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走进了太行山中井陉县的一个小山村。
在我的想象里,山村虽然落后,但绝不缺乏生机,小山村虽然闭塞,但绝不缺乏希望。
这些孩子们将来会留在这里建设自己的家园吗?
可是,我似乎错了。在没有绿荫掩映之下的冬季的小山村,一切皆裸露于人们的视线之中。这里,脏乱、荒芜、破落而衰败。从那一栋栋民房中不难发现这个小村曾经的生机与繁荣已经不在,它的精神和文化传承已经像破败的房屋一样断裂,像人失去了灵魂而无精打采。
这难道就是城市化的结局吗?很明显,几亩山地已经难于养活一家妻儿老小,仍然靠辘轳提水的古老生活方式,难于让经常上网的年轻人厮守故土。小村的青壮劳动力已经远离村庄,只有老人和孩子们依然依恋着属于自己的家园。
这样的景象已经远不是个别,在许许多多的农村正在发生着人口的大流动,人们拥挤在通往城市的路上。这些所谓农民工们,在为挣得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而忍辱负重,他们梦想着用勤劳和汗水改变未来的命运。
然而,这难道就是中国农民的归宿?逃离乡村就是他们的唯一出路吗?不是,绝不应该是这样。
现代化需要工业化、城市化,但是就中国农民占绝大多数的国情而言,城市化必须有度,而且必须坚持城乡一体化的统筹发展。否则,广大的农民可能走进城市化的陷阱,他们很可能失去土地主人的地位而成为繁华城市的新奴隶。
我一直坚信,中国农民完全可以在自己的土地上创造新生活,这种新生活不是靠单打独斗,而是依靠集体的力量,中国的华西、南街、周家庄已经提供了农民实现共同富裕的成功范例。这些成功的村庄本身就是一座新城,又何必舍近求远呢?
不过,一个令人担忧的趋势正在酝酿,即被一些人痴迷追求的所谓“土地流转”,实际就是私有化。如果大面积推行,在诱惑农民只被眼前利益而流转之后,土地将成为资本家或农场主的囊中之物,而使更多的农民以及他们的子孙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而成为无业游民。
于是,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正在衰败的小山村难道仅仅是村庄的衰败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