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379|回复: 0

人生是禅(图)

[复制链接]

2636

主题

1万

回帖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73816
发表于 2013-9-26 19:57: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360DOC图书馆


——用行动表现自己善意行为的时候,你自然就可以得功夫,对修道来说自然就可以得道。这也正是佛门功法中所讲的“只讲耕耘,不讲收获”,日日做好事。

——经常看不惯一切的时候,他还不如一切。

——做学问跟练功人一样,凡成大事者,都得经过小我、无我、非我的过程。跳不出我的圈子,只仰视本专业,永远出不了圈。只有跳出静观自我,静观你的那一个行道,并把它置于九九八十一行之中去思悟,才能有大成。

——佛贵普度,法贵服人。

——真正的超脱就是没有对比。

——如果整天听大道理,而不深入到实际工作中去证实自己所接受的思想,恐怕永远也达不到高境界。

——人体的自身是不干净的,练功念佛,以调节自身为主,诚心悔过!一般人认为,我们现在什么都不想了,就是入禅定,是误解。其实,我们这样说法聊天,也是在进入禅的境界。

——修道就是找到人生的自我,找到自然的规律。关键在于一个“心正”和“道德”。把自己的心正过来进一分道德。修道者又叫修行,什么意思呢?就是必须注意道德的修养。失去道德,光具备法力是不成的。功法越高,功德越高,它们是相辅相成的。

——闭门念经,圆明心性,不易得道,真正得道是到人间以身说法,帮助人类解脱苦难。

——当你讲道德的时候,你的功夫已经上长了。当你开始产生能够舍弃物质条件的时候,你已经上了一层功了。

—— 一人离苦得乐为悲,众人离苦得乐为喜。

——人生就是一禅,就是一个禅定的过程。奉献是人生最大的快乐,奉献之后的喜悦是发自内心的,是我们修行达到特殊的境界后而产生的喜悦,是用语言难以形容的,这种喜悦也是禅定当中的喜悦。

——当你讲道德的时候,总是乐于奉献,用善意充满自身,始终心怀善良。

——俗话说:“艺无止境”。进入学艺后,就等于投入一个永无止境的学习的生命过程。在学习时边学边用。所谓边用就是多为社会做贡献;边学就是走到哪里学到哪里,走到哪里都能够把菩提的能力和光芒发挥出去,使能够接收这个缘份的人都能受益。

—— 一个经常得到别人帮助的人,一定是一个经常去帮助别人的人。

——奉献和人与人之间的关心友爱,这是做人的一种本能,一种美德。

0-7岁:为道生一的阶段,这阶段人为感觉体,最重要的任务是要培养心灵,带孩子多亲近大自然.家长第一要教孩子学会坚强,从哪里跌倒,从哪里爬起来.第二教导孩子尊重老人,养成好的行为习惯,比如吃饭时要坐下来,不能追着喂;第三,孩子这个阶段的问题最多,家长要多用提问的方式启发孩子去思考,而不是什么都告诉他,这样会有助于帮助孩子心灵的成长.同时这个阶段是形成潜意识最重要的阶段.告诉你一个进入潜意识的秘密,用右手食指上下按摩眉心,同时口念积极正向的话,如我幸福\我智慧\我充满了爱\我行.

7-14岁:为一生二的阶段,人在这个阶段最重要的是要学会感恩,感谢父母\感谢他人\感谢这个世界.第二,要学会自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为承担力所能及的事务,热爱劳动;第三,男女生都有自己的游戏和爱好,要分别演好自己的角色,并保持一棵童心.

14-21岁:为二生三的阶段,这个阶段最重要的就是学习,武装头脑,完善知识结构,家长要为孩子创造一切有利的条件去学习.同时,第二,要培养孩子的付出心态,首先付出才能有收获,让孩子多去做一些义工,学会奉献.

21-28岁:这个阶段已经成人,各种欲望多起来了,最重要的是要学会努力拼搏,经历风雨和各种磨难,锻炼自己的意志.第二,要学会忠诚做人,只有忠诚的人,才能得到重用,得到别人的帮助和支持.第三,要踏实做事,只有脚踏实地做事,才能掌握真本领,为别人和社会创造价值.

28-35岁:这个阶段进入而立之年,必须求稳,人生目标要明确,成家立业,初级阶段的人生欲望要升华到责任感,对家庭,对社会有一种责任感,学会承担.

35-42岁:这个阶段进入不惑之年,要多学习国学,以儒释道为核心,提高自己的修养和人生境界,承担国家和民族的责任,家庭责任感要升华到人生使命感,要不断的超越自我.

42-49岁:进入了人生的更高境界,要去做民族文化和根的传承,继承并发扬广大优秀的传统文化,并向内修练心灵,建立人生的信仰,并为之奋斗.

