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315|回复: 0

泉州葬着上千小人 神秘来历成谜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1万

回帖

24万

积分

管理员

热心会员

积分
241289
发表于 2010-9-23 22:56: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color="Black"]來源: 华夏经纬网




在社区老人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临海边一处山坡,这里就是传说中的“小矮人”再葬处。



像这样的“皇金”,有许多散落在角落。



只有一个巴掌大的“皇金”。


泉州蟳埔海边,曾一排排放着上千个装有不及正常人一半大的骸骨陶罐,当地人称之为“小矮人墓群”,现迁附近山上。

泉州湾出海口,东海法石、宝山直至蟳埔的古老渔村,百年来一直小范围流传着“小矮人墓群”的传说,但很少为外人所知。

在这里,成百上千个装着不到正常人一半大小骸骨的“皇金”(泉州一带用于二次葬的专用陶瓷罐),曾一排排地有序排列在海边,后因蟳埔旧村改造,被大规模迁移到蟳埔百米开外的鹧鸪山。老人们回忆,当时晚上只要往海边一望,就能看见蓝色的“火光”忽隐忽现。

这些骸骨是怎么来的?是大人的还是小孩的?为何成群出现?难道泉州曾有过“小矮人”?村民们的传说有很多版本,但全部难以自圆其说。虽然先后有香港、台湾地区以及日本的专家来查看,但“小矮人墓群”之谜始终未解。丰泽区文体局在今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中了解到这一传说后,欲找相关专家揭开墓群背后的重重谜团。昨日,记者在当年曾参与迁移“小矮人墓群”的老人带领下,走进鹧鸪山,探访这一神秘的墓群。

蟳埔葬着上千小矮人?传说已流传百年

“知道小矮人墓群吗?”

“很多人知道啊,老一辈人很多都见过啊!”

“是什么呢?”

“以前就在现在蟳埔顺济宫(蟳埔海边)前边的海滩上,很多啊,一排一排的小墓包,排得很整齐!小墓包里葬的都是小矮人。”

“数量?估计有几百个到上千个吧。”

……

记者走访蟳埔和村子东边的金崎社区,当地村民们对“小矮人墓群”的传说,似乎都能零零碎碎说出些段子。村民们告诉记者,这个传说从祖辈就流传下来了,但是大家都说不清楚这些墓群到底是什么来历。

腿骨不及正常人一半

据当地村民介绍,埋葬着“小矮人”的小墓包,以前集中或零星地分布在东海法石至蟳埔村沿江一带的海滩及山坡上。但是20世纪80年代,蟳埔埔旧村改造,很多人开始在蟳埔村沿江一带盖房子,这些小墓包被人们陆续迁移到附近的鹧鸪山上去了。

“有两个‘土公’(又叫风水师,专门帮过世的人收拣骨头,记者注),有帮人拣过这些小矮人的骨头。”金崎社区书记谢细韬帮忙找来63岁的郑建华和76岁的谢生。

两个老人家都住在金崎社区,做了一辈子的“土公”,虽然已经想不起迁移的具体时间,但还清楚地记得他们当时看到的骨骸的形状。

“小矮人墓包群的大规模大迁移我没有参加,但是后来有些居民盖房子,挖到了这些装着小矮人的‘皇金’就找我来收拾。”谢生“收拣”过尸骸无数,但对小矮人遗骨形状的记忆非常清晰。

谢生说,当时看到的“皇金”,直径25到40厘米,高度也差不多25到40厘米。那些“皇金”里面的“小矮人”遗骨,大多只剩下头部的天灵盖和大腿腿骨,以及一些零碎的骨骸。为什么没有完整的尸骨?谢生解释说,可能因为年代很久了,肋骨和盆骨已经风化,但是腿骨和天灵盖因为钙质比较多,一般可以保存得比较久。

但是如何断定这些遗骨比正常人矮小呢?这是根据收拾多年尸骨的经验判断,谢生边回忆边解释。当时挖到的尸骨有一块明显是天灵盖,另一块是一根直的骨头,不可能是手骨,手骨比较弯,根据经验,是大腿腿骨,长度只有15到20厘米,还不到正常人的1/2。

民间猜想:倭寇说、瘟疫说 均不能自圆其说



“小矮人墓群”分布、迁移示意图


关于村民口中“小矮人墓群”的来历,蟳埔村民或者相关专家都不能给出一个确凿的说法,只是流传着各种版本的传说,归纳起来有四种版本。但是每种传说都不能自圆其说,这使得“小矮人墓群”的来历更加扑朔迷离。

“元兵说”:蟳埔周边流传着一句传说,“三家养一员,一夜蟳埔(杀)完全”。郑剑文指出,蟳埔明清后才住人,元代的时候还是海滩。当时“三家养一员”是一种制度,说的是元兵侵犯泉州,加重了泉州百姓的苛捐杂税,大概每个元兵都可以向三户人家征税。最后,泉州百姓不堪重税,揭竿起义,一夜间把元兵给杀个精光。

