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坐听无弦曲——华山修行者的山居笔记
文/若浊道人
若浊道人 隐居于华山后山茅庐,以山谷的风、水、草、木为邻,与清风、明月、流云为伴。可以赏空谷无弦之曲;心中自有云海襟怀。可以与草木、大自然共呼吸,体会山居隐修生活的无上乐趣。
玄冠青衣、水袜云鞋、背琴负剑、倚松携鹤、淳风荡荡、飘飘若仙......
山洞周围的风景很美,从初春开始,到处是鲜花,花期一直持续半年到下雪,山中花的气息非常香,芬芳醉人。
进山之后就换了一个天地,这是与城市完全不同的地方。
这儿很偏僻,但没有狼,很久以前有过老虎,至于野猪是很多的,偶尔可能会遇见熊,据说还有两百来斤的豹子。至于毒虫、毒蛇很多,为了住山我准备了雄黄,后来证明不是怎么管用。由于只有我一个人,大动物小动物随时可以从洞口进来,故我必须随时处于高度平和而宁静的警惕状态。
我最初住的山洞是在悬崖上的石头里凿的,住山洞与住在茅棚或者木屋是完全不同的。住在山洞里,后来我明白了什么是节气,因为每过一个时间周期,因地气周期收放,洞壁因水气的浓度而出现颜色和气味的变化。特别是夏至后一个月内,四壁淌水,如果没有一定的打坐的真正功夫是住不了山洞的,很可能出来就留下风湿,关节方面的病,有不少进山出来的人就是真实的证明。没过多久,我明白了我为什么是动物,因为我很快达到了精神高度集中,随时可以爆发前的内敛状态!这就是动物生存必须的素质!
祖师张三丰说过,修行人不入山,难以提升功夫而成大道;不入世,难以明事理而通达,道家的性命双修就是此理。难怪包括吕祖、张三丰等等前辈莫不是常常住进山洞,出来游戏红尘。我时时提醒自己,不要大混混于世,小混混于林;什么是隐于世,就是有了成仙的命功,而无成仙的性功,借尘世与山林而修心性,修真。
在山中,因为只有一个人,不为外界的事物所干扰,心里就慢慢地变得宁静。不知从何时开始,我时常听到山谷或是内心深处响起了旋律,若有若无,后来不管何时都可能出现;有歌声、古琴、萧的声音等等,我始终没搞明白这些随着山谷的风出现的音乐,难道是我听到几十公里外的声音?这是不大可能的,因为这样的距离常人是无法听到音乐声或者别的声音的。后来我能做到想听什么就听什么,男女老幼的都行,合唱、合奏,声音大小等等都可以听到。
过了很久,我终于慢慢地明白了,这音乐可能是自然与心灵的旋律。在有山有水的大自然中,会有各种各样的声音元素,而当一个人在山里,心神高度回收而进入随时能够兼顾四周的宁静状态时,心灵把习惯于自己的声音元素,在潜意识中,有序地组合起来就形成了旋律。这样的旋律和音乐生于大自然中,源于心灵的高度纯净,以心为弦,无法触摸但却真实地撼动人的内心世界。
大自然是奇妙的,不入山,也许我这一生都不会像现在这样思考问题;我们人类很多的美好,优秀的素质难以发现,也难以还其本来面目。我的心也像那山谷,不论里面风起云涌,千变万化,始终保持着无痕的宁静,就像一根羽毛静静飘落,优美而安详。
想起大自然,我会常常想流泪。我是大自然的孩子,她是我最亲的亲人,最亲的家,在这里我无拘无束,她永远是最理解我,与我内心最默契的;我常常想回到她的怀抱,也渴望永远回到她的怀抱!
我最初决定进山是在2002年,故从2001年在青城山时就开始准备。那时住在山上的道观里,每天打坐练功,看《道德经》,参加庙中事务。那次在山上呆了十一个月,前七个月不但没有收入,反而倒贴了三月生活费;后四个月加年终,约八百元。这些钱成为我后来进山的道粮钱。
此后在2002年阴历二月末,我到了华山,那时候天气还比较冷,在山下买了一百多元的干粮,以及两百多元的野外生存必需品。阴历三月二日,由温道友带路,我俩背着大包进山了。
华山天下险,果然名不虚传!我们去的不是旅游区,而是后山比较偏僻的王刁岭,按照一般人的行走速度,大概距离最近的有人烟的地方有六个小时的路程。
走着走着,我的心开始激动!不是因为这儿鸟语花香,也不是指这儿风景如画,而是我来到了我多年寻找,梦中常常来到的地方!
