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9章 摧残民主 绞杀自由
一. 刘文辉:被枪杀的“十六条”批评者 二. 陆洪恩:倍受摧残的音乐家 三. 宁为玉碎的自由圣女林昭 四. 反血统论的殉道者遇罗克 五. 要毛泽东放下屠刀的陆兰秀殉党 六. 被割断喉管殉党者张志新 七. 死于共产党人共同犯罪枪口下的史云峰 八. 王申酉殉道马列主义 九. 为民主权利而死的李九莲 ——附外一篇:被活体取肾的钟海源 十. 逼走音乐家马思聪 十一. 死里逃生的王容芬 |
当发自中南海的狂飙席卷全国时,中华大地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多少老谋深算的权臣,多少武功显赫的元勋,多少权倾一方的封疆大吏——那些曾不可一世的官僚特权阶级的大员们,顷刻间,都失去了革命的活力,乖乖地低下高贵的头颅,接受毛泽东的任意宰割。没有人敢反对,甚至没有人敢公开质疑,至多在背地里骂骂“娘”,或像叶剑英元帅那样拍拍桌子,抑或如“三老四帅”那样闹闹怀仁堂,而受“迫害”最“严重”的刘少奇,也只不过说了句“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废话。如果一部文革史只依他们的荣辱为纲,整个文革史就变成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大杂绘。
然而,在人类的浩劫前面,敢于揭穿独裁者的谎言、野蛮和邪恶的人,不是身居庙堂高高在上的大官们,而是身居蓬荜身份卑微的小人物。这些可敬、可爱的小人物,因敢于直捣皇帝新衣而或被囚,或被杀,付出了青春和生命的代价。当年,他们对文革清醒的理论思辩和高超的洞察力,是我们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资源,他们身上显示的无畏的道德勇气,也是我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根本动力。一部文革史,因为有他们的存在,才能说得上完整,才能让人们看得见普世价值的光辉,才能使人们触及到真、善、美闪闪发光的华夏文明!
他们是民主先躯,他们是自由战士。历史应该铭记这些小人物的名字──刘文辉、陆洪恩、林昭、遇罗克、陆兰秀、张志新、史云峰、王申酉、李九莲、钟海源、马思聪、王容芬……