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附B图文注释:
谭嗣同 |
谭嗣同(1865~1898)近代思想家、政治家、诗人。湖南浏阳人。少年丧母,读书广博却屡试不第。为人生平好任侠,胸怀济世大志。甲午海战后转学“西学”,投身变法洪流,得到维新变法派领袖康有为、梁启超的赏识。1897年,即光绪二十二年,又得到湖南巡抚陈宝箴和按察使黄遵宪的倚重,开设时务学堂,次年成立南学会,又后创办《湘报》,宣传维新变法思想。不久入京任四品卿衔军机章京,受光绪器重,参与变法。
由于袁世凯告密,1898年9月21日,慈禧发动宫廷政变,囚禁光绪皇帝,临朝“训政”,下令逮捕维新派。见大势已去,梁启超劝谭嗣同一起出走日本。谭嗣同执意不肯,他对梁启超说:“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
梁启超避居日本使馆之后,日本使馆方面表示可以为谭嗣同提供保护,这是最后的机会。但谭嗣同坚辞不受并傲然宣称: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之所以不昌者也;有之,请自嗣同始!”旋被捕,处极刑。
在刑部狱中,他在牢房墙壁上题诗曰:
望门投止思张俭,
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1898年9月28日,谭嗣同与林旭、杨深秀、刘光第、杨锐、康广仁六人,时称“戊戌六君子”,同时就义于北京菜市口。临刑时,他在法场上发出了气壮山河的呼喊:
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所幸,那时没有中共发明的手术刀割喉(如张志新)、竹签穿舌(如李九莲)和细尼龙线勒紧脖子等的野蛮刑律,否则,我们无法听到他最后的四句呼唤!
终年33。一年后归葬于浏阳。
如果中国知识分子中多些谭嗣同,少些郭沫若,现代中国何愁没有真、善、美的华夏文明!何愁缺乏民主、自由、人权的普世价值!
著作编为《谭嗣同全集》。他的思想集中体现于著作《仁学》中,要求冲破束缚,实行变革。现存诗词200余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