这里的一切显得是那样熟悉,似乎就是从很小就常常梦到过的地方。2000年在东北千山,我也有些激动,但那里还不是我真正的梦中之地。我赶紧对着这儿的天地,发自内心,充满敬意地三拜。
这儿周围有好几个山洞,花岗岩里凿的,每个相距几米到几十米。我们砍了一些树枝,简单地做了洞门,收拾好后,到了晚上,两个难兄难弟开始神聊。像我们这种修行人,因为不被理解,常常要受别人的指指点点,早已把一张脸练得刀枪不入,心中少挂少碍,倒也超然洒脱。第二天,正好是西王母圣诞,他下山回去了,约好半年后来接我。
现在只有我一个人留在山上,这儿就是我和鸟兽的天下了,要多大有多大,当下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赶快开始强化练功。
说实话,前一个月效果并不理想,内魔、外魔以及各种困扰不断,经历了无数艰难险阻,好在我早就做好准备,把一百多斤干粮放在这了,心里的负担就小了很多。后来练功渐入佳境,不知时日流逝。这段时间吃得很少,每天吃点松树叶,也就是松针,有时候吃松子,别的食物吃得常常时断时续。人体需要的营养一般是依靠后天摄入的食物来提供,而修行练功则是向内寻求能量。肚子饿了练饱,把后天转化为先天。偶尔兴趣来时,满山乱跑,人仿佛没重量似的,只恨腿脚不够快。但在山里行走不能超过两小时,否则走得离住处太远无法在天黑之前安全返回,遇上野兽是一件很麻烦的事。
大概在四个月之后,打坐开始有了一定的效果,但是感觉上就如乘一叶小舟,飘于沧海之内,辨不清方向,我想了无数办法也都告失败。此时,由于练功的效果进展不大,不能产生维持生活的精气,后天营养又跟不上,体力精力越来越差,更难以接受的是,很可能标志着这次进山的失败!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无数次的苦思冥想都告失败,心里肯定很不痛快,没办法,干脆往不远的山头上一躺,看日出日落,众星拱斗,凌晨两三点,三四点后又慢慢回到洞里,就这样过了痛苦的一天又一天。
在这次住山洞期间,在最苦恼的日子里,每天看着日出日落,时常独自躺在石头上至深夜。此时,我已把我的身心交给大自然了,如果说此时的我像一棵树,我还缺了点生气;我应该更像大石头上躺了块小石头。
记得在2002年住山洞期间,曾来了两个道友,一个姓王,一个是小道友,住在离我不远的两个山洞里。
第一天晚上,小道友脸色青黑惊慌地跑来叫我,问我看见什么听见什么没有,我说没有。我知道他至少是住山的时候未到,功夫及心性都不够,能留的会留,该走的会走。他回去不久又惊慌地跑来叫我,我又叫他回去了。这样反反复复过了几天。
有一天早上,我们三个人打完坐在一块休息时,姓王的道友问我俩,昨晚有没有遇到什么事情?我说没有,然后起身就走了。我这段时间本来对修行之外的事都没有多大兴趣,但没事时听听也无妨,就在不远处听他们聊天。
姓王的道友打坐时,见到一位穿古装的漂亮女子进了小道友洞里;这个小道友也见了穿同样衣服的那个漂亮女子进了自己的洞里,经不住诱惑,“跑马”了。他们是相互试探着说出来的。因为山洞离人烟很远,我们都练功,吃得很少,近于在辟谷状态。这小道友功夫又不够,所以当时已基本近于虚脱。而我则并没有太放在心上,只是后来在小道友的洞里看见了一条毒蛇,我把它赶走了。他们后来问我为什么我没碰上这些,我说我想碰上都没有机会,我长得丑啊。哈哈。
没过两天,他俩都下山了。
大约过了近一个月,也就是进山的五个月,心里忽然豁然开朗,又入佳境。这一次把我以前的练功思路和概念都改变了。又过了一月,我面临新的选择,如果呆下去,功夫会更提高些,但前一段时间消耗精力心力太大,作为后备的粮食吃得快没了,兜里也没啥钱了,继续留在山上修行,风险较大,强行挺下去,达不到进山的真正目的。弹尽粮绝之时一多考虑,心就开始动了,定不住了,那就决定下山吧!
