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神秘的地球
絕大部分三葉蟲在溫暖的淺海地帶過著底棲生活(神秘的地球插圖)
三葉蟲化石(神秘的地球插圖)
(神秘的地球)據現代快報:三葉蟲是一類已經滅絕的海洋節肢動物,已報道過約5000個屬,盡管有不少屬是同物異名,不過這並不影響三葉蟲的大家族地位。
三葉蟲的身體分背、腹兩面,背面披有礦化的背甲,腹部主要為柔軟的腹膜和兩排細長的附肢。三葉蟲的背甲由前向後分為頭甲、胸甲和尾甲三部分;背甲又被兩條縱溝即背溝縱分為三個部分。由於背甲的三分性非常明顯,就像三片並排排列的葉子,故有“三葉蟲”之名。
三葉蟲成蟲一般長3-10釐米,極少數身體巨大的,身長可達約90釐米,但小的如球接子(三葉蟲的一種),一般長度在6毫米以下。經過200多年的研究,古生物學家們對它們的生長特徵、生活方式等已有了比較詳細的了解。
三葉蟲雌雄異體,卵生,不過卵、卵孵化以後到初次形成堅硬背甲前這兩個階段至今仍未發現有化石保存。和其他節肢動物一樣,三葉蟲的外骨骼——背甲限制了其生長,當它們的身體長大時,就必須拋棄舊外骨骼,另外再分泌一個新的來包裹較大的身體。三葉蟲要經過多次蛻殼才能長大,每蛻一次殼,都會形成一個較大的新背甲。
絕大部分三葉蟲在溫暖的淺海地帶過著底棲生活,以其扁平的身體貼伏在海底緩慢爬行,只有少數有流線型體型的三葉蟲可以在水中浮游或游泳。由於行動遲緩,又沒有螯肢或顎器等攻擊武器,三葉蟲只能以各種“裝備”自衛:發育礦化的背甲,抵御攻擊能力增強的捕食者;寒武紀(距今5.41億-4.85億年前)的三葉蟲大多平卧在海底,脆弱的腹部緊貼海底以免受敵,從奧陶紀(距今約4.85億-4.43億年前)開始,許多三葉蟲背部發育的靈活關節能捲曲,保護腹部,有些種類甚至頭部有突起,尾部有孔,可以扣成“球”;有些三葉蟲頭部堅硬,可以鑽入泥沙中生活;有些三葉蟲身體雖小,但有發達的長刺,便於在水中漂浮和遇敵時起保護作用;許多三葉蟲還有視力發達的復眼,有助於迅速發現掠食者。盡管如此,當遭遇鸚鵡螺類、板足鱟類和魚類等強敵時,只能捲曲或埋入泥中逃生的三葉蟲難免被吞食。
三葉蟲生活時代為寒武紀到二疊紀(距今約2.99億-2.52億年前),寒武紀最盛,自志留紀(距今約4.43億-4.19億年前)開始衰落,而二疊紀末的大滅絕事件則加速了它們的滅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