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937|回复: 1

【史絮】无棣洪霸郎起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5-30 04:18: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宇闻   出自:宇闻 浏览/评论:30/0   日期:2011年11月22日 08:45
北宋史学家薛居正在《旧五代史·梁书·列传三》记载:“唐广明元年(880年),无棣人洪霸郎合群盗于齐、棣间,节度使安师儒遣(王)敬武讨平之。”欧阳修《新唐书·王敬武传》云:“王敬武,青州人。隶平卢军为偏校,事节度使安师儒。中和(881—885)中,盗发齐、棣间,遣敬武击定。已还,即逐师儒,自为留后。”欧阳修所撰《新五代史•杂传第三十•王师范》又云:“王师范,青州人也。其父敬武,为平卢军牙将。唐广明元年,无棣人洪霸郎为盗齐、棣间,平卢节度使安师儒遣敬武率兵击破之。敬武反,兵逐师儒,自称留后。”《山东通史》说:“僖宗广明元年(880),无棣人洪霸郎响应黄巢,于棣州、青州一带起义,平卢节度使安师儒遣敬武将其讨平,中和二年(882),敬武逐安师儒,自为平卢留后。”(安作璋主编 《山东通史·隋唐五代卷》)
看似一段轻描淡写,其实是发生在无棣响应黄巢义军的一次轰轰烈烈的大起义。一是时间较长,欧阳修说从唐僖宗广明元年(880年)到唐僖宗中和二年(882年)。其二是起义的地域范围较广,波及青、齐、棣等州。
洪霸郎(?—881年),无棣县人,约生于唐武宗(840—846年)年间,卒于唐僖宗广明二年(881年)。古代“霸”“伯”通假,“伯”就是亲兄弟中的老大。他还有一个弟弟叫洪二郎。洪霸郎一家世代为“灶户”(盐民),以煮盐贩盐为业。洪霸郎身体魁伟,有胆识,重义气,从小喜欢玩枪弄棒,曾受名师指点,武功不错,在盐民中名声不错,有不少年轻人跟他学习武艺。
洪霸郎生活于唐末。唐朝初年,对盐业管理较松弛,允许私人自煮自销,官府象征性收税。安史之乱后,国家财政基本陷入崩溃。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开始实行“榷盐”制度,“榷盐”就是盐业生产、运销由国家垄断经营。朝廷设立“监院”作为管理机关。将原来的煮盐户及流亡客户愿意煮盐的,一律立籍,确立为“灶(亭)户”身份, 官府在出盐之乡设置盐官,各场以盐灶为单位编制,每灶配置数十名盐丁,灶户所煮之盐要全数由盐官低价收购,由官府再加价卖给官商,官商在加价运销各地。盐场又将煮盐定额分摊到各灶盐丁身上,严加摧勒,完不成定额的还要囚系治罪。盗煮私卖者为非法,贩私盐达一石(10斗)、盗煮二石以上者处死;一斗以上权罪并没收其运输车辆及牲畜;贩私盐持有刀箭器械者,逮捕后全部处死。
唐末,大量土地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失去土地农民断绝生计,有的流落到沿海落籍“灶户”。官府“榷盐”,虽然增加了国库收入,但食盐涨价加加重了百姓生活的负担,加之官府横征暴敛,严刑峻罚,百姓的怨愤情绪日益增加,经常起百姓的反抗。
