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572|回复: 0

让国内朋友惊叹的小事

[复制链接]

2636

主题

1万

回帖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73816
发表于 2014-4-28 16:28: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刘瑛依旧博客

在德国生活了20年,对德国的许多日常生活小事早已习以为常,司空见惯。

不料想,这些德国的“习以为常,司空见惯”,却让国内来的朋友连连感叹和惊叹。

说起来,我这些国内朋友都算是有头有脸、见过世面的人。前些年来德国考察,其实就是外出旅游。浮光掠影,走马观花,匆匆而过。现在不同了,旅游已改叫“深度旅游”,考察也改称“深度考察”。不言而喻,就是放慢速度,慢慢享受,细细品味。

这种“考察”,我也喜欢。于是,陪着他们在德国的大城市、小乡村到处转悠。

德国的所谓大城市,其规模和人口数量与国内城市相比,只能勉强够得上二、三线城市。德国没有像上海那样摩天高楼鳞次栉比的“现代化大都市”,也没有像北京那样宽广气派的十里长安街,更没有精心打造的、气派宏大的城市广场----按国内人的摩登眼光,德国的城市硬件实在乏善可陈。

但德国的农村风情万种,田园风光随处可见。空气清新,天空湛蓝。处处干净整洁,毫无破败脏乱。这让国内来的朋友们惊叹不已。

而更让他们惊叹的,是那些“司空见惯”的小事。

小事之一:跟朋友到超市买东西。在敞开的蔬菜水果区,顾客挑选好蔬菜水果后,到摆放在一旁的称上,自己称量所选的东西,自己贴上价格条码,然后到付款处付款。整个过程没有人监督,都是顾客自己完成。国内朋友惊叹:怎么能这么相信顾客?让顾客自己称东西?让顾客自己打价格表?这不是给那些小偷小摸者以可乘之机?如果顾客不自觉,那商场岂不亏大了?要知道,在国内,这些事情绝对是由专门的营业员来完成的。

小事之二:德国没有贫富差距相差极大的区域划分,没有戒备森严的所谓高档居民住宅小区,更没有所谓的好学区、差学区。低收入者同样可以平等分享社会教育资源和公共设施。人们不必为了孩子进所谓的好学校,而削尖脑袋往高档住宅区或富人住宅区搬迁。国内朋友惊叹:一个社会,怎么可能没有明显的贫富差距呢?怎么能不分高档住宅区和低档住宅区呢?怎么实现教育资源均等呢?

小事之三:在德国,家家户户都有自己的门牌姓名。在大城市,每栋居民住宅楼的大门口旁,都有门铃牌和信箱。上面对号入座地标明每层楼、每家住户的姓名。颇有“没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的气势。国内朋友惊叹:这么做哪还有隐私可言?这不等于把自己的“老巢”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吗?

小事之四: 德国每座城市、每个县区,都有当地的“黄页书”。这种“黄页书”,除了标明当地政府机关、服务行业的电话号码和地址,还有按姓氏字母排列的所有当地居民的电话号码、住宅地址。只要知道某人的姓名,就可以迅速在这“黄页书”找到该人的电话号码和住址地址。而这“黄页书”都是由各地邮局统一免费发放。国内朋友对此更是惊叹不已:这么做,岂不是给犯罪分子提供最好的作案便利吗?德国人不知道这么做太危险?

小事之五:国内朋友受亲戚之托,想在德国买一种专门治疗糖尿病、高血压的药。这位亲戚目前所服用的药,正是从德国进口的。在国内,这种药价格很高。据说在德国,就便宜许多。朋友带来了药的包装盒,到德国的药店去买这种药。药店有这种药,却不肯卖。为什么?因为,按规定,一定要有医生的处方,才能卖这种药。否则,即便给再多的钱,也不卖。朋友试着到诊所找到德国医生,出示药的包装盒,请医生照此开个处方。但医生给予了义正词严的拒绝。说,没有给病人看病,他是绝不会不负责任地开任何处方的。国内朋友为此连连感叹:放着到手的钱不赚,德国人真够较真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1-5 05:23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