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1671|回复: 1

帶你游遍“全世界” 十大特色建築風格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1万

回帖

23万

积分

管理员

热心会员

积分
233800
发表于 2010-9-18 22:25: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color="Blue"]作者:qun  出處:pchouse 

帶你游遍“全世界”!十大特色建築風格盡情享受。指建築設計中在內容和外貌方面所反映的特徵,主要在於建築的平面布局、形態構成、藝術處理和手法運用等方面所顯示的獨創和完美的意境。


 NO1、art deco建築風格

art deco建築風格


  ART DECO風格又被稱為裝飾藝術派風格,其建築風格強調建築物的高聳、挺拔,給人以拔地而起、傲然屹立的非凡氣勢,體現出工業革命的技術革新所帶來的不斷克服地心引力而達到新的高度,以表達不斷超越的人文精神和力量。

  ART DECO這一詞語,使得整個平靜上海的建築界再次變得風聲水起。有人把它看作上海城市復興的一個信號,有人把看作上海建築傳統的一次回歸。在記者走訪的一些業內的專家學者中,很多人都註意到這一現象。他們向記者表示,ART DECO建築雖然僅是建築流派中極小的分支,但是ART DECO風格卻和上海城市的形成有著重大的關聯關系。所以,ART DECO建築的重新興起,不僅是建築範疇之內的一個現象,也是上海城市極有意義的一個文化現象。ART DECO曉園以二十世紀的“ART-DECO”(裝飾藝術派)風格為創意原點,它的立面全部採用石材乾掛,酒店式大堂、單元廳、門廳的三級大堂體系,上海味道的庭院景觀,大量的灰空間和雕塑作品的採用等等,裝飾符號或裝飾構件採用類似麥穗狀的放射性圖案,或者強調豎向關系的直線,以及眾多“ART-DECO”(裝飾藝術派)風格的細節和小品,讓建築的層次變得更為豐富細膩。


 
 NO2、意大利建築風格

意大利建築風格


  意大利建築在建築技術、規模和類型以及建築藝術手法上都有很大的發展,無論在建築空間、建築構件還是建築外形裝飾上,都體現一種次序、一種規律、一種統一的空間概念。

  14世紀意大利出現“文藝復興”運動,隨之資產階級的象徵——市政廳、行會大廈、廣場與鐘塔等建築興起,這就是文藝復興的意大利建築風格。這種建築並沒有簡單地模仿或照搬希臘、羅馬式樣、它在建築藝術、規模和類型以及建築藝術手法上都有很大的發展,無論在建築空間、建築構件還是建築外形裝飾上,都體現一種次序、一種規律、一種統一的空間概念。

  著名的佛羅倫薩主教堂的穹頂建造標志著文藝復興建築史的開始,這座建築對邊12.2米,高達107米,成了整個城市輪廓線的中心。有名的聖彼得大教堂也是這個時期建造。各種拱頂、碹廓,特別是柱式成為文藝復興時期建築構圖的主要手段,表現了文藝復興時期的獨創精神。

  “巴洛克“建築史17世紀意大利建築衰退之後出現的一種建築風格。它突破了歐洲古典、文藝復興時期古典主義的常規,採取了雙柱或三柱為一組的節奏不規則跳動的形式,開間變化很大,突出垂直分劃。牆面作為深色的壁案,有意造成出奇反常的新形式,並且喜歡大量使用壁畫和雕刻,常常將人體雕刻滲透到建築中去,以顯示富麗堂皇的形象。流行於19世紀下半葉的意大利式風格,一般為方形或近似方形的平面,紅瓦緩坡頂,出檐較深,檐下有很大的托架(Bracket,也稱牛腿)。檐口處精雕細鑿,氣勢宏大,既美觀又避免雨水淋濕檐口及外牆而變色,使外觀看上去始終保持鮮艷亮麗沒有污濁。普通的意大利風格的建築,朝向花園的一面有半圓形封閉式門廊,落地長窗將室內與室外花園連成一體,門廊上面是二樓的半圓形露台。

  意大利建築的細節的處理上特別細膩精巧,又貼近自然的脈動,使其擁有永恆的生命力。其中鐵藝是意大利建築的一個亮點,陽台、窗間都有鑄鐵花飾,既保持了羅馬建築特色,又升華了建築作為住宅的韻味感。尖頂、石柱、浮雕等,彰顯著意大利建築風格古老、雄偉的歷史感。