当时的官商名义上是经营“官盐”,实际上多是打着“官盐”的旗号大肆贩卖“私盐”,牟取暴利。盐场灶户为了生存,也多从事贩私盐活动,洪霸郎与弟弟洪二郎在做私盐的生意中,认识了一位私盐贩子叫黄邺,是曹州冤句(今山东省菏泽市)人,他家是当地有名的大盐商,家中富有,是做大买卖的,无棣一带的私盐有多少,他们就就收多少,而且出手大方,为人仗义。每次到无棣来贩盐,总是带着一帮保镖弟兄同行。天长日久,与洪霸郎兄弟也混成朋友了,洪霸郎从黄邺那里了解到曹州地面上还有贩私盐的组织叫“盐帮”,经常以武力对付官府的缉私队伍。洪霸郎对此很感兴趣,于是也秘密联络一些弟兄,做起以武力对抗官府缉私对的买卖,并与黄邺通上了关系,棣州道上的事情由洪霸郎他们负责。都是一条道上的弟兄了,就无话不谈了。黄邺说,他有个哥哥叫黄巢,从小喜欢读书,文章做得不错,还曾到长安参加过科举考试,由于科场黑暗又没有靠山,考了几次也没有考中,为此黄巢非常气愤。黄邺还把黄巢的一首诗《不第后赋菊》诗抄给洪霸郎看:“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洪霸郎也稍通文墨,对黄巢的文才和胸怀非常钦佩和倾慕。
黄巢还喜欢骑马射箭,玩枪击剑,练就一身好武艺,周围有不少朋友,其中就有濮州(今山东鄄城北旧城)的大盐贩子王仙芝。曹州这个盐帮就是由黄邺的哥哥黄巢挑头的。乾符二年(875年)三月,曹州黄邺又来无棣贩盐,给洪霸郎讲了一桩惊天动地大事,他说去年大旱闹灾荒,饿殍盈野,百姓流离失所,许多人就要求加入王仙芝的盐帮运盐谋生,在去年冬天的一次运盐途中与官兵相遇,数百人打了起来,盐帮损失很惨重,不但丢了盐,还死了好对弟兄。人们恨透了黑暗的官府,就推选王仙芝做头领,去攻打官府衙门,为死难者报仇雪恨,为百姓找一条活路。今年年初,王仙芝真的拉起了几千人的队伍,号称“天补平均大将军”,在濮州(今山东鄄城北旧城)起事了,还到处发布檄文,斥责朝廷官吏贪腐的多,赋税太繁重,赏罚不平,贫富不均。曹州的官员吓慌了,不久可能就打到曹州。还特别叮嘱说:“咱们是朋友,你们也得有个准备,天要变了!说不定那一天‘平均大将军’就会打到你们这地来,会会你洪霸郎的兄弟们。”最后又补充说,这是最后一次运盐了,有“官票”作掩护,出不了大事,不用武装护送了,请兄弟们保重,后会有期。洪霸郎听得很入神,还真的巴不得“大将军”早打过来,于是对黄邺说:“大将军他们打到曹州,你们是不是跟他们一道走?见到大将军个捎个话,让他早到这边来!弟兄们正盼着你们一块过来,俺们这里更需要平均平均!”黄邺笑而不答。
黄邺走后不久从贩人那里得知,这年六月王仙芝的义军攻下了曹州府,黄巢与弟弟黄邺、黄揆等起兵响应,率数千人与王仙芝会师曹州。洪霸郎很振奋,刚要派个得力弟兄去联系,可是不久朝廷就任命驻青州的平卢节度使(全称“淄青平卢节度使”)宋威为诸道行营招讨草贼使,率兵到曹州、沂州去镇压王仙芝、黄巢的起义军。乾符三年(876年)七月,宋威回到青州庆功,说王仙芝、黄巢都被宋威打死了,无棣属平卢节度使的辖区,这消息很快传遍无棣一带,黄霸郎与弟兄们感到很痛心。过了不久又听说黄巢、王仙芝他们不但还活着,而且正在东都洛阳一带攻城掠地。宋威镇压无功,被朝廷解除了兵权,任命杨损(字子默)为平卢节度使。黄巢的义军一个劲儿地转移,洪霸郎无法与黄邺他们取得联系,就自己秘密做起义准备,人员已发展到数百人,准备响应黄巢。在乾符四年(877年)二月,黄巢率军攻陷郓州(今山东郓城),杀节度使薛崇。三月,又破沂州(今山东临沂市)。这本来是黄霸郎起事的大好时机。但是事不凑巧,因为就在这年年初,洪霸郎在贩盐途中打死了官府的缉查私盐人员,官府大肆搜捕,风声很紧,洪霸郎与弟弟洪二郎为逃避追捕,改姓“黄”,带着几个兄弟充作无业游民逃亡到寿光县一个盐场里当了盐丁,表面上整天灰头火脸的煮盐,实际继续在盐丁中作秘密活动,等待时机。盐场官员见洪霸郎干活挺实在,煮盐技术也不错,就提拔他当了“灶长”,管着手下几十号盐丁,洪霸郎经常借机指派洪二郎到城里去打听消息,所以知道关于黄巢一些传闻。听说去年(乾符五年)二月,王仙芝在南方兵败被杀,义军推黄巢为黄王,号称“冲天太保均平大将军",改元“王霸”,打到江南那边去了,把唐朝的南半边天搅得天翻地覆,洪霸郎他们高兴极了,期盼黄巢早早打过来。