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人权斗,奴仆遭殃。《五一六通知》通过后,引发了从1966年5月到7月的第一波自杀风潮。这个“第一波”是文化大革命的第一波,也是中共“解放”中国人民、成立“新中国”十七年后的继土改、肃反、反右、“一化三改造”、大跃进和“四清”运动后的第七波自杀风潮。“新中国”成立后那六次风潮中,至少有100万人自杀。不同的是,文革第一波自杀风潮来势汹涌、迅猛,此时的红色恐怖已经充满血腥!
在毛泽东时代,自杀被界定为“畏罪自杀”,是“自绝于人民、自绝于党”罪行,按毛泽东说法是“不齿于人类的狗屎堆”,是要“遗臭万年”的。但许多无法忍受毛式批斗的人,却宁冒“遗臭万年”之“大不韪”而选择了自杀。据专家、学者推算,在第一波自杀风潮里,全国约有3~5万人,在“横扫”中自我了断!
文革中第一个自杀的高级干部,可能是北京市委副书记邓拓。他是在《五一六通知》通过后的第三天即5月18日自杀的。
邓 拓是1930年就参加中共的老党员,五十年代,曾任《人民日报》总编辑和社长多年。1956年,由于持刘、周在经济建设上的反冒进政策,使毛泽东的“反反冒进”思想在《人民日报》宣传力度不够,被毛斥为“书生办报”;1957年反右时,又由于缺乏“引蛇出洞”的积极性,使《人民日报》内部反右成果不大,又被毛斥为“死人办报”。很快,总编辑被“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吴冷西取代。带着“书生办报,死人办报”两顶帽子的邓拓,被迫降级到北京市委任副书记。对毛颇有微词的邓拓,与北京市副市长吴唅、北京市委统战部部长廖沫沙政见相同,一拍即合,在北京各报刊上开辟了一个叫《三家村札记》栏目,邓拓独办了个《燕山夜话》。他们在知识性、趣味性掩护下,以隐晦、曲折、暗喻、影射等社会主义笔法,抨击毛泽东“三面红旗”等政策,含蓄地指责其给社会带来的种种弊端,赢得了许多读者。批评时政是人的最基本权利,但在毛泽东时代都是犯罪行为。随着批判吴晗《海瑞罢官》的发展,彭真为了保护自己,他抛弃了邓拓,向毛泽东打了批邓拓的报告。于是,北京传出“邓拓、吴晗、廖沫沙,一根藤上仨黑瓜”的顺口溜。彭的利令智昏,为毛泽东所利用。毛倒刘、邓右派集团的部属是:批斗邓、吴、廖“三家村”,继而揪出彭真,最后打倒刘、邓。到5月8日,北京各大报刊出了毛泽东怒斥“三家村”是“反党反社会主义的”的讲话:“我不相信,在文化革命中的问题只是吴晗问题,后面还有一串串“三家村!”毛的怒斥,推动了公开批判《三家村札记》、《燕山夜话》运动;毛左派集团的精英们也大喊大叫,要深挖“三家村反党集团”幕后的人物。5月16日,杀手戚本禹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文章,给邓拓致命一击,宣布他是叛徒;并且警告说,不管邓拓背后的支持者是谁,都要一挖到底。这种显然来自“最高”的声音,把邓拓逼上了绝路。熟悉党内斗争的邓拓,深知任何自由主义和独立人格都是毛泽东的大敌,一旦《三家村札记》、《燕山夜话》所蕴涵的独立、自由主义精神被“最高”识破,便“罪责”难逃;他也深知,他不可能得到党内其他实力人物的理解和支持,得到的唯有落井下石。与其让“最高”折磨和“朋友”出卖,何如自我了断?于是,5月18日凌晨,他服毒自杀。
第二个殉难者是毛泽东的秘书田家英。5月23日上午,年仅44岁的田自杀于中共政治中心中南海里,而另一说法是被汪东兴枪杀。
