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生在上世纪50年代的朝鲜战争,在台湾被称作韩战。当年分别选择了前往台湾和返回大陆的志愿军战俘星期五在台北举行座谈会,以当事人的身份,反思这场影响深远战争。
图片: 志愿军战俘在台北参加座谈会。 (视频截图)
“一九五一年三月二十一号,我们六十军一百八十师入朝了,赶了十五天,参战了。参加的是第五次战役,五月下旬,我们被美军包围了,弹尽粮绝,各自为战,我就被美军俘虏了,这决定我的一生。”
周五下午,现年八十四岁的张泽石,在台北出席了一场座谈会,追忆自己经历的韩战岁月。
张泽石是四川广安人,曾经是抗美援朝志愿军第60军180师538团团政治处宣教干事,在朝鲜战争第五次战役时受伤被俘。
张泽石从一九八九年开始写作自己及其它志愿军难友的战俘故事。近年,他把关注焦点转向当年选择前来台湾的志愿军战俘,和作家高延赛共同完成“孤岛”一书。
张泽石说,当年美军共俘虏了两万一千名志愿军官兵,其中七千人选择回中国大陆;一万四千人要求到台湾。选择回中国大陆的军人,日后命运坎坷,不仅身份上成为「终身控制使用人员」,婚姻被拆散,连找换个工作都很困难。政治运动期间,更成为众矢之的。
为什么在战俘营坚决要求回中国大陆,回国后却被认定为叛徒?张泽石认为,中国文化裡,有“杀生成仁”这种极为不文明的观念。
一九八零年,张泽石藉探亲的机会,第一次到台湾。在台湾,张泽石见到了180师的难友,得知了来台湾的志愿军战俘的生活后,他忍不住感慨,他们之中,有教师、医师、律师,生活相当好,我说:“你们很幸运啊,没有像我们,跑回去以后还挨整。”
参加这场座谈会的来宾,大半都是来选择来台湾的志愿军战俘。另有一位,身份更为特殊,他是黄天才。在韩战期间,黄天才从台湾接受徵召,在美军中担任战俘审讯官。
战争期间,黄天才大半时间在第一线,直接接触志愿军战俘。这些战俘,绝大多数是从美军优势火力下侥倖存活下来的幸运儿,甚至有人供称,从入朝行军开始,还不到战线,一个班就只剩两个人,其它的都在美军空袭下非死即伤。
黄天才说,他当时就感觉,这种仗,中国人不该再打下去了。
黄天才回忆,当时一位被他审讯的俘虏,才只有十六岁,问他为什么来,他回答:“为了抗美援朝。”当时多少人都以此为荣。回忆起这个答案,黄才天感慨:“这些当大官的人,究竟要骗老百姓骗到什么时侯?中国人的牺牲,太可惜,太可怜了。”
自由亚洲电台李潼 台北报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