郑剑文认为,用战争来解释有合理之处,但是元朝蒙古人人高马大,似乎和小矮人搭不上边。

“倭寇说”:明清是倭寇骚扰我国东南沿海的时期,“倭”是矮的意思,当时日本人和东南沿海海盗勾结,这“倭寇”中既有身材矮小的日本人,也有当地的海盗。 “倭寇”来犯,最后被“抗倭”义士剿灭,集体葬在海边。郑剑文分析说,“倭寇说”比较合理些,一呢,“皇金”用糖水灰筑墓的确是明代风格。不过,即使是身材矮小的日本人,也不至于都是身高七到八寸的侏儒吧。

“瘟疫说”:蟳埔沿海是晋江的出海口,可能有一场瘟疫,席卷了晋江流域,众多小孩子死于瘟疫,最后被集体埋葬在海边。

七八寸的身高,应该是10岁孩童的身形,不过如果是瘟疫,为什么死的都是小孩呢?泉州市文物保护中心主任陈鹏鹏提出了质疑。

“孙权说”:黄荣辉还听说了一种说法,三国时期,吴国孙权从海外抓来了一些“小矮人”,后来这些小矮人不知道什么原因集体死在了这里。

这个说法,疑点更多,三国时期,蟳埔还没有形成村落,这些小矮人从哪来、死因是什么,都没有一个说法。

“阿拉伯人说”:这种传说认为,蟳埔女的“簪花围”据传就是从阿拉伯传来的。因此,“小矮人墓”的主人可能是唐朝时到中国来的阿拉伯人。

但这种说法更多的只是一种牵强附会,并无任何实际依据,阿拉伯人的体形也并没有那么矮。

曾成片有序排列在海边

这些墓群还有更直接的见证者。蟳埔老人协会会长黄荣辉的家,便是建在原来的“皇金”藏身处。

“以前,在蟳埔村口顺济宫望出去的那片海边,一片15米高的小山坡上,装着‘小矮人’尸骨的‘皇金’,一排一排整齐有序地排列在那里,约有上千个,像一排排楼梯。这些墓葬非常简单,弧形的糖水灰裸露在外,与底下的‘皇金’牢固地粘为一体,形成一个个墓包。”黄荣辉说,当时自家要建房,就搬迁过一二十个这样的“皇金”。据黄荣辉回忆,这些“皇金”村民一般不敢去碰,但还是有人不小心碰坏,有人看过其中的遗骨,比正常人的小很多。

“二次葬应该是在明朝以后。”黄荣辉回忆说,蟳埔旧村改造挖地基的时候,不少人在这些“皇金”下面还挖出了更多的大墓,在这些墓的碑文上有些写著明朝的字样。按照常理推断,这些“皇金”的出现应该是在这些大墓出现之后,也就是明代以后。

丰泽区文体局副局长郑剑文分析,据清嘉庆年间蔡永蒹《西山杂志》载:“前埔者,蟳埔也,三十七都渡头埔之蟳尾焉。晋唐之际海滩也,宋时渐涸成陆地矣。其地指今三十六都临海埔之蟳埔也,元明之际始有村落。”既然蟳埔元明之际才有村落,这些墓群就比较可能出现在元明之后,不过这也仅是猜测。

至少经过“三次葬”

郑建华也有类似的收骨经验,他补充说,这些装着“小矮人”的“皇金”没有写明遗骨主人的名字、生卒年代,也没有其他陪葬品。

两位“土公”又带着记者来到金崎和蟳埔社区百米开外的鹧鸪山,这是一座不足百米的小山头,山上灌木丛生,主要是以前附近居民墓葬的集中地。

穿梭于乱草荒冢间,两位老师傅指着一个微凸的小山包说:“这里至少埋有10多个墓包。”沿着老人的视线,记者只看到,传说中“小矮人”的墓包已经只是个被乱草覆盖的小山包,没有其他明显标志,没人指引,谁也不会留意到。周边还有不少,一堆堆的,分别藏着十几个到几十个的“皇金”。

两位老人分析说,“小矮人”的尸骨至少已经是“三次葬”。第一次是凶葬,葬的时候是整个人的尸体,但具体什么时候葬的,葬在哪谁也说不清楚,也无据可循。第二次是吉葬,等尸体风化得只剩下尸骨的时候,人们把这些尸骨收到“皇金”里,以往村民看到蟳埔村口沿江一带的幽幽蓝色鬼火,便是这些“小矮人”尸骨发出的磷火。三次葬,就是在鹧鸪山上。
1.jpg
2.JPG
3.JPG
4.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5-1-11 05:48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