田家英,本名曾正昌,1922年出生于四川成都一个药店小老板之家。14岁时,他在报上与一个姓刘的教授论战并大获全胜,被川中许多人称为有“过目不忘”之才的“神童”。同年,他加入了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救亡组织“海燕社”。1937年,15岁奔赴延安,先入陕北公学,后于1938年加入了共产党。1948年8月到1966年5月,他在毛泽东身边当秘书长达18年。在担任毛泽东秘书期间,还兼任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室主任、中共中央政治局主席秘书、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办公厅副主任、中央政治研究室副主任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等职。多年以全部精力参加《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及毛泽东其他著作的编辑、注释和出版工作,参与毛泽东、中共党和国家许多重要文件的起草工作。平日毛泽东作诗词和写文章,常要引经据典,一般都由田家英查找和核对,成了毛泽东身边不可或缺的人物,被毛誉为不可多得的忠良才子。但大跃进以后,田的自由、独立思想与毛的专制、独裁品格,发生冲突,逐渐拉开了距离。《五一六通知》公布六天后,即1966年5月22日,他被以反对林彪的“顶峰论”和“最高最活论”、反对批吴晗的《海瑞罢官》、篡改毛主席著作等罪名,被毛批为“右派秘书”,勒令“停职反省”,逐出中南海。
对于田家英的死,体制内作家们都把他说成是自杀,但在描述自杀时间、地点和自杀方式等细节上出入较大,有的闪烁其辞,也无尸检文件证明。更为甚者,他的女儿曾自,在回答香港著名记者陈鲁豫采访时,在首肯父亲死于自杀的同时,却又语焉不详地暗示:“然后,这时候我母亲在机关呢,中组部的安子文给她打电话。哎哟,我母亲说她当时头懵了,早晨走的时候,好好的,没想到他会有这种。然后旁边这些负责的人就揪着她的胳膊,她说把我揪得都生疼,都揪出手印来了,一定要你过去看。她看了。后来她认为,看,就是让你证明认可他是自己去世的。”
然而,一种不同的说法却广为流传,还有泄密的中央文件佐证:田家英被汪东兴枪杀。
在档案无限期尘封的今天,这种传说和文件是真是假?人们难以搞清。笔者权将知情者的描述摘录于后,供读者圣鉴。
中央组织部(外调一九七八-七-00六六一二)号档案记载:
“田家英接到中央要来人和他作最后一次挽救性谈话的电话后,约一小时在寓所永福堂,用五四型手枪开枪自杀的。枪声惊动了警卫。汪东兴接获警卫报告后,和内卫朱国华赶到现场,证实田家英已死。汪东兴报告主席请示处理意见,主席说:死了人都要我管吗?他选择了自绝于人民的道路。又请示总理,总理说:是自杀吗?要送医院验尸,这是法律手续。后又说:按主席的指示办。当天下午,是以化名由公安部出面送去火化的。”
一九八0年三月,田家英终于获得了平反昭雪。
胡耀邦、邓小平、陈云、彭真都就田家英家属来信的要求,做出批示。其中指出:田家英是自杀吗?为什么不送验尸?为什么有关档案会失落?田家英有关资料的去向如何?朱国华为什么自杀?对这些问题,汪东兴要有个如实交代。
一九八0年四月一日,由中纪委常务书记黄克诚、中办副秘书长姚依林,代表中共中央、中纪委,就田家英死亡问题,找汪东兴谈了话,给予汪东兴选择如实交代田家英死因和有关档案失落原因的机会,他的选择将直接关系到他本人的下场。
汪东兴当时先硬后软,冲着黄、姚二人说:没想到清算到主席身上,连我现在什么职务都没有了也不放过。黄克诚说:汪东兴同志,我们不是来跟你做交易,我们是代表党、纪委,给你机会。历史是不能颠倒的。田家英是自杀吗?这,你不清楚吗?最后,黄克诚,姚依林限汪东兴在三天时间内作出回答,反思。
