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706|回复: 2

粟裕大将“吃屎” (图)

[复制链接]

2636

主题

1万

回帖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73816
发表于 2009-12-26 15:07: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粟裕大将“吃屎” (一)(图)        

作者:琴心     






【新三才综合】粟裕是国共内战期间崛起的解放军的“常胜将军”,在孟良崮战役中击毙了抗击日寇的国民党“常胜将军”张灵甫,此后“七战七捷”,并策划指挥了淮海战役等大规模战役,对共产党夺取天下立下了特殊功绩,毛泽东对其欣赏程度超过彭德怀。他曾经两次谦让当司令,后被毛泽东点为打朝鲜战争的统帅;在解放军定军衔时,他排名元帅第七,在众人纷纷争功抢衔时他却主动辞帅。他从1958年被蒙冤批判,一直到1980年后,迟迟不给平反……围绕着这个特殊的人物,今天人们熟知的解放军将帅们--最高级别人物纷纷登场,扮演了不同的角色。正因为粟裕的人生牵扯到诸多的将帅秘闻,为了政治形象等考虑,至今一些内幕仍不能被全貌披露。这里根据采访实录整理一些秘闻供读者参照,以便于对历史真实的人物事件有更贴近人性的直观。请大家记住李商隐的诗:“武皇内传分明在,莫谓人间总不知。”



粟裕蒙冤



对粟裕的批斗,是从解决所谓“总参和国防部关系”发难的。



总参谋长粟裕为人坚持原则,不事迎合,认为正确的就据理力争不退让,彭德怀恰恰也有这个特点。两个人在对战争的认识等问题上有不同,矛盾不可避免。彭德怀更相信自己的老部下黄克诚,他担任国防部长后,抽调黄克诚担任副总参谋长,及军委秘书长,实际上全面主持军委和总参的日常工作。总参原来直接受毛泽东为首的军委领导,但彭任国防部长后,为了体现国防部的领导,许多原来由中央军委和总部颁发的命令、指示,都要求改由国防部署名。而哪些要以国防部的名义发布,哪些不用,又没有明确的规定。于是,总参为中央军委起草的和总参本身下发的命令、文电,就常因署名问题而受到指责。鉴于这种情况,粟裕要求明确国防部与总参谋部的职责,以便今后在日常工作中有所遵循。1955年3月16日,中央军委接受了粟裕的意见,责成总参起草国防部与总参职责条例。但总参一连五易其稿,均未能获得通过。而且,彭德怀每审一次稿子,都要把粟裕痛骂一顿,使得粟裕不知所措。  即便平时,粟裕在上报文件写上了“彭副主席并转呈中央、主席”,彭就说:“我不是你的通讯员!”如果不写而直接上报,彭又说:“怎么,又想越级告状?!”



现在看来,粟裕和彭德怀之间的矛盾,多来自于党政不清,党管和政府管这两个权威的关系难以调准。如果只是一般的政府职能来分工,这些矛盾就不易出现。



粟裕和彭德怀之间的矛盾就此日积月累,粟裕难以做人,毛彭二人都对他有猜忌。对粟裕的批斗,是从解决所谓“总参和国防部关系”发难的。



1958年5月的一个小型会议上,毛泽东、邓小平、彭德怀、陈毅、聂荣臻等人参加,毛泽东叫大家谈谈对粟裕的看法。全场默然。半晌,毛泽东只得点名陈毅:“你跟他在一起时间最久,你说说!”之前毛泽东不见粟裕听汇报,陈毅已经看出毛对粟裕的态度有变,因此就面无表情地回答:“只一个字,阴!”这个评价给毛、彭、邓、聂印象极深。几天后的军委扩大会议,毛泽东总说要加温,显见粟裕已被摘下“爱将”的信任,彭德怀、邓小平、聂荣臻、陈毅、黄克诚等人于是批判粟裕,指责粟裕是“野心家”,“一贯反领导”, “争夺军队领导权”,是“反党反领导的极端个人主义者”等等。粟裕解释自己曾经谦让陈毅当华野司令,陈毅不做声,彭德怀冲口而出:“这正说明你阴!”聂荣臻说:“作为总参谋长来讲,有了个人主义,就是大盗,大盗盗国!”