看着天上月圆月缺,应该半年了,于是就等温道友来,可一等,又是半月过去了,还没来,那就下山去吧。到了山下一问,时间已经是阴历九月十七日。在山下几天后,我同另外两个道友又去了紫柏山的五云洞。
中医,养生与修炼
住山修行说起来很简单,但是具体的生活中你要面临的并非只是寒冷、食物这些问题。在山中住着,如果你懂得一些中医的知识,会有很大的帮助。
简单地说,中医就是使人达到中正平和的医术,我们既然知道了怎样会生病,就通过自己的调理,尽量不生病,或者少生病,让我们的生命质量更好,这就是养生。养生如果从战略的角度上说,可以分为两种。我们都知道,一个大病初愈的人尽量不要吹冷风,要尽量小心呵护自己脆弱的身体。而一个精力充沛的人,吹点冷风反而觉得舒服。而人类需要的就是这些适应能力承受能力,与生命的挑战能力。
社会上所说的养生,多数是指前者,我们还需具备使生命力更加强大的后者。我们的身体,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然后是阴阳方面的进出,开合,内外的协调。全身各个机能各司其职,然后才能达到和谐统一。保持身心的通畅是养身之本,天下所有有生命的万物,莫不是靠精气神所养,我们不断地积累滋养,就会从精到气再到神的转化和提升。
在养生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我们不但要懂得顺的规律,同时要明白逆也是自然规律,我们懂得添油加命,返本还源,返璞归真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修炼。假如把我们的生命比作油,那我们的油就是有限的,我们平时所作的努力,只是尽量燃烧得更好,尽量少耗油,而油并没有增加。要想增加油,就需有修炼的功夫。这就是添油加命。
修炼,简单地说,就是性命双修加积功累德。性功就是心性的功夫,它包括心态品行,和对大自然到人生人体的,天人合一思想的体悟。命功就是实际运用的功夫,使自己的生命力通过练功,达到炼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练虚合道的转化与提升。性命是相辅相成的,而没有积功累德,我们就没有更好的机缘与好的缘分,我们的修炼就会阻碍重重,道脉的传承就难以实现。
如果把一个社会比作一个人体,那他的交通、通讯、能源电力,物资需求与废品的回收利用及转移等等莫不与人体的五官内脏,吸收与排泄相对应。而一个社会是不是能够可持续发展,则要看看是不是能达到人体的完善,完整与统一。
再说说地球的水循环与人体内外的循环。
我们都知道,水往低处流,而地心是热的,水遇热化为气。地球上水最多的地方是海洋,也是吸收热量最多的地方。水化为气,在空中因为温度的不均产生了风与气流,就把水气带到世界各地。水气遇冷又变为水,水就从高处的大山高原流向江河湖海,这样循环往复。滋润了山川大地。而我们人体的气血的循环,食物的吸收排泄与转化莫不如此。
老子《道德经》中,有很多地方说到无为,什么是无为呢?要想明白无为,那首先要明白大道的规律。《道德经》第三十四章说,大道汛兮(也有读大道泛兮),其可左右……这里的大道,说的是天地宇宙中最大的规律。这个规律,我想谈谈第一章中的“常无”和“常有”,还有第四十二章讲到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以及第二十五章提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从以上就更加理解了,人类是有了阴阳,有了天地之后才有的。四季,是因为日月与地球转动而形成;因此也就有了春生,夏长,秋收而至冬藏了;我们身体气的变化也是如此;文章的发生、构思、高潮和结束;音乐作曲的起、合、转、承等等,莫不如此。这样,我们就更加明白: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深刻道理。
明白了这种衍生与取法的道理,不多说以悟道修道为本的我们,都须调整自己,取法于一脉相承的规律,守住这个顺逆规律的中点,只要调整好方向,坐上这种大道汛兮的规律的快车,一种自然而完整的自动调节机制就产生了。
这种从细致入微,到我们不知不觉中形成的一种不可抗拒大的趋势,我们再借助这种趋势所产生的,所谓的无所作为的无所不为,也就是无为。
老子说:不曰求以得。就是大道无为。
从以上这些话题可以进一步延伸到天地间的一些规律,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以及运用。
我们都知道,我们人类必须承认一个问题:把我们古今中外的智者,共同来管理一片原始森林,管不好;而只要我们人类不去破坏它,远离它,这个原始森林就会自然的越来越好。为什么?因为我们的人类,在原始森林面前,还很渺小,幼稚,对它的了解还远远不够;更不用说对原始森林有完整的理解了。而原始森林的形成,早已是经历了若干万年岁月的洗礼,在天生天杀的规律中,早已达到了一种自然而然的和谐,只有达到这种完整的和谐,方能吐故纳新,循环往复,周而复始。也就是老子说的: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我们的无为,正是把管理原始森林的权力,交到自然手里。在这里,我们怎能用无知与幼稚的想法,去代替自然规律而管理天下呢?