一九八0年四月四日,汪东兴向中央办公厅提交了对田家英死亡事件的交代报告。
该报告被列为中共中央档案局〔一九八0—四—00九0一四〕号档案,附有备注:待查证。并有中纪委第一书记陈云,常务书记 黄克诚的签字。
该档案的汪东兴笔录摘要如下:
我接主席指示,要我到田家英寓所能否跟田谈一下,不要走到反的一方,不能自拔。五月二十三日上午十时,我和内卫到永福堂田家英寓所,向田传达了主席的关怀,问他有什么想法?田冷漠地笑了一下,说:十八年了,我思想一贯右倾,一贯反马克思主义,一贯和主席唱反调,一贯和彭德怀、彭真、杨尚昆搞在一起。主席为什么留我在身边?我问田:还有什么想法?田说:不能违背事实讲话了。彭德怀、彭真、杨尚昆,还有一批和主席南征北战的领导同志,他们怎么会是反党,反马克思主义?让历史见证。我说:不要执迷不悟,否则下场比彭德怀、彭真、杨尚昆还要惨!田家英立即回答:请报告主席,我田家英对主席了解了,主席也会对我田家英了解。我接受还要惨的结局。说着,田家英把杯子用力朝地一摔,表达了他和主席的决裂。当时气氛激烈,内卫失控,朝田家英开了一枪。我即招呼警卫上前一看,田家英已死,随即向主席、总理作了报告。主席听后说:人死了,不能复生。他在我身边十八年了。从五六年以来,历次政治大事件中,他都有主见。我把他作为右派秘书。后来,他和彭(德怀)、彭(真)、杨尚昆搞在一起,性质就变了。他对另一个主席(笔者:刘少奇)很尊敬,他也有野心。
不久,内卫朱国华自杀身亡。
斯人已去四十年,疑云重重消释难。人们期待档案解密。
当人们为名人之死鸣不平时,却忘记了对小人物“自杀”的关注,尽管朱国华可能曾是汪东兴的“帮凶”。中国什么时候才能像关注大人物那样去平等地对待小人物的命运呢?
这里还值得一提的是,兰州大学校长、党委书记江隆基的自杀。
江隆基,1905年生,陕西人,1924年考入北京大学,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五十年代初,开始担任北京大学中共党委书记、副校长,主持校党委工作。1957年反右中,他那坚定的无产阶级立场、紧跟中央的党性原则和毫不手软的对敌斗争作风,为毛泽东“引蛇出洞”的“阳谋”立下了汗马大功:在八千多人的北京大学,成功地抓出了716(另说699)个右派分子,并用毛式批斗法对右派分子进行残酷斗争。据说,其中有十多个死于非命。1959年1月,江隆基调任兰州大学校长、党委书记。反右9年后,1966年6月17日,得到省委工作组支持的一些左派学生,到江隆基家中,把他一路拖着跑到操场,用毛式揪殴法(4)进行斗争。他们强迫江隆基跪在桌子上,扣上重十多斤的铁笼子。6月23日,兰州大学再次召开斗争江隆基大会,再次使用罚跪、戴高帽子、拳打脚踢、游街等等进行批斗。6月25日上午,中共甘肃省委召开万人大会,宣布“撤销江隆基的党内外一切职务”。当天下午,江隆基这个得不到中共党组织谅解的功臣,终因成了党内权力斗争的牺牲品而奋然自杀。他先是施刑者,后为受刑者,这就是他的历史。笔者这么说,不是说江隆基得到了什么“报应”,事实上许多曾助毛作祟的中共功臣,大都能安度晚年。这里仅仅说从反右到文革的发展逻辑:反右是文革的必要准备,文革是反右的必然趋势。
6月1日《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社论发表后,胡揪乱斗之风甚嚣尘上。特别是当毛泽东那条“要保几个人,如郭老、范老,其他的人不要保了。发动年轻人向他们挑战,要指名道姓”的“最高指示”传到社会上以后,那些学者、专家、教授和作家们,便首当其冲。由于忍受不了“触及灵魂”和“没收反动思想”等毛式批斗法的痛苦,“畏罪”自杀便成了他们不得已的选择!
