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2057|回复: 2

汪东兴秘练抓捕四人帮:有人开枪就往死里打(图)

[复制链接]

2636

主题

1万

回帖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73816
发表于 2015-8-21 12:53: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74868CDCE55A221FD0B3804B1AE307A6.jpg

 在毛主席纪念堂(右起)汪东兴、邓小平、华国锋、叶剑英、李先念。(资料图)
     改变中国命运的一天终于到来。
     汪东兴回忆说:
     “第二天,也就是6日上午,经过华国锋签字同意,我用中央办公厅名义发出了开会通知。”
     汪东兴是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对于发这类会议通知,可以说是驾轻就熟。这一回,汪东兴发出的通知全文如下:
     根据华国锋同志的建议,兹定于10月6日晚八时在怀仁堂一楼召开政治局常委会,主要议程:
     一,审议《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的清样;
     二,研究毛主席纪念堂的方案和中南海毛主席故居的保护措施。
     因部分文献需要改动,请姚文元同志列席会议。
     (签字):汪东兴
     中共中央办公厅
     1976年10月6日
     发出会议通知,只是诸多准备工作中的一项。汪东兴依靠中共中央办公厅的三位副主任,即李鑫、张耀祠、武健华,完成一系列绝密的工作:
     调兵遣将,宣布纪律──挑选绝对可靠中央警卫团的干部,内中大都是团以上干部,参加行动。进行战前动员,宣布纪律,进行宣誓;
     人员分组,明确任务──负责抓捕王、张、江、姚各一组,每组三四人。拘捕江青小组特地配备两名女警卫。这一小组还负责拘捕毛远新;
     踏勘现场,模拟练习──有关小组对怀仁堂的地形进行实地踏勘,比如捕人时走廊要突然关灯,灯的开关在哪里,都要一清二楚。捕人时如何格斗,也进行了模拟练习。
     汪东兴后来回忆说:
     “具体工作我做得多一点,因为我情况熟悉一点,又管一些军队和办公室,方便一点。应该由我做,应该做好。
     “在做具体工作时,我主要依靠了办公厅的三个副主任李鑫、张耀祠、武健华。如果说我做了一点工作的话,没有这三个人是不行的。
     “当时我没有考虑自己的危险,不应该考虑这些了……”
     一位在叶剑英身边担任多年贴身卫士的张参谋,参与了这次行动。在1982年11月24日上午,他回忆10月6日的准备情形:
     “我是执行具体任务的。是叶帅派我去的。那时叶帅决心大,行动快,‘四人帮’准备10号搞政变,我们提前在6号晚上八点(行动),名义是开政治局常委会,地点(选)在中南海怀仁堂。
     “事先都做好了准备。因为是突击任务,要绝对保密。早上把我从家中叫来,集合到中南海一所院子里。临走时,我对爱人说:我有任务,要到外地出差,时间可能长一些,几个月,半年说不准,我不能给你们打电话,也不能给你写信,你不要找领导打听,也不要告诉孩子们。我这次是秘密行动。
     “等我赶到指定地点,一看在场的都是一些熟悉的同志。每个人都带着武器,神情也特别严肃。虽然我们还不知道执行什么任务,但已预感到要发生一件大事。所有到场的人,都立即断绝同外界的一切联系,也不许到别的屋子随便走动。
     “不一会,汪东兴来了。他数了数到场的每一个人,宣布了几条纪律,接着就对我们进行动员,说江青一伙坏蛋要搞资本主义复辟,要搞垮我们的党,我们都是共产党员,要坚决听从党的指挥,要用鲜血和生命保卫党中央,保卫毛主席开创的无产阶级政权。
     “随后,他就领着我们宣誓。誓词很短,大意是我们都是共产党员,要服从命令,保守机密;要勇敢战斗,不怕牺牲;要誓死保卫党中央;中央叫我们怎么干,我们就怎么干!
     “宣完誓,汪东兴又进行了具体分工,把我们分成几个小组,按人头四个人抓一个,还在大厅里作了演习。”
