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时间8月10日,大陆官媒发布消息《正厅级团干“降格”使用释放什么信号?》,引起了媒体的热议。文中直言共青团干部“爬得快,根不深”,缺少基层历练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文中点出了被认为是 “团派”干将的胡春华、周强、陆昊等多位党政大员的“名讳”,并举出浙江团省委书记周艳被“降格”任用的例子,指其折射出中共高层用人的新方向,而“团组织和团干部的面貌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转变”。
虽然这条报道很快就被删除,但其所带有的诸多信息引起多方解读。在中共十八大后已经转入下行的“团派”似乎再次释放出了不利信号。
中共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 媒体批团干部 点名胡春华周强
《北京日报》公众号昨日发表了一篇文章,将曾任浙江团省委书记的周艳以及“团派”推上了风头浪尖。周艳曾是浙江最年轻的正局级领导,39岁出任浙江团省委书记,是浙江团派中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很多人将她视为浙江的未来之星。7月28日,周艳从团省委书记调任地质勘查局任副局长。文章称,正局级团干到“冷门”单位任普通副局,这样的“降格”安排有何特殊意味?
此文稍后对共青团组织的功能提出较为过火的批评。文章表示,由于是特别培养,团干部往往能转任令人羡慕的要职:团中央第一书记到地方任职时,多能直接任省长,比如周强到湖南、胡春华到河北、陆昊到黑龙江,书记处书记则能安排实职省委常委,比如赵勇到河北、杨岳到福建、孙金龙到安徽。另外,文章还点了接替陆昊的现任团中央第一书记秦宜智之名。
文章表示,年纪不大就能出任要职,这为团干部的政坛之路积蓄了超强的上升动能。团组织也因此被视作青年官员晋升的一条捷径。前不久,中央召开了群团工作会议。总书记曾工作过的浙江省率先作出这个一反常态的人事调整。不难判断,会议定是对共青团工作思路作出了重大的新部署、新调整。像周艳这样的任职安排,不会成为孤例,而将成为一种新导向、新趋势,这将让团组织和团干部的面貌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转变。
此文发布平台不久后就将文章删除,但网络中仍在热传。分析人士表示,此文直接点出了胡春华、周强、陆昊等现任党政领导人物的做法,显然触犯了中共“政治忌讳”,这可能也是文章被删的主要原因。尽管如此,文章的出现和流行,以及文中所提出的一些内容,一定程度上确实折射出当下共青团系统官员正处于的不利局面。
“团派”污名化
事实上,官媒文章所提的问题确实有一定的现实性。地方共青团历来是培养年轻干部的“绿色通道”,共青团系统升迁快,年龄门槛低,转职同级部门后有优势。但共青团出身官员大多缺乏基层历练,并且共青团在一些地方成为了贪腐官员升迁的通道。山西官场坍塌性腐败,其中不少官员,如白云,都是团系出身。而山西腐败的关键人物,中办主任令计划也是出身共青团。
共青团在进入新世纪后发展迅速。2010年的资料显示,全国70后的正厅级干部33人,有25人担任过共青团的职务。2013年31个省份中,共青团出身的省委书记或省长就有25人。共青团输出了一大批有能力的高官,其中胡春华、周强这样的佼佼者已经晋升副国级,且胡春华是中共第六代领导人的有力竞争者。
“团派”最先用在胡耀邦身上,是中共元老指责胡耀邦时所说的,从此就流传开来。胡锦涛对共青团背景的官员很是“偏爱”,李源潮执掌中组部后,共青团背景的高级官员大量增加。但也有观点认为,“团派”并非是个严谨的概念,因为共青团就是作为培养青年干部的基地而存在,而地方共青团与共青团中央之间的关系远没有与地方官场的关系更为密切。因此,“团派”在今天,或许已经被“污名化”。
周艳调职无关“团派”
有消息称,周艳做事有魄力,善于交际,和曾任浙江省团委统战部长的斯力关系较好。而斯力父亲是“浙江首虎”斯鑫良,已经在今年6月被抓。斯鑫良被抓时已退休两年多,坊间传言中纪委醉翁之意不在酒,斯鑫良被抓只是浙江反腐的开始。斯鑫良儿子斯力也在今年2月被查,周艳被调职冷衙门是受斯鑫良案的牵连。
习近平在七月主持召开了中央群团工作会议,这是中共历史上的首次。会议的核心内容依旧未披露,但根据基层部门宣传会议精神的内容看,“要求党群组织革新”,“共青团干部中必须增加基层一线人员的比例”是主要内容之一。《北京日报》发布的此文似乎是官媒对这次群团会议精神的解读,其实更可能代表的是地方团干部未来的发展方向。
但也有消息称,周艳与斯力相交密切,涉及斯鑫良案。更有未证实的消息称,斯鑫良案并非浙江腐败案的终点,斯力在浙江腐败案中极为重要,而周艳是浙江腐败案中各方的联络人员。若周艳是因牵涉斯鑫良案被调职,则其调职只是个案,难以替代团干部整个群体,也说明不了团派的发展方向。若不是个案,则“团组织和团干部的面貌”真有可能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团派的未来,值得关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