NO3、新古典主義建築風格

新古典主義建築風格


  新古典主義的設計風格其實是經過改良的古典主義風格。覽盡所有設計思想、所有設計風格,無外乎是對生活的一種態度而已。為業主設計適合現代人居住,功能性強並且風景優美的古典主義風格時,能否敏銳地把握客戶需求實際上對設計師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無論是家具還是配飾均以其優雅、唯美的姿態,平和而富有內涵的氣韻,描繪出居室主人高雅、貴族之身份。常見的壁爐、水晶宮燈、羅馬古柱亦是新古典風格的點睛之筆。

  高雅而和諧是新古典風格的代名詞。白色、金色、黃色、暗紅是歐式風格中常見的主色調,少量白色糅合,使色彩看起來明亮、大方,使整個空間給人以開放、寬容的非凡氣度,讓人絲毫不顯局促。

  新古典主義的燈具在與其他家居元素的組合搭配上也有文章。在卧室里,可以將新古典主義的燈具配以洛可可式的梳妝台,古典床頭蕾絲垂幔,再擺上一兩件古典樣式的裝飾品,如小愛神——丘比特像或掛一幅巴洛克時期的油畫,讓人們體會到古典的優雅與雍容。現在,也有人將歐式古典家具和中式古典家具擺放在一起,中西合璧,使東方的內斂與西方的浪漫相融合,也別有一番尊貴的感覺。

  新古典主義風格,更像是一種多元化的思考方式,將懷古的浪漫情懷與現代人對生活的需求相結合,兼容華貴典雅與時尚現代,反映出後工業時代個性化的美學觀點和文化品位。



 
 NO4、古羅馬建築風格

古羅馬建築風格


  古羅馬建築是古羅馬人沿習亞平寧半島上伊特魯里亞人的建築技術,繼承古希臘建築成就,在建築形制、技術和藝術方面廣泛創新的一種建築風格。古羅馬建築在公元一~三世紀為極盛時期,達到西方古代建築的高峰。

  古羅馬建築的類型很多。有羅馬萬神廟、維納斯和羅馬廟 ,以及巴爾貝克太陽神廟等宗教建築,也有皇宮、劇場角鬥場、浴場以及廣場和巴西利卡(長方形會堂)等公共建築。居住建築有內庭式住宅、內庭式與圍柱式院相結合的住宅,還有四、五層公寓式住宅。

  古羅馬世俗建築的形制相當成熟,與功能結合得很好。例如,羅馬帝國各地的大型劇場,觀眾席平面呈半圓形,逐排升起,以縱過道為主、橫過道為輔。觀眾按票號從不同的入口、樓梯,到達各區座位。人流不交叉,聚散方便。舞台高起,前有樂池,後面是化妝樓,化妝樓的立面便是舞台的背景,兩端向前凸出,形成台口的雛形,已與現代大型演出性建築物的基本形制相似。

  古羅馬多層公寓常用標準單元。一些公寓底層設商店,樓上住戶有陽台。這種形制同現代公寓也大體相似。從劇場、角鬥場、浴場和公寓等形制來看,當時建築設計這門技術科學已經相當發達。古羅馬建築師維特魯威寫的《建築十書》就是這門科學的總結。

  古羅馬建築能滿足各種復雜的功能要求,主要依靠水平很高的拱券結構,獲得寬闊的內部空間。巴拉丁山上的弗萊維王朝宮殿主廳的筒形拱,跨度達29.3米。萬神廟穹頂的直徑是43.3米。公元一世紀中葉,出觀了十字拱,它覆蓋方形的建築空間,把拱頂的重量集中到四角的墩子上,無需連續的承重牆,空間因此更為開敞。



NO5、地中海建築風格

地中海建築風格


  閑適、浪漫卻不乏寧靜是地中海風格建築所蘊含生活方式的精髓所在。 地中海風格建築,原來是特指沿歐洲地中海北岸沿線的建築,特別是西班牙、葡萄牙、法國、意大利、希臘這些國家南部沿海地區的住宅。這些地中海沿岸的建築和當地鄉村風格的建築相結合,產生了諸如法國普羅旺斯、意大利托斯卡納等地區的經典建築風格。後來這種建築風格融入歐洲其他地區的建築特點後,逐漸演變成一種豪宅的符號。閑適、浪漫卻不乏寧靜的地中海風格建築所蘊含的生活方式的精髓所在。