乾符六年(879年)年初的一天,洪二郎从城里带回了好消息,说平卢节度(全称“淄青平卢节度使”)换人了,杨损走了,换上了一个叫安师儒的,当时的节度使基本地方的割据势力,节度使一换,下面的官也往往随之换一茬,前任官吏留下的问题,下任官吏就不了了之。洪霸郎命案过去几年了,风声也过去了。于是洪霸郎与寿光一带的兄弟们商议之后,先秘密去棣无棣看看。一打听原来无棣的县官、盐官也换了,盐场也是乱哄哄的一片。黄巢一造反,弄得各地官员都惶惶不可终日,没有真心为朝廷办事的了,这时,黄巢的义军已占领了广州。洪霸郎就往来于无棣、寿光一带进行秘密组织活动。这年十月,黄巢以“百万义军都统”名义发布北伐文告,说立即挥师北伐,挺进中原,直指长安。
洪霸郎见到黄巢发布的北伐文告,非常兴奋,立即通知各路兄弟做好起义准备,并约定好起义的时间、地点及联络信号。
广明元年(880)正月十五(元宵节)傍晚,洪霸郎带领八百多弟兄化装成不同身份的人进入无棣县城,另有一千余人在城外接应、打援。上灯时分,无棣县的各级官吏、地方士绅都聚集在县衙设宴欢饮赏灯。突然听到普照寺内响起了一阵钟声,洪霸郎率领弟兄们立即拿起武器,冲入县衙,将贪官污吏、土豪劣绅统统拿下,在县衙前数起一面绣着黑色“黄”字的杏黄大旗。洪霸郎当众宣布:我们是“冲天大将军”的的队伍,是来为百姓杀贪官,均贫富的!各级官吏贪赃枉法,不管百姓死活,现在“黄王”正挥师北伐,快打到长安了。我们今天奉命攻打无棣,解救百姓,有愿意吃粮打贪官的跟我们走!多打开几座城,迎接黄王大军!”全城百姓惊喜之余,奔走相告,一片欢腾。第二天,在无棣县开仓放粮,分发财物。另一支队伍去追杀各盐场的盐官,把钱财分发给贫苦盐丁,队伍很快发展到五千多人。棣州刺史张蟾闻讯后,并不派兵去无棣救援,而是守城自保,派人到青州向节度使安师儒告急,安师儒是个怠于公务,贪图享乐的人物,听到棣州告急,也不拿着当回大事,因为当时的唐朝官员见到义军不是望风而逃,就是举城归降,见得多了。于是就慢悠悠地说:“咱大唐的江山一大半都被黄巢攻占了,几个小毛贼混进无棣县城有啥大惊小怪的!抢完东西他们就跑了,还值得出兵点将吗!县官掉了脑袋活该!”安师儒一听说领头的叫“洪(黄)霸郎”,自称是黄巢派来的,打着黄巢的旗号,顿时吓得心惊肉跳。他的前任宋威小看黄巢、王仙芝,向朝廷请缨出战,结果丢了兵权;上一任节度使杨损按兵不动,相安无事倒落了个清闲。所以他决定不发兵,只吩咐棣州使者,回去通知各县好好守城,不要多事,谁丢了城池依法论处。
棣州刺史无奈,只得指示所属各县守城防盗,各县守城兵勇不过三五百人,不堪一击。洪霸郎的义军利用理应外和的策略,接连又攻克蒲台、厌次两县,大掠而去,渤海知县弃城逃跑。洪霸郎起义震动了大半个山东,各地贫苦百姓自发组织小股队伍接应,是年三月洪霸郎的队伍已经发展到八千多人,乘胜分兵攻打滳河、乐陵等县,四月初,滳河百姓杀死守城官吏,打开城门迎接义军。六月义军大掠禹城。七月进入章丘、历城县境骚扰,当地也不断有人投奔义军,并有人联系愿做内应。战火已烧到齐州境内,这时齐州刺史也慌了,几次派人去青州告急。八月义军攻打千乘。寿光、博昌、北海,也让洪二郎率领的人马闹得惶惶不可终日。这年七月,黄巢已强渡长江,打到安徽,向中原挺进。这时安师儒也感到形势不妙,于是召集将领研究如何对付洪霸郎,朝廷岌岌可危,对起义军都采取观望态度,谁都不愿贸然为有名无实的朝廷卖命,安师儒见帐下无人应声,就高声说谁领兵去剿匪,要钱有钱,要兵有兵,有功行重赏,损兵不问罪。一名叫王敬武的牙将(中下级军官)愿领兵前往镇压。这王敬武是青州人,有心计善投机,一心想掌兵权,苦无机会。他认为这是个掌握兵权的好机会,于是向安师儒要精兵三千,铁骑五百,粮饷若干。安师儒满口答应。八月底王敬武领兵出征,离洪霸郎的基地无棣城20多里扎营。这时黄巢的大军已渡过淮河,王敬武也无心打硬仗,采取围剿与招抚并用的办法对付义军,洪霸郎军势正盛,不受利诱。