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544|回复: 0

童大焕:谁能代表公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17 08:44: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发布时间:2011-11-30 09:34 作者:童大焕 字号:大 中 小 点击:563次  

日前有媒体发表评论文章称,房地产要调控到符合经济规律的“经济水平”和让社会公众满意的“政治水平”。对此,有人问公众满意的“政治水平”是每平方米多少人民币;有人说把地价刨除,全国平均房价不到两三千元每平米;还有人问那要不要给出让人民满意的征地和拆迁价格。


  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都会从自己的角度和环境出发,得出自己满意的、集合起来却又是互相矛盾甚至彼此之间充满火药味的“价格水平”。这便是这类全称判断的悖谬之处:从作者到相信此类判断的读者,每个人都自认为代表了“公众利益”,实际上他们什么也代表不了,甚至连自己都代表不了,不知道自己的位置到底在哪里。这类文章连作者自己可能都搞不清什么是符合经济规律的“经济水平”和让社会公众满意的“政治水平”。除了忽悠,除了通过占据道德制高点博取眼球和为自己争名夺利之外,文章的价值何在?


  但这类文章的确有振臂一呼的高人之处:这是一种迷幻药一样的话语体系,在这个话语体系里,每个相信其言的读者都可以自认为自己就是文章所说的那个“公众”,甚至自以为代表了公众群体。于是乎,可以在自己的具体利益面前,挟公众以自重,自以为可以代表他人而单方强调自己的利益,甚至不断要求管制机构通过打压他人的合法权益实现自己的单方利益诉求。在这里,所谓的“大公”,常常是大私的通行证。


  不幸的是,不是通过市场自由平等竞争而是呼吁公权力替自己的利益张目的结果往往适得其反。管制本身必然导致腐败,甚至是更大的腐败。比如药价管制和集中招标多年来,小腐败的原有利益没有一丝一毫的减少,又增加了大腐败的机会。央视调查发现一些常用药品中间利润最高达6500%以上。新快报关于药价奇高的调查报道,最高利润高达9170%的定价,并没有超过发改委制定的限价天花板,甚至都低于发改委限价!管制权力越大,利益也越大,而原有中间环节利益则一分不少。结果是药价越来越高,都被中间环节拿走了,巨额医疗支出没有真正落实到医生收入和患者治病上,导致吃不起药、看不起病的人越来越多。《经济学人》十年系列文章说,医改之后,医院没了政府补贴,只能依靠卖药自寻出路,目前药费占其收入的40%以上。经过医院和经销商(大多是国有企业)的层层加价,药品的零售价比出厂价高出20倍。一项政府调查显示,城镇居民中有近30%曾被医院拒绝收治,其中有70%是由于费用问题。所有领域的过度管制都情同此理。


  各种挟公众以自重的言说,有时会得到公权力的格外关注。有时政策为满足一些民众挟公众之名的不切实际的愿望和要求,往往作出不切实际的承诺,又无法兑现,结果只能说一套做一套,导致谎言遍地,那些一味相信政策高调承诺而不看政策执行者具体的低调行事的,反而成为最大的受害者。又反过来刺激他们的不满情绪。如是循环往复,造就的是一个怨声载道的怨妇世界,而社会的说理和讲真话风气则永难形成。


  这令我想起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和金融学教授许小年的一则微博:抽象的人民概念碰上具体的利益:肉价上涨,市民抱怨、农民高兴,谁代表人民利益?房价下跌,没房的叫好、有房的怒砸售楼处,房价怎么走才符合人民利益?看似无法调和的矛盾反映了观念的落后。市场经济本来就是多元利益的博弈,不存在抽象、铁板一块的人民利益,只能讲规则的公平而无利益分配的公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5-1-23 22:27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