  長長的廊道,延伸至盡頭然後垂直拐彎;半圓形高大的拱門,或數個連接或垂直交接;牆面通過穿鑿或半穿鑿形成鏤空的景致。這是地中海建築中最常見的三個元素。地中海風格的建築舍棄浮華的石材,用紅瓦白牆營造出與自然合一的樸實質感。建築外牆的塗料經過工匠們一層層、一遍遍的粉刷,顏色就漸漸的沉澱下來;歲月愈久,顏色愈白,味道愈濃,體現了一種傳統的手藝精神。

  地中海風格從建築的形態上看,經常出現很多不對稱的設計,尤其是西班牙風格的建築,採用了很多圓弧形結構,包括牆體、護欄、門窗框架,乃至屋頂上使用的筒瓦。外立面顏色溫潤而醇和、材料粗樸而富有質感、建築中包含眾多的回廊、構架和觀景平台。

  地中海風格在細節的處理上特別細膩精巧,在西班牙建築中,經常廣泛運用螺旋形結構配件,包括陽台、窗間柱子等多用螺旋形鑄鐵花飾。此外,在地中海建築中往往採用建築圓角,讓外立面更富動感,並配合以落地大窗和防銹鍛鐵為裝飾的小窗,外牆局部用文化石河特別的塗料;露台上採用弧形欄桿等;而裝飾性用的煙囪,則帶有傳統的英國風味。



  
NO6、英式建築風格

英式建築風格


  英式建築空間靈活適用、流動自然,藍、灰、綠富有藝術的配色處理賦予建築動態的韻律與美感。淡綠的草場、深綠的樹林、金黃的麥地,點綴著尖頂的教堂和紅頂的小樓,構成了英國鄉村最基本的圖案。

  英國的建築大多保持著紅磚在外,斜頂在上,屋頂為深灰色。也有牆面塗成白色的,是那種很暗的白或者可以叫做“灰色”。房子一般是由磚、木和鋼材等材料構成,很少看見鋼筋混凝土的建築。英國的建築保暖性或者說隔熱性很好,主要是由於房屋建築的牆式三層的,外面一層是紅磚;中間層是隔熱層,用的是厚的海綿,或者是帶金屬隔熱層的薄海綿;里面那層是輕質量的灰色磚,比較厚。這樣構成的牆體,其隔熱性能可想而知。到了冬天,房間只要開暖氣,馬上就熱起來了,房間的保暖性很好。

  英式別墅主要建築結構牆體為混凝土砌塊,具有簡潔的建築線條,凝重的建築色彩和獨特的風格,坡屋頂、老虎窗、女兒牆、陽光室等建築語言和符號的運用,充分詮釋著英式建築所特有的莊重、古樸。雙坡陡屋面、深檐口、外露木、構架、磚砌底腳等為英式建築的主要特徵。鬱鬱蔥蔥的草坪和花木映襯著色彩鮮艷的紅牆、白窗、黑瓦,顯得優雅、莊重。建材選用手工打制的紅磚、碳烤原木木筋、鐵藝欄桿、手工窗飾拼花圖案,滲透著自然的氣息。英式建築空間靈活適用、流動自然,藍、灰、綠富有藝術的配色處理賦予建築動態的韻律與美感。


NO7、德式建築風格

德式建築風格


  德國現代建築簡樸明快,色彩莊重,重視質量和功能,在現代世界建築上占有重要地位。去過德國的人都會有相同的感覺:整個城市建築整齊、市容美觀。市中心一帶以樓房為主,鮮有美國式的摩天大樓。古跡名勝,特別是古建築主要分布在內城。這正是德國特有的建築風情,表現出高度的規劃性、精確性和特有的工業美感。那些隨處可見的清晰的轉角、相對簡潔的造型、精確的比例、功能的強調以及良好的施工品質給人的整體感覺是光潔而嚴謹。不對稱的平面、粗重的花崗岩、高坡度的樓頂、厚實的磚石牆、窄小的窗口、半圓形的拱捲、輕盈剔透的飛扶壁、彩色玻璃鑲嵌的修長花窗都是德國風情的建築元素,還有造型柔和、運用曲線曲面、追求動態、喜好華麗的裝飾和雕刻的建築特點主要用於教堂和宮殿建築。