作为道有两种大的规律,一种是永恒的无(常无),一种是永远发展变化的有(常有)。如果说道就是无,那太极就是完整无缺的一,这种永远发展变化的有就是阴阳,作为一种物种的我们人类,也是永远处在阴阳的一面,就有了永远发展变化的世界,也就有了所谓的物质不灭,和能量守恒定律。但从一个完整的角度来看,这些都是无,也就是道的一种幻化。
作为人类,必须找到自己的位置,明白天地间这种大的规律,不会因为人的想法的改变而改变,顺应自然,取法自然,搭上自然的航班,不用多大力气就可以做到尽善尽美,这就是道家说的无为。
而这个包罗天地的完整的独一无二的体系就是太极,也就是“一”。要守住这个太极,不用把天下事都弄明白,只要守住这个阴阳变化之枢,也就是这个太极玄珠,一通而百通,再守住这个天下万物的平衡点就可以了。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我们就从小的方面,从人的处事规律说起吧。作为动物之一的人,其生命的过程多是自私的,每个生命个体首先保证的是生存和繁衍;我们就从自私的思路往下想,要想更好地生存,就得跟周围的人处好关系。要有收获,首先得付出;作为集体也是如此;作为一个民族要好好生存,对别的民族也得有所收获有所付出;作为一个国家也是一样。但作为动物的人类要想好好生存发展,那就得从地球的角度全面考虑了。我们人类作为地球的代言人,是不是应该从“天”的角度全面考虑?而作为最大的道的规律,就是取法于自然而然;也只有自然而然,这个道才会永恒。这就是衍生与取法。
从音乐来讲,比如古琴,如果以因地球以外发出的音为天音,那地球上纷繁复杂的各种声音就姑且为地音,而我们认为的千变万化的人类之音就为人音。跟古琴相对应,泛音为天音,散音为地音,有按弦的就为人音了。
在古琴上人音最复杂,也最难练。而一个琴手水平的高低很容易从按音的左手上看出来。
为什么是人音呢?因为按音是因不同想法的不同的人,而发出不同的声音。每个人都可以尽量发挥你的聪明才智!但是有个规律却在暗中主宰着你,不管你怎么千变万化,你的演奏只有合乎于某种规律,才会好听。这种规律就是大地上的规律。比如吟揉,这种动听的声音如同荡漾的波浪,或如潮起潮落;但波浪或者潮起潮落是有规律的,不会是我们想怎样就怎样的。我们在发挥想象的同时也必须效法于一种准绳,一种更大的规律。而泛音是根据泛音点发出来的,这种分段振动的规律,合乎于物体自然振动规律,在有人类前,有人类后,或者人类消失了后,依然存在。它就成了我们更高的发展方向和准绳。
当一个人不论行住坐卧,似若无形,无声,无息,无物,别人看见他,或听见他的声音,才感觉其存在,又仿佛不存在一样,那说明他的幽潜功夫做得不错了。
一个动物从你眼前晃过,你马上会注意;而一片落叶不觉中在你眼前飘然落下常常会视若无睹。为何?落叶的下落是自然的,无心的,而任何一个动物的动作都是由心在支配。比如,当一个树枝在青蛙眼前晃过,它不会反应;而一个人悄悄用同一树枝在它眼前一晃,它马上就有反应。比如以睡觉这个事情为例吧,假如一个屋里住了几个人,而你只要睡下,别人一晚上都仿佛你没在屋里一样。要做到此工夫,那首先得从呼吸着手,从有意到无意,去调整呼吸,直到随心所欲而呼吸都静悄悄,很宁静而至若有若无。
无论修炼或是为人做事也是一样的道理,它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存在。无论大到星体,小到微粒,其生长变化与消亡的过程多在我们不觉中进行着;惊天动地,可歌可泣之事让我们惊叹;而潜在的,如大道泛兮,我们无可左右的变化,才是真正的伟大!真正的神奇!
