宝命全形论》)世间最宝贵的是人,万物都是为人而存在的,人是天地之精气相合而产生的,按照宇宙间的规律而成长生存的,因此人活着还要不断吸取自然之大气。
祖国医学认为精气是生命的本原物质。这种精气先身而生,禀受父母的精气,称之为先天之精。
内经曰:“夫精者,身之本也。”(《素问·真匮真言论》):“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灵枢·本神》)。如果没有精气就没有生命。“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坚而发长。”(《灵枢·经脉》);“血气已和,营卫已通,五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灵枢·天年》)。
这是祖国医学对于从精气发展为人的过程之论述,说明精气是构成人体生命的基本物质。同时气又是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气的运动变化及其伴随发生的能量转化过程称之为“气化”。气化运动是生命的基本特征,没有气化就没有生命。气化运动就是有机体内部阴阳消长转化。
“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没有升降出入就没有生命。故曰:“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故器者,生化之宇,器散则分之,生化息矣。”这就是说人的生命活动,无非就是气升降出入的生化运动。
人的生命活动是气的生命力的表现。人体生命的“生”与“死”也就寓于气升降出入的运动之中。
(来源自网络,有删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