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364|回复: 0

课堂不是战场 清华学子相问何急

[复制链接]

0

主题

980

回帖

1092

积分

金牌会员

热心会员

积分
1092
发表于 2005-6-6 12:39: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学课堂是用来干什么的?看了美国商务部长古铁雷斯到清华大学座谈的新闻报道之后,不仅让人又一次产生了这个疑问。报道说,在6月2日的这场座谈中,清华学子以15个均与当前中美纺织品纠纷有关的问题“轮番轰炸”,让古铁雷斯好不尴尬,“汗出如浆”,或者“避重就轻”,或者“轻描淡写”,最后“打断学生的提问匆匆退场”。

让美国来访官员当场难堪,似乎成了中国学子的一个新传统。无论是克林顿来北大,还是布什来清华,都有过唇舌剑的经历,而且最后总是中国学子得胜回朝,美国官员颇为狼狈,令爱国人士大感快意。其中最为难忘的是,1998年克林顿在北大演讲之后,两名女生义正词严地揭露其“伪善的微笑”,追问“真正的自由”。后来又有报道说,这两名女生都到了美国,其中一个甚至嫁给了美国人,从“反美姑娘”变成了“美国媳妇”。舆论哗然,有人痛其变色,有人斥其虚伪。

无论是赞扬学生爱国的人,还是指责学生虚伪的人,都犯着同样一个错误,那就是扭曲了大学课堂的基本功能,把它当作了政治斗争的舞台。

大学课堂自然应该是一个自由发言的场所,学生也自然有关心时局、表达政治诉求的权利,政客自然也有借助任何机会宣传政治主张的本能,但作为校方和媒体,还是应该尽力让这一切都立足于大学课堂的基本功能之上——这里首先是学习知识和探讨思想的地方。

即便是在民族危亡的抗日战争期间,先辈学子们所愤慨的也是“偌大的华北竟然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可以确信,如果可以的话,他们绝不愿意把平静的书桌变成喧嚣的战场。

古铁雷斯,一个当今世界主要贸易大国的商务部长,一个从推销员奋斗到白宫幕僚的人,“美国最受尊重的商业领导人之一”(布什语),来到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怎么说也算得上是一位同行和老师,难道不正是这里的师生一个学习和讨论的天赐良机?为什么要一顿“轰炸”让他“匆匆退场”呢?而且根据报道,“以强硬作风著称的古铁雷斯在面对中国的大学生时还是比较温和的”,显然人家比我们更明白这是在课堂而不是在谈判桌上。

如果公众能够更多地体谅大学课堂或者演讲厅的学术交流功能,或许就不会对年轻的学子抱有过分的期望,施加过多的压力。在课堂上,应该遵循“所有的问题都是好问题”,“没有不好的问题,只有不好的回答”,“倾听和理解是讨论的前提”这样一些学术传统,不应该就学生提问的内容、方式、态度进行指责,更不应该抱有“愚蠢的问题丢了中国人的脸”这样的想法。典型的例子是当年一个北大学生,他自己更想问克林顿喜欢哪支摇滚乐队,结果却问了关于“两国人民的了解和尊重”这样一个“大家认为更重要”的问题,显然是受到了舆论的压力和引导。

同样的道理,如果把课堂还原为课堂,无论持何种政见,爱哪个国家,你都可以提任何问题。当年那两个北大女生,当然可以问美国总统真正的自由是什么,这并不妨碍几年后她们去美国谋生,这两者之间本来并没有什么矛盾之处。如果大家都认为,她们原本就是把课堂当作政治舞台来使用的,那么她们后来的选择就会被视为矛盾了。

可喜的是,清华学子毕竟踊跃发言了,改变了过去中国学生在课堂上比较沉闷的形象。只是,如果这些发言,不仅仅是基于某种情绪,而是更多地基于求知的欲望和学术探讨的态度,就更加令人欣喜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5-1-22 07:5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