1948年豫东战役时,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的中原野战军司令部不同意打(可见《粟裕年谱》)邓小平说:“只有大野心家、阴谋家才如此贪功,打豫东战役那样的大仗!”军委扩大会议上,彭要求公开讨论粟裕“阴”的问题,陈毅做了专题发言,大受彭赞赏。8月,毛泽东称粟裕为军队的“坏人”。



只有两个人说了公道话,林彪和肖劲光。林彪参加了一次小组会,说:我一直生病,不明白这次会议,打胜仗的是罪犯,打败仗的当英雄,这个会议我不参加了吧。



肖劲光对毛泽东说:粟裕对您老人家没有二心。需要注意的是,肖劲光的原话里,是有“对您老人家”几个字的。肖劲光的话对毛泽东起了作用,批判粟裕也达到了威慑的效果,毛泽东不再要求加温,而是改变口风说:粟裕同志战争年代打仗打得好,是为公的。到北京以后是为公还是为私?不能说都是为私吧



粟裕做了多次检查均不能过关,在被威胁如果再不检讨过关就要按敌我矛盾处理的情况下,粟裕屈服了,被迫把别人扣到他头上的屎(比如资产阶级野心家)都统统含着眼泪吃下去。陈毅已经从毛泽东的话里领会了新精神,看到粟裕被迫低头接受污蔑之词,上前握手,大声叫好:“粟裕同志勇敢吃屎的态度很好。以前我对粟裕同志不肯吃屎的态度很不满意。现在他已经当着大家的面吃屎了,我表示欢迎。我现在对粟裕同志没有意见了。”



宿怨揭秘



山东野战军时期,毛泽东曾有一个设想:将华东分成三块,徐向前一块,陈毅一块,粟裕一块。粟裕致电中央:合成一块。让陈毅当司令,陈毅很高兴。粟裕负责战役指挥。最后打了胜仗,名义上是陈毅的,实质上是粟裕的功劳。当时毛泽东是真心想让粟裕当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的,粟裕辞让给了陈毅,毛泽东就生气了,说:你不识抬举!这个华东很多人知道的。



粟裕的秘书蒯斯曛当天晚上就跟粟裕说:首长,你将来的麻烦大了。



1948年10月23日,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兼代政委粟裕签发淮海战役作战预备命令,此后敌情、友情都发生变化。陈毅、邓小平率中原野战军一部(四个纵队)靠近了战场。粟裕考虑如何将这一部分力量加进来,打大歼灭战。因豫东战役期间,刘伯承、邓小平、陈毅都反对打这样的大仗,粟裕只得电请毛泽东令中野阻住胡链兵团等部,结果中野未能阻住,使第三阶段功败垂成。此时,粟裕想出一个将中野力量加进来的法子:请陈邓统一指挥。



几十年后,因原中野司令部人员透露出来,粟裕身边工作人员和老部下都知道了当年中野司令部发生的一幕:接到毛泽东转粟裕请陈邓统一指挥的命令,两个四川人用家乡话骂骂咧咧。邓骂:“他妈的,总贪多贪大!我这么点兵力,又没重武器,打个鸟!搞不好是第二个皖南事变!给中央发电,他(按:指粟裕)有本事,叫他自己指挥!”陈也骂脏话。电报员一听,为难道:“怎么发呢?”邓脑子一转,抢白说:“这还不好办?就说:本作战我们当负责指挥,唯因通讯工具太弱,故请军委对粟谭方面多直接指挥。”这份巧妙的电报于11月2日发出。而实际上,此时陈邓司令部与军委、与刘伯承司令部以及华野司令部一直电报来往,畅通无阻。



整个淮海战役期间,陈毅邓小平向中央发电或跟华野粟裕通报情况,只自称中野而非总前委(可见原始电报),即有万一失利,以推卸责任的意思。



渡江战役时,战局已十分明朗,可以稳操胜券了,陈邓便开始堂而皇之自称“总前委”起来。



1948年11月,中野包围黄维,见华野歼灭黄百韬兵团似乎容易,陈毅邓小平便向中央发电并通报粟裕,保证:三天内解决黄维!粟裕不同意,悄悄作好防备,以应付万一。结果个把星期打不下来。眼见中野多年的老骨干牺牲很多,刘伯承建议:可惜了,先停止攻击,我们请粟裕同志派些部队来吧。邓小平是中野前委书记,有最后决定权,为“三天解决黄维”的军令状在中央面前出洋相赌气,坚决不同意,气忿忿地说:就是中野打光了,也要打!这句话后来被转移到别处,成为邓小平坚决执行毛泽东指示的证明。



讲述此事的前辈说:“邓1938年后才当129师政委,部队是刘伯承一手建起来的,他怎么不心疼?彭德怀有句话,崽卖爷田不心疼。用来说邓,也合适啊!”后来部队实在顶不住了,才不得不报中央,请粟裕派兵前来支援。最后,粟裕主动又派了一次,共到了5个纵队,才解决黄维。