  德式建築簡潔大氣,對人的活動空間非常註重,無論是建築物的外部,還是建築的內部,都通過有層次的空間營造來滿足人的需要,這些空間包括走廊、中庭、院落等。同時追求工業設計的工藝高度甚至是藝術高度,對精確、尺寸性的到位有極高的要求。

  較為純正的德國建築設計,具備幾個基本特點:一是外形簡練、現代、充滿活力,色彩大膽而時尚,屬於現代簡約派;二是功能講求實用,任何被認為是多餘的裝飾都幾乎被摒棄;三是材料品質精良,採用德國原裝進口的材料和新技術,關註環保於可持續性發展;四是註重細節設計。

  此外,德國人非常重視建築物與周圍環境的和諧統一,風格十分精美精致。總體而言,德國現代建築簡樸明快,色彩莊重,重視質量和功能,在現代世界建築上占有重要地位。德式建築風格是最歷久彌新的,即使經歷百年,這種建築風格也不會被歷史所淘汰,反而會隨這歲月的積累變得更加珍貴。



 
 NO8、法式建築風格

法式建築風格


  法式建築往往不求簡單的協調,而是崇尚沖突之美,呈現出浪漫典雅風格。法式建築風格在中國可以追溯到20世紀初甚至更遠。20世紀80年代以來,法式建築風格隨著歐式建築風格在中國由南而北全面復蘇,成為樓市的一大景觀。繼意大利文藝復興之後,法國的古典主義建築成了歐洲建築發展的主流。古典主義建築造型嚴謹,普遍應用古典柱式,內部裝飾豐富多彩。概括而言,法式建築線條鮮明,凹凸有致,尤其是外觀造型獨特,大量採用斜坡面,顏色穩重大氣,呈現出一種華貴。

  法式建築講究點綴在自然中,並不在乎占地面積的大小,追求色彩和內在的聯系,讓人感到有很大的活動空間。不過,有時也有意呈現建築與周圍環境的沖突。因此,法式建築往往不求簡單的協調,而是崇尚沖突之美。

  法式建築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對建築的整體方面有著嚴格的把握,善於在細節雕琢上下工夫。法式建築史經典的,而不是時尚的,是經過數百年的歷史篩選和時光打磨留存下來的。法式建築十分推崇優雅、高貴和浪漫,它是一種基於對理想情景的考慮,追求建築的詩意、詩境,力求在氣質上給人深度的感染。風格偏於莊重大方,整個建築多採用對稱造型,恢宏的氣勢,豪華舒適的居住空間,屋頂多採用孟莎式,坡度有轉折,上部平緩,下部陡直。屋頂上多有精致的老虎窗,且或圓或尖,造型各異。外牆多用石材或仿石材裝飾,細節處理上運用了法式廊柱、雕花、線條,制作工藝精細考究。法式建築呈現出浪漫典雅風格。


NO9、現代建築風格

現代建築風格

  現代主義建築是指二十世紀中葉,在西方建築界居主導地位的一種建築思想。這種建築的代表人物主張:建築師要擺脫傳統建築形式的束縛,大膽創造適應於工業化社會的條件、要求的嶄新建築。因此具有鮮明的理性主義和激進主義的色彩,又稱為現代派建築。

  現代主義建築思潮產生於 十九世紀後期,成熟於二十世紀20年代,在50~60年代風行全世界。從60年代起有人認為現代主義建築已經過時,有人認為現代主義建築基本原則仍然正確,但需修正補充。70年代以來,有的文獻在提到現代主義建築時,還冠以“20年代”或“正統”字樣。

  現代主義建築的代表人物提倡新的建築美學原則。其中包括表現手法和建造手段的統一;建築形體和內部功能的配合;建築形象的邏輯性;靈活均衡的非對稱構圖;簡潔的處理手法和純凈的體型;在建築藝術中吸取視覺藝術的新成果。