笔者搜集到的一些资料,从《五一六通知》公布到7月底的“横扫”中,自杀的知名学者、专家、教授、作家有:
傅洛焕 中央民族学院历史系教授
吴恕求 南开大学外语系教授
光开敏 北京地质学院副教授
李平心 上海华东师大历史系教授
汪 钱 北京大学历史系副教授
毛启爽 上海科技大学教授 教务长
朱代杰 北京铁道学院教授,自杀后妻子自杀。
徐 韬 上影制片厂海燕厂导演
姚 溱 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
高芸生 北京钢铁学院院长
李国全 中央歌舞剧院副院长
李铁民 上海复旦大学副校长
许世华 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兼宣传部长
易光轸 北京市52中学副校长
“横扫”中专家、学者遭殃,也祸及学生、职员和家属。如,西安交大学生沈丙辰、王永婷,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学生沈新儿,诗人闻捷的妻子杜芳梅,江苏省沙洲县凤王公社医生缪志纯和妻子孙惠莲,等等,都在“横扫”中纷纷自杀(5)。
遗憾的是,笔者搜集到的自杀资料不足全国自杀人数的千分之一,且未能搜集到“地富反坏右”等弱势人群的自杀资料。
附1、狼与小羊(伊索寓言) (回原注处)
一只小羊在河边喝水,狼见到后,便想找一个名正言顺的借口吃掉他。于是他跑到上游,恶狠狠地说小羊把河水搅浑浊了,使他喝不到清水。小羊回答说,他仅仅站在河边喝水,并且又在下游,根本不可能把上游的水搅浑。狼见此计不成,又说道:“我父亲去年被你骂过。”小羊说,那时他还没有出生。狼对他说:“不管你怎样辩解,反正我不会放过你。”
这说明,对恶人做任何正当的辩解也是无效的。
附2、王实味 (回原注处)
王实味(1906~1947)河南省潢川人。1923年考取河南省留学欧美预备学校,1925年考入北京大学文院预科。在北大参加了党组织活动。1930年在上海跟刘莹结婚。因不满国民党当局,忧虑时事,1937年10月,只身奔赴当时青年人向往的“灯塔与明灯”延安。
王实味在延安专门从事翻译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原著的工作。四年内译出两百万字的著作,如《德国的革命与反革命》、《价格、价值和利润》、两卷半《列宁选集》。由于在文艺和翻译工作上取得突出成就,他被任命为中央研究院特别研究员。
但王实味性格狂傲,好像只有不断地向权威挑战,才是他人生的乐趣。他在延安《解放日报》上,先后发表了《野百合花》、《政治家·艺术家》等杂文,对延安的社会生活和革命队伍中的人际关系,如“衣分三色,食分五等”的“等级制度”,进行了尖锐的批评。
毛泽东对王实味极为反感。他说:“这是王实味挂帅了,不是马克思主义挂帅。”又说:“丁玲是同志,王实味是托派。”于是,1942年6月,延安掀起了对王实味的批判。周扬发文指责他文艺思想是托洛茨基文艺思想。1943年4月1日,康生下令逮捕王实味,审查结论不断升级,最后于1947年7月1日夜,以“反革命托派奸细分子”、“暗藏的国民党探子”、“特务”和“反党五人集团成员”等罪名,将王实味砍杀于一眼枯井中,时年四十一岁。
三十多年后,年迈的刘莹从广播中得知王实味于1947年已被处决,断然认定这是政治诬陷,便开始申诉。到了1990年12月,中共中央终于宣布了对王实味的平反决定。其时,其子已经五十五岁,面对平反决定,泪流满面。
附3、潘多拉魔盒 (回原注处)
潘多拉(Pandora,希腊语:Πανδώρα),是希腊神话中主神宙斯用粘土做成的人类的第一个女人。众神都努力打扮她,使她拥有更诱人的魅力。作为对盗取天火给人类带去光明的惩罚,宙斯把她送给盗火者普罗米修斯。根据神话,潘多拉出于好奇,她打开了宙斯给她的一个装有祸害、灾难和瘟疫的魔盒,释放出人世间所有的邪恶——贪婪、虚无、诽谤、嫉妒、痛苦等等;当她再盖上魔盒时,里面只剩下了希望。
附4、毛式揪殴法 (回原注处)
毛式揪殴法是毛式批斗法的升级版。毛式批斗法是以说“理”文斗为主,暴力武打辅之;毛式揪殴法则以暴力武斗为主,即以抄家、挂牌子、戴高帽子、游街示众、“坐喷气式”、奸污、吊打、打死等暴力武斗为主,辅以说“理”文斗。其中,“坐喷气式”是:受刑者跪在地上,或桌上,腰弯九十度,施刑者抓住受刑者的头发,使其脸向前方,再将其左右两臂高高架起,伸直,把受刑者身体扭曲成喷气式飞机那样,俗称“坐喷气式”。(详见图07-5)
附5、 1966年5月—7月自杀身亡者名录表 (回原注处)