粟裕主动第二次派华野参谋长陈士榘率3个纵队去支援中野,临行前交代:所有缴获给中野。陈士榘于12月12日到中野司令部,见到邓小平、陈毅,说:“我带来了3个纵队参加打黄维,请中野让开一个地段,给我们部队进去。”邓不想让华野部队担负主攻,以免到手的缴获丢了,只想叫他将部队分散补充中野,便说:“他们都不愿意让啊!”陈士榘很牛气,说:“不愿让,我们就不参加了,我带部队去打阻击。”(此事及原话可见《纪念粟裕大将百周年大会文件汇编》41页)说完,掉头就走。



邓小平、陈毅一面急忙电告粟裕,一面商量对策。粟裕听说,当即对华野总政副主任钟期光说:“你立即去陈士榘那儿,就说派华野部队支援中野,是(华野)前委的集体意见,必须绝对服从。而且必须听从中野的安排!”钟期光马不停蹄赶到已行进到中野六纵附近的陈士榘处,转达了粟裕的命令,陈士榘才令部队停止前进。邓小平又给中野六纵司令员王近山打电话,叫他留住陈士榘参加围歼黄维的战斗,不要去打阻击。此后,刘伯承、邓小平、陈毅商量,决定让出南集团作战地段给陈士榘。陈士榘即布置3个纵队,从南面向双堆集方向攻击,并于14日下达总攻黄维兵团的命令。战后,陈士榘按粟裕命令,将所有缴获交给中野。(此事《陈毅传》转移功劳,说陈毅命令陈士榘将缴获交给中野,还说:“原定打扫战场的陈士榘,只好空手而归。”既这么着,陈毅当时为何不能制止陈士榘停止前进?)



为表示对华野的谢意,刘伯承、邓小平、陈毅将黄维的拐杖等战利品托钟期光带给粟裕。钟期光到华野司令部转交物品时,粟裕表示不要,钟期光跟粟司令很随意,笑道:“你不要,我就拿了?”结果,这些珍贵的物品都归了钟期光,并一直保存到现在,军事博物馆多次上门讨要,钟家觉得对恢复华野的真正作用有帮助,一直不曾答应。



1948年12月19日,刘伯承、陈毅奉命去西柏坡向中央汇报,邓生恐他们向毛泽东谈到自己在淮海战役之前、之中的表现,忙向毛泽东发电报,主动承认自己对淮海战役发展成这样的大仗估计不足,以及其他一些问题。这份电报后来被收入《邓小平军事文选》,可以查证。



陈毅“举荐”粟裕的由来



1947年8月华野“七月分兵”失利后,从未指挥过大兵团作战的谭震林,却指责负责华野军事的粟裕部署、指挥不利,“常常粗心大意,缺乏远见”,还写了一封信,先给陈毅看,陈毅同意谭的观点。(此事可见《粟裕传》及《粟裕年谱》)



粟裕当即向中央引咎自责,请求处分。不想毛泽东轻描淡写地说一两仗未打好不要紧,还叫他单独赴鲁西南,去指挥华野主力部队。同一天(8月6日),华东局一把手饶漱石也发来电报,热情安慰粟裕。见此情景,陈毅忙于当天中午向中央及华东局发电报,表扬粟裕,说:“最近粟裕、陈赓脱颖而出,前程远大,将与彭(德怀)、刘(伯承)、林(彪)并肩前进。”还承认了“对战役指导部署,历来由粟负责。”但其实电报一开始就提到了谭震林的信,说“对粟有帮助。”(可见《粟裕年谱》)一般的文章只摘录半截,以为陈毅对粟裕推举不遗馀力,其实他是见两个主要上级毛泽东和饶漱石都继续看重粟裕,才连忙转弯的。并且有些话还有用意,暗示了华野指挥部的矛盾,意即粟裕军事才能也并非中央想象的那么好。



(待续)

091216suyu.jpg

2636

主题

1万

回帖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73816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6 15:38:22 | 显示全部楼层

粟裕大将“吃屎” (二)

粟裕大将“吃屎” (二)        

作者:琴心     




粟裕吃屎得以全身



粟裕经受了近二个月的日批夜斗告一段落后,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了“解除粟裕总参谋长职务”的决定,并决定将他的“错误”口头传达到军队团一级、地方地委一级。随即,有领导找粟裕谈话,调他去军事科学院任职,可以搞点科研,但不要接触部队。



粟裕担任总参谋长时,陈赓是他的副手。陈赓曾对粟裕说:“中国历来有两大忌:一忌功劳太大,能力太强;二忌不迎合,不吹拍。你老兄这两忌都犯了,怎么会不倒霉呢!”