  對這些建築觀點,有人稱為“功能主義”,有人稱為“理性主義”,不過更多的人則稱為“現代主義”。

  在20世紀20~30年代,持有現代主義建築思想的建築師設計出來的建築作品,有一些相近的形式特徵,如平屋頂,不對稱的布局,光潔的白牆面,簡單的檐部處理,大小不一的玻璃窗,很少用或完全不用裝飾線腳等等。這樣的建築形象一時間在許多國家出現,於是有人給它起了一個名稱叫“國際式”建築,當然,這樣的稱呼是就其某些表面形式而言的。

  現代主義建築思想在20世紀30年代從西歐向世界其他地區迅速傳播。由於德國法西斯政權敵視新的建築觀點,格羅皮烏斯和密斯·范德羅先後被迫遷居美國;包豪斯學校被查封。但包豪斯的教學內容和設計思想卻對世界各國的建築教育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現代主義建築思想先是在實用為主的建築類型如工廠廠房、中小學校校舍、醫院建築、圖書館建築以及大量建造的住宅建築中得到推行;到了50年代,在紀念性和國家性的建築中也得到實現,如聯合國總部大廈和巴西議會大廈。現代主義思潮到 了二十世紀中葉,在世界建築潮流中占據主導地位。



 
 NO10、哥特式建築風格

哥特式建築風格


  大約在公元十一世紀,哥特式風格在法國誕生了。從此之後,以法國為中心的西歐各國建築都向著高大的尖頂形式發展起來,並在13世紀開始在歐洲流行起來。雖然我們熟知的哥特式教堂中的尖頂、拱肋、飛扶壁在以前已經出現了,但發展的似乎都不夠完美,並且沒有結合到一起使用。哥特式建築則將這三種結構發揮到了極至。雖然哥特式建築大都由一種結構模式形成,但它高高的垂直線條仿佛一直延伸到了天際,創造出一種神聖的感覺。而且哥特式教堂的內部也充滿了宗教的氣氛,當光線射入深深的內部空間時,從五彩的玻璃中印射下來的光線更給教堂渲染了宗教的氣氛。這就是哥特式建築給人的最深的印象。

  哥特式建築在結構語言上主要有三大特點:第一大顯著的語言特點就是尖拱,哥特式教堂中使用側推力較小的尖拱,減輕了結構的重量。由於尖拱不像圓拱,其半徑一旦固定就不可改變,而是可以任意改變弧拱的高度,也使正廳與側廳的高度更加協調。

  第二大顯著的特點就是高大的玻璃窗,這是由於使用了獨立的飛券結構,把券腳落在側廊之外的橫向牆垛之上。側廊因不必再承擔中廳拱的側推力而使的中廳的側高窗得以開大,而外牆上也因此有可能大面積的開窗。在飛券和牆垛之間還可以建造各種功能的小房間,因而使教堂的橫廳越來越短。從外面看教堂就是由細長的石頭與巨大的玻璃組成,其組成類似於現代建築的框架式結構。

  第三大語言特點就是由於骨架券成為拱頂的主要結構,十字拱也成了框架式的,因此拱頂的結構性更強,就使得總體的厚度減小,整個拱頂的重量大大減輕,減小了對各部分施加的力度,也使得拱頂可以使用於各種平面。簡單實用的拱頂技術的普及,也大大推動了哥特式建築的發展。哥特式建築還有一個重要的特點,那就是各式各樣精美的裝飾,雕刻、壁畫、圓窗,以及宗教題材的玻璃彩畫都是不可少的,也成為各個教堂最吸引人的特色之一。

  哥特式建築側面的墩柱、肋架券和飛扶壁結構:肋架券除了是最好的建築結構外,其相互交叉的形式也是屋頂的最好裝飾,許多哥特式建築中都直接暴露著肋架券。飛扶壁有木質和石質之分,由於它的支撐牆壁上得以大面積開窗,而其自身也是重要的裝飾部分,與墩柱上所建的小尖塔一樣,成為哥特式教堂外部頗具觀賞特色的結構。(哥特式建築是一種全新創造出來的建築形式,頂部由肋架券結構支撐。墩柱仍舊在建築中起支撐和抵消側推力的作用。雖然哥特式肋架券的側推力較穹頂要小的多,但仍需要一種有力的結構支撐。飛扶壁就是把拱頂和墩柱連為一體並傳遞重量於基座的結構。)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8.jpg
9.jpg
10.jpg
未注册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0-9-21 09:24:5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8-20 03:2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