资料来自《文革受难者纪念园》、《文革博物馆》、《文革时代》等网站。令人遗憾的是缺少农村自杀纪录。
编 号 |
姓名 |
职业 |
性别 |
年龄 |
死亡月份 |
死亡 地点 |
何种运动、说明 |
1 |
邓 拓 |
书记 |
男 |
|
5 |
北京 |
北京市委书记处书记 杂文家 |
2 |
田家英 |
秘书 |
男 |
44 |
5 |
北京 |
毛泽东秘书 在中南海书房中死亡 |
3 |
光开敏 |
教授 |
男 |
|
5 |
北京 |
北京地质学院副教授 |
4 |
傅洛焕 |
教授 |
男 |
53 |
6 |
北京 |
中央民族学院历史系教授 |
5 |
汪 钱 |
教授 |
男 |
|
6 |
北京 |
北京大学历史系副教授 |
6 |
李平心 |
教授 |
男 |
|
6 |
上海 |
上海华东师大历史系 |
7 |
郭 敦 |
演员 |
女 |
30 |
6 |
山东 |
山东烟台话剧团演员 |
8 |
江隆基 |
干部 |
男 |
|
6 |
兰州 |
兰州大学校长 |
9 |
彭 蓬 |
高师 |
男 |
|
6 |
上海 |
华东化工学院政治教师 |
10 |
徐 韬 |
导演 |
男 |
56 |
6 |
上海 |
上影制片厂海燕厂导演 |
11 |
许世华 |
干部 |
男 |
|
6 |
北京 |
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兼宣传部长 |
12 |
姚 溱 |
干部 |
男 |
45 |
6 |
北京 |
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 |
13 |
易光轸 |
校长 |
|
|
6 |
北京 |
北京市52中学副校长 |
14 |
曾瑞荃 |
中师 |
男 |
40 |
6 |
上海 |
上海市吴淞二中语文老师 |
15 |
朱代杰 |
教授 |
男 |
|
6 |
北京 |
北京铁道学院教授,死后妻子自杀。 |
16 |
朱 妻 |
|
女 |
|
6 |
北京 | |
17 |
吴恕求 |
教授 |
男 |
41 |
7 |
天津 |
南开大学外语系教授 |
18 |
董怀允 |
高师 |
男 |
|
7 |
北京 |
北大数学系讲师 |
19 |
杜芳梅 |
|
女 |
|
7 |
上海 |
诗人闻捷的妻子 |
20 |
高芸生 |
干部 |
男 |
|
7 |
北京 |
北京钢铁学院院长 |
21 |
龚起武 |
员工 |
男 |
54 |
7 |
西安 |
西安交大图书馆职工 |
22 |
金志雄 |
员工 |
女 |
|
7 |
上海 |
上海复兴中学图书管理员 |
23 |
李雪影 |
中师 |
男 |
36 |
7 |
上海 |
上海大同中学教导主任 |
24 |
楼文德 |
厂长 |
男 |
50 |
7 |
上海 |
上海沪光工具厂厂长 |
25 |
毛青献 |
高师 |
男 |
50 |
7 |
上海 |
复旦大学物理系教师 |
26 |
毛启爽 |
教授 |
男 |
60 |
7 |
上海 |
上海科技大学教务长 |
27 |
缪志纯 |
医生 |
男 |
|
7 |
江苏 |
因家庭出身“地主”,被斗,夫妻投河自尽于常熟慕城 |
28 |
孙惠莲 |
职员 |
女 |
|
7 |
江苏 | |
29 |
沈丙辰 |
学生 |
男 |
24 |
7 |
西安 |
西安交大真空31班 |
30 |
沈新儿 |
学生 |
男 |
|
7 |
上海 |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学生 |
31 |
王永婷 |
学生 |
女 |
23 |
7 |
西安 |
西安交大压缩21班学生 |
32 |
张凤鸣 |
中师 |
男 |
30 |
7 |
上海 |
上海市吴淞二中外语老师 |
33 |
张友白 |
中师 |
男 |
30 |
7 |
上海 |
上海市新沪中学数理老师 右派 |
34 |
范其鲁 |
学生 |
男 |
|
? |
北京 |
清华大学毕业 |
35 |
方诗聪 |
中师 |
男 |
40 |
? |
上海 |
上海外国语学院教师 |
36 |
李国全 |
指挥 |
男 |
|
? |
北京 |
中央歌舞剧院副院长 |
37 |
李铁民 |
校长 |
男 |
|
? |
上海 |
上海复旦大学副校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