无弦之音:华山道士的生活记录
为了记录这位华山道士的生活,我们在与他对话的时候,先后了解了他的日常生活、住山修行的方式,以及他对传统文化尤其是中医、修心的理解。他的每一部分讲述都是他真实生活的重现。
在常人看来,一个人住在山中是件寂寞的事,但是对于隐修在山中的李道长来说,他从来不会感到孤独。在这里他与群山、松柏、流水、云朵为邻,坐卧之间闲看花落,当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就是他一天修行的开始。
华山道人又名若浊道人,他生活在华山的后山已经多年。住山的时候他每天打坐、晒太阳,在住处不远的河边大石头上面坐着,听水声流过山谷的声音。住处的茅屋四周长满了野草,不仔细观察,你会以为它是被废弃的。
在山上他先后住过山洞、茅棚、泥土建筑的房屋。在住山之前他在四川的青城山的道观里修行、生活。为了住山修行,他开始每日练习打坐,为进山做准备。经过一年多的准备之后,坐火车来到西安后,在道友的带领下购置了干粮、日用品就去了华山的王刁岭。干粮吃完了他就吃松针、野菜,山上的雪也偶尔可以用来煮茶。这让人想起传说中那些生活在华山之巅悬崖上凿出的山洞里的隐士,他们饮风食露,超然世外。
华山的隐士很多,住在王刁岭的隐士则都是有着很深修行功夫的人,否则那里的孤独感和寒冷会让你无法忍受。那里距离最近的有人烟的地方有几个小时的路程,未上山之前你需要仔细思量自己的耐心和修行的水准。隐士们住在山洞里,如果是冬天你可以从住处的山洞、茅棚看到满山的大雪。
冬季山上很冷,茅屋里又比较潮湿,如果没有一定的修行功夫基本是无法在山中住下来的。到了冬季,储备的粮食也少,但是对李道长来说已经足够。
早晨起来一边看日出,一面烧水,道长已经很适应在山里的生活了。一个铁锅,一堆木柴,就这样简单地过日子。木柴是从山上捡来的,有时候大风会把树枝从远处带到他的茅屋前,他捡起堆放起来,他只有一点盐、一些米,依靠野菜煮粥度日。更多的时间都是花在修行上,白米粥和辣椒面、野菜、山中的野果是他的主要食物。茅屋的周围长满了野花、车前草,它是隐士在这山中的家。附近有核桃树,有时候这些核桃就是道长的早餐。至于饮水,则是无须担心的。
在华山王刁岭,没有日历、没有钟表,要查看日期需要下山。在山里查看时间是没有太大意义的,如果需要若浊道人可以根据星辰和太阳的方位准确地推测出时间。
在山中,风从山谷里吹来,流水声哗啦啦地传到耳朵里,敲打核桃,灶膛里木柴燃烧的声音显得十分响亮。炊烟和云朵就是他的亲密伙伴,当他打坐的时候,风会把音乐送来,对着高山与流水,以天地间的万物为弦,以心为乐谱,奏出美妙的无弦曲。我想这来无影去无踪的音乐,大约就是传说中古代隐士们喜欢的仙乐,只有心静之人和修行功夫达到一定程度的人才能和大自然产生这种神奇的交感。
他以前弹琴,坐在高山之上的山崖,头顶上是飞来飞去的白云,偶尔有鸟类盘旋于此,落花掉在琴弦上,他挥袖拂去。道长说现在他已经不弹琴了,琴很早就送给了别人。现在以心为弦,以天地为乐器,他能聆听到这无形的音乐。平常人听不到或者听不懂,但是、他却能感受到山中这神奇的声音,仙乐飘飘,他一身青蓝色的道袍,站在茅屋前看着流水,似乎已经忘掉了这滚滚红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