历史有时也会给人们开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在1958年军委扩大会上,主持会议,坚决主张把粟裕“斗倒斗臭”的彭德怀元帅,在正好一年之后的庐山会议上,坐上了被批斗的位子,被定为“反党集团的首脑”。这一次众将帅矛头都指向了他。揪历史的旧账,清算彭德怀。



粟裕也出席了庐山会议。刘少奇等一些老战友一再建议粟裕借这个机会,把1958年的事提一提。你不便说,由我们来说。粟裕回答:“我不愿在彭德怀受批判的时候提自己的问题。我决不利用党内政治风浪的起伏。”粟裕在会上被指定发言,但也只谈了一些重大问题与彭总的分歧,完全是摆事实、讲道理,丝毫不强加批判。这在党内你死我活的斗争中,是十分罕见的。



1960年1月,粟裕应邀参加中共中央在上海举行的政治局扩大会议。毛主席在会上讲话时还特地转过脸来朝着粟裕说:“粟裕呀,你的事可不能怪我呀!那是彭德怀他们那个千人大会上搞的。”对此,粟裕十分兴奋,认为这等于毛主席代表中央给自己平了反。然而,中共中央并未就此发出指示和作出决定。



什么时候真正起作用的是谁?彭德怀对粟裕的批判,不过是碰上了毛泽东的需要,才能搞起来。毛的加温还是降温,粟裕的命运跟着阴晴变化。毛的御人之术就是这样让别人去斗,他坐收渔翁之利。毛泽东当然不会真的给粟裕平反让他再重掌军队,但粟裕还是会感谢“龙恩”。这还表现在下面这件事。文革中出现“打倒粟裕”的大字报,毛泽东知道后,连夜给林彪电话,说:“解放台湾,你不行,我也不行,还得靠粟裕!”第二天,所有关于粟裕的大字报便不见了。



粟裕的妻子总说:粟裕是个悲剧性人物。又说:粟裕同志战争年代打仗打得苦,和平时期挨整整得苦,到了晚年生病病得苦,三十年处于逆境,粟裕几乎隔天挨天整。



尽管粟裕没有得到公正的待遇,但是看看将帅们在文革中的际遇,粟裕还算是少见的生活比较平稳的一个,没有落得刘少奇、彭德怀等那样自己整人最后也被整的下场。粟裕从来就没在政治上整过人,而是对整过他的人不计不报。或许这就是他得以全身的根本原因。



粟裕被吃定



毛泽东当了国家主席后,斯大林交代首任驻华大使尤金:“你到中国帮我办一件事,就是研究淮海战役胜利的原因。”毛说:“这个战役是粟裕同志在济南战役快结束时提出来的。”后来尤金又问过陈毅同志,陈说:“你去问邓小平就知道了。”邓小平没有讲。”



邓小平当时说,是两个司令员指挥的。陈毅后来没办法,便打马虎眼: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此话被传诵一时,被写进《陈毅传》和很多文本。1989年,其他人不在了,邓小平便说:淮海战役是我指挥的。此话被收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成为目前的定论。




杨得志、张震二人去找邓小平,给58年扩大会议受批评的人平反,碰了大钉子。邓小平说:你们找来找去都没搞清楚,58年是谁负责批刘粟萧等几个人的,那个会的组长、负责人是我!你们不要再找别人了!



1983年,胡耀邦作了为粟裕平反的批示。但直到粟裕在蒙冤二十六年后离开人世,仍没能等到组织上为他正式平反。直到1994年12月25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同时发表了刘华清、张震共同署名的文章《追忆粟裕》,明确指出:“1958年,粟裕同志在军委扩大会议上受到错误的批判,并长期受到不公正的对待。这是历史上的一个失误。这个看法,也是中央军事委员会的意见。”



粟裕的老部下和一些研究军史的人很希望能还原历史,给粟裕应有的地位,现在看来此事还是前途渺茫。粟裕的“功绩”如果能完整恢复,那些借着他的“功绩”而成就伟人的人该怎么办呢?等一个个活着的见证死去,编造的历史就成了真实,又留给后人一个争执不已的迷。



参考资料:


1、张雄文《将来可入正史的粟裕秘闻》


2、《粟裕与彭总》


3、朱楹《粟裕传》


4、陈成岭《知情人披露粟裕秘闻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注册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9-12-28 15:34:2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6-30 20:38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