     汪东兴布置完工作,问道:“你们还有什么问题?”
     这时候,有人问:“如果有人开枪怎么办?”
     汪东兴非常明确地回答:“如果有人开枪,你们就往死里打,打死了你们没有责任!”
     为什么有人会提出这一问题呢?
     这主要是针对王洪文来说的。张春桥、姚文元是“秀才”,不会动手开枪。但是,王洪文那时身边常带短枪。他经常到靶场练枪,据说枪法还可以。
     另外,还考虑到毛远新。那时候,毛远新也身边带短枪。
     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王洪文、毛远新都有警卫,警卫都带枪。
     汪东兴毕竟军人出身,所以他的答复非常干脆:“如果有人开枪,你们就往死里打,打死了你们没有责任!”
     我们根据汪东兴的命令,警卫们分三批秘密开进了怀仁堂,悄悄埋伏下来。
     叶剑英那天在玉泉山九号楼。尽管叶剑英是当天的行动的“导演”,但是他不露声色,连他的机要秘书、警卫参谋都不知道这一绝密行动计划。
     10月6日上午,叶剑英的工作一切照常。他像平常一样听秘书汇报,批文件,读书,看报,甚至还照常学英语。
     在这大决战前夕,叶剑英守口如瓶,处之泰然。
     据叶剑英的机要秘书回忆,在10月6日下午三时半,红机电话响了,意味着有重要的电话进来。
     电话是汪东兴打来的。他以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的身份通知“叶办”:“晚上八时召开政治局常委会,请叶副主席提前一个小时到达。”
     当机要秘书向叶剑英报告了这一电话内容之后,叶剑英说:“准时赴会!”
     这时候,“叶办”才开始着手晚上赴会的准备工作。
     六时一刻,司机老赵开来“红旗”牌大轿车。警卫参谋“马头”护送叶剑英上车。
     据“马头”回忆:
     车子开到木樨地的时候,叶帅问:“‘马头’,你注意一下,钓鱼台方向,有没有红旗车过来?”
     开到六部口的时候,叶帅又问:“‘马头’,你对中南海熟不熟?”
     我说:“熟呀!”
     他问:“怀仁堂有没有后门?”
     我说:“有后门!”
     他又问:“能进车吗?”
     我说:“能进车!”
     我当时觉得,今天怎么啦?叶帅怎么提出这么一大堆的问题来?
     晚七时──准确地提前一小时,叶剑英几乎和华国锋同时到达怀仁堂。
     这时候,怀仁堂里早已森严壁垒。三个行动小组已经各就各位。
     在叶剑英步入怀仁堂时,发生了一个小插曲:
     警卫参谋“马头”按照惯例,在叶剑英下车之后,手持叶剑英的公文皮包,紧随其后,步入会场。往常,“马头”随叶剑英进入会场,待叶剑英坐定,他把公文包放在叶剑英面前,然后退出会场。“马头”随叶剑英到过各种会场,都是这么个“程序”。不光叶剑英如此,其他中央首长也是如此。因为首长几乎不自己拿公文包的,总是由警卫参谋、警卫或者秘书持包。持包者护送首长进入会场,给首长放好包之后退出会场。这也是出于对首长安全的考虑,出于对公文包中重要文件的安全的考虑。会场往往设有专门的警卫、秘书休息室。当首长们在会场开会,警卫们、秘书们便在休息室里恭候……
     然而,今天的怀仁堂却有点反常:当“马头”随叶剑英步入怀仁堂时,却被守在门口的警卫科长挡住!
     原来,汪东兴作了特殊规定,除了首长本人之外,任何警卫、秘书不得入内。不言而喻,这一规定出自今天这一特殊情况的安全考虑。
     正因为这样,连“马头”也被拒绝入内。
     “马头”并不知道今晚的特殊情况。他坚持要进入怀仁堂,便与警卫科长发生争执。“马头”无奈,只得把公文包递给叶剑英,而叶剑英怕耽误时间,没有接过公文包便径直往怀仁堂正厅走去。公文包一滑,从“马头”手中掉下,啪的一声落地,顿时惊动了里面执行埋伏任务的人。
     这时,警卫科长只得随机应变,让拾起公文包的“马头”进入会场,并叮嘱他一放好包马上退出会场。
     “马头”照办了。他意识到今天的怀仁堂情况异常,但是他并不知道即将发生什么样的大事……
     本文摘自《“四人帮”兴亡》,叶永烈 著,人民日报出版社,2009年6月

