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570|回复: 1

蒸花饃、打年糕、寫春聯 懷舊的中國傳統年俗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1万

回帖

23万

积分

管理员

热心会员

积分
237843
发表于 2014-2-10 23:32: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來源:天下社區



上海文廟舉辦春聯大會


  春聯,是一種獨特的中國文學形式。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副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春節增加喜慶氣氛。它有左右聯,還有橫批。
  每逢春節人們都會貼春貼,以增加節日的喜慶氣氛,其中寫成對聯的又叫春聯。春聯是老百姓的春節習俗。 傳統春貼是由人手以毛筆書寫,但亦有機器印制的春貼。春聯的種類較多,有街門對、屋門對等,但不是每幅春聯都有橫批。
  在農村或者小縣城時常可以看到一些特別顏色紙張寫的春聯風俗:原先春聯題寫在桃木板上,後來改寫在紙上。桃木的顏色是紅的,紅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聯大都用紅紙書寫。但廟宇用黃紙,家里老人去世了,晚輩家一般從當年起三年不帖紅春聯,守制(服孝未滿)用白、綠、黃三色,第一年用白紙,第二年綠紙,第三年黃紙,第四年服喪期滿才恢復用紅紙,故白綠黃三色的對聯俗稱“孝聯”“孝春聯”或“丁憂聯”。也有的地方頭年貼黃對聯,次年貼藍對聯,第三年貼綠對聯。也有的地方乾脆三年都不貼對聯以寄托哀思,故春節貼對聯是有必要的。

春節普天同慶,故除了各家門口要貼春聯外,豬舍,雞鴨舍等處也要貼對聯,寓意六畜興旺,格式一般雞鴨滿圈,牛羊成群,六畜興旺等。還有神仙的對聯:“竈王爺”的春聯是: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意為竈神上天後向玉帝匯報時多說好話,下凡回來時多降吉祥,俗稱送竈神。“土地爺”的春聯是:土中生白玉,地內長黃金。意為只要辛勤勞動,就能在土地中得到收獲。“天地爺”的春聯是:天高覆萬物,地厚載群生。短短10個字,把天地間的一切全都包羅了進去。院子里的大樹需貼上“樹大根深”、院子里的牆面需貼上“春光明媚”、家里靠炕的牆上需貼上“幸福健康”、廚房里需貼上“勤儉節約”等。








各地年俗:古都開封舉辦“開漁節”

  年貨是什麼?在物質並不豐富的年代,人們的回答可能很統一。對於普通百姓,年貨是一桌難得吃上一頓的好飯菜,年貨是試穿很久終於買到手的新衣服,年貨是小孩子口袋里紅紅綠綠的水果糖,年貨是老奶奶一直舍不得買的小氈帽。 在物質豐富的消費時代,好飯菜是隨時可以吃的,衣服早就掛滿了櫃子,

  北京的年貨如按大類,可分飲食、衣著、日月、迷信、玩耍、點綴六類。飲食中大路貨如豬、羊肉,雞鴨這是最普通的;鹿肉、野雞、凍魚等則都是來自山海關之外的關東貨;而水磨年糕、糖年糕、冷筍、玉蘭片之類,則又是江南的東西。衣著各時代不同,但舊時除去“旗裝”而外,也講究南式。 年貨中日用品不少,來自南方的有紙張、竹器、瓷器等等;迷信用品是舊時年貨的大宗,如線香、錫箔、木版印的門神、竈王爺,供佛的花、蜜供等等,其中折“元寶”、“錠子”的錫箔則全來自南方。玩耍的東西就更多了,兒童的、大人的玩藝,都不分南北滿漢。



 舊式的農業社會里,大約自臘月初八以後,家庭主婦們就要忙著張羅過年的食品了。因為腌制臘味所需的時間較長,所以必須盡早開始。我國許多省份都有腌臘味的習俗,其中又以廣東省的臘味最為著名。臘味的種類繁多,舉凡臘腸、臘肉、臘鴨、臘魚、風雞、風肝等,就算自己家中沒有腌制,也一定要買上一兩樣來應應。景臘肉的吃法可以是蒸熟後切片,或者拌蒜苗、辣椒、或是炒青菜吃。在忙碌的年節里,臘味是最簡便而可口的一道年菜。



 刚腌过腊味,接下来,就该蒸年糕了。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年糕的式樣有方塊狀的黃、白年糕,象徵著黃金、白銀:也有條狀的寧波及福州年糕,造型模仿銀條;都是以形狀寄寓新年發財的意思。

  年糕的口味因地而異。北京人喜食江米或黃米制成的紅棗年糕、百果年糕和白年糕。河北人則喜歡在年糕中加入大棗、小紅豆及綠豆等一起蒸食。山西北部在內蒙古等地,過年時習慣吃黃米粉油炸年糕,有的還包上豆沙、棗泥等餡。東蒸年糕主要用粘高粱米加一些豆類,山東人則用黃米、紅棗蒸年糕。北方的年糕以甜為主,或蒸或炸,也有人乾脆沾糖吃。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1万

主题

1万

回帖

23万

积分

管理员

热心会员

积分
237843
 楼主| 发表于 2014-2-10 23:36:48 | 显示全部楼层


據了解,每年從農歷臘月開始,山東家家戶戶就開始蒸花饃,花饃用來祭祖先、祈平安、求吉祥和當作走親訪友的饋贈禮品。至於蒸花饃的來由已無從考證,但現代人蒸“花饃”已不再是為了祭祖求神了。過去老輩人蒸花饃,來寄托對幸福日子的情感。現在做“花饃”,則完全是種“閑情雅趣”了。



 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指新年拜家中尊長及到親友處祝賀,是人們相互走訪祝賀春節,表示辭舊迎新的一種形式。柴萼的《梵天廬叢錄》解釋說:“男女依次拜長輩,主者牽幼出謁戚友,或止遣子弟代賀,謂之拜年”。我們通常知道的是正月初一家長帶領小輩出門謁見親戚、朋友、尊長,以吉祥語向對方祝頌新年,卑幼者並須叩頭致禮,謂之“拜年”。主人家則以點心、糖食、紅包(壓歲錢)熱情款待之。



 中國拜年的習俗行之已久。古時有拜年和賀年之分:拜年是向長輩叩歲;賀年是平輩相互道賀。現在,有些機關、團休、企業、學校,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賀,稱之為“團拜”。

  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願的一種方式。 古時“拜年”一詞原有的含義是為長者拜賀新年,包括向長者叩頭施禮、祝賀新年如意、問候生活安好等內容。遇有同輩親友,也要施禮道賀。



 拜年一般從家里開始。初一早晨,晚輩起床後,要先向長輩拜年,祝福長輩健康長壽,萬事如意。長輩受拜以後,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在給家中長輩拜完年以後,人們外出相遇時也要笑容滿面地恭賀新年,互道“恭喜發財”、“四季如意”、“新年快樂”等吉祥的話語,左右鄰居或親朋好友亦相互登門拜年或相邀飲酒娛樂。



 隨著時代的發展,拜年的習俗亦不斷增添新的內容和形式。到近代,拜年的方式變得多種多樣。既有用賀年片來拜年,又有互相登門道賀,也有的是大家聚在一起互相祝賀的“團拜”。現在人們除了沿襲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興起了禮儀電報拜年和電話拜年等。
7.jpg
8.jpg
9.jpg
10.jpg
11_1024x681.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1-5 02:58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