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188|回复: 0

从“杏林”到返本归真之路

[复制链接]

2636

主题

1万

回帖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73816
发表于 2011-6-24 12:44: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杏林”到返本归真之路
作者: 萧玉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中,“杏林”是中医界的代称,济世救人的中医秉承着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理念,医术精湛者,也多是道德高尚,具有博大胸怀与爱心的人。

据晋代葛洪所著《神仙传》记载,三国时期东吴有位叫董奉的名医,他长年隐居深山,虽然医术精湛,但为人治病却从不收取报酬。如果重症病人被董奉治愈,只需要在他住的院子内栽下五颗杏树。

在漫长的岁月中,随着他治愈的病人越来越多,园子里的杏树也越来越多。到了收获的季节,董奉便在杏树林中搭建了一个小草屋,对前来买杏的人,却分文不收,而是以种的谷子交换。

光阴荏苒,年年董奉家的谷子都堆满了仓库。于是,他便用这些谷子救济入不敷出的百姓和路过当地却缺少盘缠的人。

有一次,吴国地方有个刺史,中毒得病,请董奉医生去治疗。可董奉赶到时,病人已经三天三夜不能呼吸了。由于董奉心怀济世救人的心愿,从不轻易放弃任何一个病人,他便仔细的诊察病人的脉象,随后惊喜的告诉旁人:“这人脉还在跳,还有救!”

于是,他就从自带的药囊中取出三粒丸药塞进病人的嘴里,用温水灌服,并用手在其胸腹部推拿。过一会儿,病者四肢慢慢舒展,随后便有了呼吸,之后脸上显现血色,调理几天后,此人便渐渐恢复健康了。这就是被后人所称颂的起死回生之术。

董奉去世后,有关“杏林”的佳话也一直在坊间流传,成为历代医家激励、鞭策自己要努力提高医技,解除病人痛苦的典范。后来,“杏林”便成了中医界的代称,而“杏林高手”则是指医术高超、品德高尚的医生,人们以“杏林春暖”、“誉满杏林”来称颂医家,杏花又被后人誉为“中医之花”。

提到中医,不得不谈一下传统文化中的五行学说,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判断邪正消长,进而得出病名,归纳出证型。

此外,中医学的最终目标并不仅止于治病,更进一步是帮助医者达到如同在《黄帝内经》中所提出的四种典范人物,即真人、至人、圣人、贤人的境界。

出现在上古时代的“真人”能掌握阴阳,呼吸精气,不受环境的干扰和支配。在修炼界中认为,“真人”即返本归真的人,所以寿命能和天地一样长久,永无穷尽。

“至人”出现在中古时代,这种人具有淳厚的道德修养,完全懂得天人之理,保持着与阴阳的和谐,顺应着四时的变化,也是通过修炼而明晰世间一切的人,也可归为“真人”的范畴。

“圣人”善于生活在天地之间的和气之中,顺逆着八面来风的规律,这种人生活在世间,没有烦恼的愤恨之情,也不愿与世俗同流,比如文圣孔子。

“贤人”能取法天地、日月、星辰、阴阳、四时的自然变化规律,来指导自己的养生,时时处处,行住坐卧,都使自己合于天道,这样能延年益寿而活得长久,也可理解为,古代人心中奉行的是“有神论”,明晰善恶有报、是非因果之说,故能按照传统文化理念自我约束的人便可成为贤人。

中医是中华民族的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不仅蕴含着济世救人的“天人合一”理念,也延伸至超脱世俗的修炼范畴,使人能走上返本归真之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1-21 01:4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