发表于 2015-8-21 13:01:5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共仍健在元老近况 有的关注时局有的置身事外


    元老指政界年辈资望高的人,这篇文章中所说的中共元老是指,具有70年以上党龄,进入过中央政治局或者中央顾问委员会的老党员。如今仍健在的中共元老已屈指可数,他们中有的人仍关注着时局,有的人则置身事外,远离政治。

    汪东兴:对当下社会风气不满

    汪东兴1916年生于江西,1932年入党,随后参加了红军,历经长征与抗日战争,从1947年开始一直担任毛泽东的警卫,并长期掌管8341部队。汪东兴在粉碎“四人帮”之后担任了中共中央副主席、政治局常委。

    汪东兴曾担任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1980年,他因种种原因辞去中央副主席、政治局常委的职务,担任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如今,现已90多岁的汪东兴,赋闲在家,不过每年到了毛主席逝世的日子,汪东兴都会去纪念堂献花、瞻仰,没有耽误过一次。他还利用空闲时间写回忆录,即《汪东兴日记》,此书成为研究党史上诸多重大问题的重要史料。

    汪东兴对当下社会风气不满,他觉得“时代是退步了”,人都“钻钱眼里了”。汪东兴前段时间也关注利比亚问题,他说:“帝国主义就是帝国主义,打人家国家还特别有理。”

    万里:“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问事、不管事、不惹事”

    万里在80年代末,一直是改革派官员的代表人物之一

    万里1916年出生于山东,1936年参加革命并入党。此后一直在地方工作,建国后任北京市副市长、安徽省委书记等职务,1982年进入中央政治局,任中央书记处书记。1988年万里当选为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他在80年代末,一直是改革派官员的代表人物之一。

    离休后的万里对自己的要求是:“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问事、不管事、不惹事。”

    1993年,万里主动要求,经中央批准离休。离休后的万里对自己的要求是:“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问事、不管事、不惹事。”

    万里离休后极少涉及政治

    2006年,万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下来之后,现任领导对我是很尊重的,有些重大活动,还一如既往地请我出席,他们还没有忘记我。但我毕竟已经退出领导岗位了,现在已经不是领导了,而是一名普通共产党员、普通群众,应当有这种自知之明。”离休后万里更多的是打打网球、桥牌,极少涉及政治。

    邓力群:刘少奇秘书 致力于理论研究

    邓力群1915年出生于湖南,1936年入党。曾长期从事理论工作,是党内资深理论家、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负责人之一。曾为刘少奇秘书。建国后曾任《红旗》杂志社副总编辑,国务院政研室负责人、中央委员、中宣部部长 、中央书记处书记。1987年被选为中顾委委员。1990年任中共中央党史领导小组副组长。

    离休后,邓力群仍然致力于理论研究,前些年,他曾在一次讲话中提出“不能说无产阶级专政下还要进行革命的理论错了”,体现了他的思想主张。2006年,邓力群出版了一本自述。他在前言中写道:“晚年了,忽然变成名人。一些说法,一些人的文字,包括境外国外的报刊著作,隔三差五把我拉出来作为僵化保守和‘左’的代表人物之一。有些语言是污辱性的。听到看到,一笑了之。”

