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注02: 简评辛亥革命和孙中山 (回原注处)
|
孙中山(1866~1925),名文,字逸仙,号中山。 1866年11月12日,出生于广东香山(今中山)县翠亨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1886年至1892年,先后在广州、香港学医,毕业后,在澳门、广州行医。
1894年上书李鸿章遭拒,遂赴美国檀香山创立兴中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主张。1905年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提出了他的“三民主义”思想。他曾多次向民众阐述他的三民主义思想:
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满清),恢复中华,实现大中华民族国家。
民权主义——推翻封建帝制,建立民主共和国,民众享有选举权、创制权、复决权、罢免权。
民生主义——节制资本,平均地权。
他说:“我们三民主义的意思,就是民有、民治、民享。这个民有、民治、民享的意思,就是国家是人民所共有,政治是人民所共管,利益是人民所共享。”
他的民治主张就是:国家机构五权分立,即立法、行政、考试、监察、司法五权分立、又互相制约的“五权宪法”。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成功,获各省响应,清朝旋即灭亡,是谓“辛亥革命”。
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政体。袁世凯复辟帝制,孙中山乃于1913年发动“二次革命”反袁。1914年在日本组织成立中华革命党。1917年,在广州召开非常国会,组织中华民国军政府,被推举为大元帅,开展护法运动。1919年改组中华革命党为中国国民党,担任总理。1921年,非常国会又于广州议定组织中华民国正式政府,孙中山就任大总统,再举护法旗帜。1923年,孙中山第三次在广州建立政权,成立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复任大元帅。1924年1月,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改组了国民党。在这次代表大会上,孙中山决定“联俄联共”,这种引狼入室的政策,几乎葬送了“三民主义”的一切理想。同年秋,孙中山应邀北上,共商国是。1925年3月12日,因肝癌不治,逝世于北京。遗言: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孙中山死后,马列主义战胜了三民主义,1949年末,将三民主义赶到了台湾。
孙中山生前常说:“世界(民主)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但一个世纪过去了,民主、自由和三民主义,仍在中国呻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