49-56岁:探询人生的三个核心命题:

1、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2、幸福的含义是什么?

3、人生的终极在哪里?

56-63岁:要探索生命的奥秘,向内修行,使生命能量向内走,修炼心灵,作为企业家就要学会放下,去做董事长,让年轻人去历练。

63-70岁:要学会放下对名、利、权、儿女的执着,去探询人生的道,享受生命。

70以后:回归童心,活在当下,心中再也没有批判、没有怨恨、没有挑剔,顺应自然,养圣胎,超越轮回,出生死,干干净净自自在在的走完人生的最后一段里程,掌握生死。

    鸟有巢,兽藏穴,人宜居,此自然之道也。人行千里,思乡之情不减,命丧他乡,终究魂归故里。我们的家园,是眷属共同生活的地方。那里生养了我们,给我们以更多的包容,蕴育了我们的心智。生于斯长于斯,从那里走出去,更希望回归那个地方。家,便成了我们的根,离开了家的人,就是飘泊无依的精魂。

    人心亦然,身体即是心的家园。佛家在寻找轮回生命原动力的时候,将个体生命分为身、口、意三业(因身、口、意的运行产生的生命动力,有善、恶、无记三类,能产生相应的力量推动事态的发展,即是业),即生命的原动力包括精神力量、语言能力和身体行为。微细的精神力量又有心、意、识的区别,负面的心法如贪婪、嗔恚(chen hui即恼怒)、愚痴等,力度深广而绵延不绝,如滴水穿石。语言的力量如利器之轮,能成就无边功德于一时,败坏恒沙德性于刹那,又有绮语、妄语、两舌、恶口等不同。身体行为的业力如杀戮、偷盗、淫欲等,力量粗大而强悍,能做佛事,能行魔法,皆一念使然。

    要使心地纯净,显现本真,必须身心合一。我们的心,多是驰骋万象,不知所系。做工作,却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不得安分;静养身心,却也“身在林泉,心在魏阙”,贪图些小功名利禄,不得休歇;不专注现实生活,不知何为知足常乐,羡慕他方虚荣,心荡神驰,心浮气躁;稍有一点成绩,便心花怒放,骄傲自满;遇到生活波折,便心灰意懒,一蹶不振;一见困难现前,便三心二意,只知自私自利,忘记了平日仁义亲情;为了求得一些名闻利养,明明知是死路一条,也心甘情愿,无怨无悔……

    心驰神往于外物,劳形累心,致使心力交瘁,所谓百病由心生,轻则减算夺纪,重则瘿病早夭。常人在不知不觉中,形成“早年拼命赚钱,晚年拿钱续命”的轮回,伴随着病痛与悔恨,度过余生。

    生命是身心的完整统一体,心不在焉,则成为一躯行尸走肉,为生计疲于奔命,这种生活,只能算是“活着”,至于为何而活,活着的价值等,则无暇问津,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庸碌无为之人。

    若过于贪求浮躁,心猿意马,难守本分,则致神魂不宁,造成地、水、火、风四大病,即器质性病变、功能性病变以及阴阳失调导致内分泌紊乱等。心为病之源,身病又加剧了心病的严重性,形成多种病态性心理,以巩固甚至恶化其病情,无意之中达到自我摧残的目的。

    健康之道,是让心回家。释氏有安心之术,先专注一境,令心不二用,注重现实人生,回归当下。回归当下,即不再追忆过去的甜美与苦痛,不再为过去的得失而悔恨忘形;也不再耽于憧憬未来的美好或为未来下赌注,未来的生活,需要现在踏踏实实地去做,而不是在妄想中完成。

    一期生命不过百年三万六千日,如白驹过隙,生死只在倏忽间,生死只在呼吸间。生活不过是生老病死,不过是贫富哀荣,不过是利衰毁誉,不过是称讥苦乐,看得开一些,想得浅一些,生活本来就很简单,何不尊重现实,何不轻松面对,简单的生活。最可贵的是,实现不一般的梦想,即因为我们的存在,给周遭的环境和他人带来无形的利益。

    在简单的生活中成就平凡而伟岸的人生,在细微的日子里给世界带来更多的光明。

    运用深沉均匀细长的呼吸,绵绵不绝,令心平气和,心安而神定。在气息渐至匀称时,反而感到杂念纷纷,令心欲狂,是心力专注而精力充沛所致,不离不弃,不急不躁,功到自然有成。如果呼吸训练不能达到专注一心,可以习练净土宗门的念佛三昧,即以一念代万念,心系一句弥陀圣号,导心归元,渐而打成一片,心境双忘,无有罣碍(gua ai即牵绊),神清而怡然自得。

    心安则道隆,性具三千,本来如如,则知心即是佛,佛即是心。
35330292_1.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2-23 20:13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