    李锐:毛泽东兼职秘书 从事党史研究

    李锐1917年生于湖南,1937年入党,曾给高岗、陈云当过秘书。建国后担任毛泽东兼职秘书,在庐山会议上因支持彭德怀而被定为“彭德怀反党集团成员”,被撤销一切职务,开除党籍。“文革”爆发后被关入秦城监狱8年。

    1982年开始,李锐先后担任中组部副部长、中共中央委员、中顾委委员等职务。离职后李锐主要从事党史方面的研究,他先后出版了《庐山会议实录》与《毛泽东的早年与晚年》,此外李锐还担任了在萧克支持下创办的杂志《炎黄春秋》的顾问,他与另外两位仍在世的中顾委委员于光远(党内经济学家)、杜润生(中国农村改革之父)是这份杂志的主要撰稿人。

    宋平:年逾95岁当选十八大主席团常委

    宋平1917年生于山东省莒县,1937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春参加革命工作,大学学历。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

    图为2011年7月1日上午,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庆祝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朱镕基、宋平出席会议。

    2012年,年逾95岁的宋平当选十八大主席团常委。其中,宋平是自1992年卸去中央政治局常委职务后第四次当选中共全国党代会主席团常委。

    2011百年校庆前夕,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校党委书记胡和平专程看望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常委、中共中央组织部原部长、清华老学长宋平同志和清华大学党委原副书记陈舜瑶同志。

    张劲夫:唯一在世的中顾委常委

    张劲夫,安徽肥东人,1914年6月出生在江苏江浦县(现浦口区)。原名张世德。1934年秋在上海参加地下党外围组织“教联”,1935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党的第八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十一、十二届中央委员,第一、二、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二、四届全国政协常委,他也是唯一在世的中顾委常委。

    于光远:年事虽高,仍坐轮椅,走天下

    于光远1915年7月5日生于上海,前中顾委委员,1937年初抗日战争前,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宣部科学处和理论宣传处处长,1964年至1982年任国家科委副主任,1975年任国务院政策研究室负责人之一、国家计委经济研究所第一任所长。第十二届、十三届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于光远虽现年事虽高,但仍“坐轮椅,走天下”

    于光远兴趣非常广泛,关心社会生活中许许多多问题。脑勤、手勤、腿也勤,虽现年事虽高,但仍“坐轮椅,走天下”。近又要求自己要现代化,尝试与因特网打打交道。于光远曾经破格录取一位英语分数不够地学生为自己的硕士。传为佳话。

    1982年,作为国家科委副主任的于光远和中国科学院党组书记、主席团执行主席李昌联合发表《李昌、于光远在科学院召开的科学报告会上批评所谓“人体特异功能”的研究和宣传》的讲话,内容被发表在1982年2月25日《人民日报》上。

    杜润生:推广家庭承包责任制

    杜润生(1913-),山西省太谷县人。1936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党内最资深的农村问题专家之一,农村改革重大决策参与者和亲历者,被誉为“中国农村改革之父”。曾是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杜润生一直认为“中国最大的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民最大的问题是土地问题”

    他一直认为“中国最大的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民最大的问题是土地问题”。他多次向中央建言,主张农村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从1982年到1986年连续5年参与主持起草了著名的五个“中央一号文件”,对于家庭承包责任制在中国农村的推广和巩固发挥了重要作用。先后任国家农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共中央书记处农村政策研究室主任,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张震: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上将军衔

    张震1914年生,原名张见生,别名张祖寿,又名张中天。湖南省平江县人。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上将军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4军代军长兼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院长,武汉军区副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校长,中央军委副主席等职。

    张震为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第十二届中央委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授予上将军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683

主题

786

回帖

7万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74194
发表于 2015-8-21 13:18:17 | 显示全部楼层
雨夜 发表于 2015-8-21 13:01
中共仍健在元老近况 有的关注时局有的置身事外

万里已经没了..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1-18 21:17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