王敬武就决定先攻城,给义军点颜色看看。无棣城南临宽漫的无棣沟,北有陷河、大连淀,易守难攻。王敬武认为洪霸郎他们是一群乌合之众,不懂战阵。决定从南面强渡无棣沟,无棣沟的船舶早就隐蔽到上游的芦苇荡内,王敬武在数十里之内征调不到船只,就拆百姓的房屋、砍伐树木,搭建木筏渡河,无棣沟九月涨水,最窄地段也有半里多,青州兵来的光步骑兵,没有水军,折腾了半天才摆渡过不到千人,洪霸郎趁青州兵立足未稳,“半渡而击之”,时正落潮,上游的义军船只飞也似地沿无棣沟顺流而下,经过一场混战,青州兵损失近千人,义军缴获许多兵器,如虎添翼。经无棣城下一战,王敬武再也不与义军正面交锋而是尾随义军“转战各地”,与义军保持距离二三十余里,义军也不主动发起进攻,相互心照不宣。义军对州县打了就走,青州兵随后赶来就算“击溃草贼”,还经常向安师儒报捷庆功。这年的十月,黄巢部队攻下徐州、兖州(今上东兖州),派人与洪霸郎联系,王敬武得到消息感到恐慌,就秘密派人与洪霸郎沟通,想通过黄霸郎与黄巢接线找条后路。十一月黄巢攻下东都洛阳,唐朝的洛阳留守刘允章率百官迎接。这时洪霸郎计划分兵一部由他率部加入黄巢大军西进长安,一部留在当地与官府周旋。王敬武是个善观风向的人,也下决心打算投降黄巢,但资本不多,得不到黄巢多大封赏。暗地与洪霸郎达成休战协议,他立即回师驱逐节度使安师儒后投靠黄巢,但兵力不足,希望黄霸郎派兵协助,洪霸郎如果去兖州军饷武器由王敬武供给。由于大半年的周旋彼此也有一定的信任度,所以洪霸郎决定以五千人“编入”王敬武的青州兵,自率三千人向兖州方向进发与黄巢的大部队会合。
王敬武汇报说“洪霸郎群盗已经平定”。 凯旋回青州(今山东益都北),安师儒很高兴,说要想朝廷报功。王敬武说什么功也不用报,就报个“淄青平卢节度使留后”就行,报不报都一样,现在就是“节度使留后”,“留后”是节度使、观察使缺位时的代理职务。安师儒还在职健在,王敬武就自称“留后”,这明摆着是要赶走安师儒,安师儒也明白,现在王敬武兵强马壮,自己无力和“留后”争斗,只有走人。所以《资治通鉴•唐纪七十一》记载道:“中和二年(882)九月,“平卢大将王敬武逐节度使安师儒,自为留后。”接着宣布归附黄巢,并接受了黄巢封赏的官爵。这样的事朝廷见惯了,也无可奈何,只做个顺水人情予以承认,《资治通鉴·唐纪七十一》记载:“中和二年(882)冬十月,以平卢大将王敬武为留后。……敬武已受黄巢官爵。”黄巢在长安称帝后,朝廷号召各地节度使派兵西进勤王。各镇节度使都行动了,王敬武却按兵不动,静观其变。后来朝廷派谏议大夫张俊来游说,宣读诏书后也挺尴尬,史载:“既宣诏,将士皆不应。”(同上),下层官兵的情绪与青州兵中的洪霸郎义军成分有关。经张浚晓以利害、才勉强发兵兵三千,随张浚西去。后来这三千人因“剿贼有功”王敬武被授予正式淄青平卢节度使之职,并进位检校太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龙纪元年(889年)病逝。洪霸郎带领三千人马,离开无棣后,没见到史料记载。
    这就是公元880—882年间无棣男儿黄霸郎发动的一场有名的起义,对推翻唐末腐朽政权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0

主题

73

回帖

309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309
发表于 2012-5-31 14:48:41 | 显示全部楼层
多发些历史,以史为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5-15 19:33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